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
[知识概述]
在文言文当中,词类活用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现象。现代汉语也有词类活用的现象,不过没有文言文那么显著。下面分类列举一些词类活用的例子。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许多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就是活用动词的宾语。如:
(1)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涉江》)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
(3)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4)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
(5)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指南录》)
"余马,臣,切云,其长吏,海安、如皋"都是宾语,"步、私、冠、刑、道"这些词原本是名词,现在都活用成了动词。
如果没有宾语,就看一个名词前面是不是有"已、乃"等状语,如果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6)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
(7)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曹刿》)
(8)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
(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桃花源》)
(10)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鲜泽;花过而采,则根黯恶,此其效也。(《采草药》)
(11)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促织》)
(12)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采草药》)
"乃、将、已、未、细、四月"都是状语,于是原本是名词的"前、鼓、后、果、疏、花"都活用成了动词。
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那么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如:
(1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
(14)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
(15)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
(16)
这些前面有"敢、能、欲(要)"的词,都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了。
(二)名词做状语
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如:
(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
(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
(4)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促织》)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
(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南指"相当于"向南指"," 隶使"相当于"当作人使唤"," 火令药熔"相当于"用火让药熔化"," 力叮不释"相当于"用立叮着不放"," 隧入"相当于"用打洞的办法进入"," 笼归"相当于"用笼子装着拿回家"," 犬坐于前"相当于"像狗一样坐在面前"。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主要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在一定的上下文当中,一个动词处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这个动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如:
(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
(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
(6)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
"援、救、蔽、乐、伏、死生"原本都是动词,这里不是处在主语,就是处在宾语的位置,所以都活用为名词了。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可能活用为名词、动词。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做位于、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做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如: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褒禅山》)
(3)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
(4)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贤"原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这里是"贤士、贤人",可见它已经名词化了。最突出的是"被坚执锐","尖"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如:
(1)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愚公》)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
(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促织》)
"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
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如: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
(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
(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崤之战》)
(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
移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如:
(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
"迟之"是"认为这件事办得太迟"," 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把当年万户侯当作粪土" ," 异之"是"对这件事感到奇怪",都是描写心理活动。
[题解]
一词类活用特殊的是
A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褒禅山》)
B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D 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C)md/mz
A的"名"是名词,这里带宾语"之",活用为动词了。B的"师"原本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活用为动词"从师"。C的"日"意思是"每日",名词做了状语。D 的"食之"的"食"本来是名词"食物",这里带了宾语,
当作"喂养",活用成了动词。只有C的活用特殊,答案便上C。
二词类活用特殊的是
指南录A 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信陵君》)
B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赤壁》)
C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
D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
A的"椎"是名词,这里做了"杀"的状语,意思是"用捶打杀",是名词的活用。B的"北"是"向北",也是名词做状语。C的"翼"是名词,这里和"然"一起做了状语。D的"毒"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只有D 的用法特殊,所以D是答案。
三词类活用特殊的是
A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