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语
囫囵吞枣
成语读音
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资料
【用 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成语解释读书成语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把枣子整个吞下去,不加咀嚼。比喻做学问或处事态度等不加分析思考,笼统的接受。
成语出处
宋代的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初无二致,正是鹘仑(囫囵)吞枣。”
成语典故
相传,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
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 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嗓子,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嗓子。”
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嗓子了。”
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囫囵吞枣”作为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读书和学习不求消化、理解,就好像把枣子整个地吞下去一样,并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学问。
成语举例
我们读书看报,要多想一想,千万别囫囵吞枣。
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