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弊端:一是教师讲得多;二是学生“参与少”;三是教师“目中无人”,缺乏民主。于是造成学生依赖性过大,自信心不足,主动参与的心态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学习效率不高。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重视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老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哪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再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论文提纲怎么写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么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五点:
1.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
2.让学生“讲一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让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3.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试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