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萤火虫》教案范本五篇
  萤火虫(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萤火虫》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萤火虫》教案范本一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2.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2.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教学难点: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用音频伊能静的《萤火虫》导入课文。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2.粗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人了夏夜乡间优美的环境中,极富感情地记叙了幼时的游戏:捉了萤火虫,然后用鸭蛋壳装起来做成小灯笼……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它的繁衍情况、生活习性以及它能够发光的特性。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二、精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
  提示:在介绍萤火虫这种可爱的小昆虫时,作者先谈到了古书及杂志上关于腐草为萤的说法。他认为这种说法还缺乏实证,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而事实上,始终没有确凿的材料能够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作者由此澄清了萤火虫的“出身”问题。这一段文字,作
者从萤火虫的起源说起,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它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溯本求源的认知愿望,而且告诉读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了解认识事物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2.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提示:作者从其生理机制的角度作了科学的说明,即:萤火虫发光是区为它的尾端有特殊的器官,这个器官透明的薄膜下排列着细胞,细胞里有叫做“萤火体”的黄颗粒。这些黄颗粒遇到氧气就发生化学反应而发光。这诠释里面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准确而全面。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的?
  提示: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作者由自然现象人手,进而引出人们的对其探求过程的说明,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其中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内容准确严密。
  4.作者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提示:此文在写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对往事的记,描绘,也有对萤火虫的介绍,同时包含了对故乡的牵挂。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读者。
  三、研讨欣赏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1.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
  2.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透明质硬的薄膜……
  3.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
  提示: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1.能够发光的,不能发光的 2.大抵 3.几乎
  (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萤火虫的知识,除此之外,作者还记叙了“我”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抒写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点是把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时兼有趣味性与科学性,可以使读者在饶有情趣地阅读中获得科学知识的信息。
  ● 板书设计
  萤火虫 发光原因
  贾祖璋 说明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萤火虫》教案范本二
  教学
  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了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品味文中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故乡真情实感的描写,领会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结合的作用。
  3、激发想象力,培养探究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4、能够用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写记叙文。
  教学
  重点
  认识萤火虫发光的原理,设想生活中如何利用萤火虫为我们服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
  难点
  1、对一些科学专业术语的理解。
  2、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让学生认识这些小飞虫是什么昆虫,在夏天的夜晚曾经见过的同学给大家进行介绍,教师再描绘自己小时候见到萤火虫的有趣情形,然后提出问题: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从而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飞来飞去、一闪一闪发光的萤火虫,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引起学生渴望得知萤火虫发光原因的愿望,导入新课。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提出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明白:1)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学生相互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不能解决的教师讲解。重点掌握以下词语:(多媒体显示)
  辉耀 黑魆魆 腐草化萤 戳穿 稀疏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学生听读课文,能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有利于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相互解决问题,一方面突破了教学难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会对文章进一步理解。
  研读课文深思探究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读关于萤火虫的科学说明的内容,具体感知萤火虫的种类、繁衍情况、生活习性和发光的特性。
  2、多媒体课件展示:萤火虫的生理机制。
  依据教材中萤火虫发光原因的内容,结合课件所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各组再派代表在班上交流,从而对萤火虫发光的原因有清晰地认识。
  在掌握萤火虫发光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它对我们的启发,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利用萤火虫为我们服务。然后在班上交流,学生自然得到很多的设想。
  3、读关于作者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和对故乡情思的内容,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体会这样的内容用在说明文中有什么好处?
  4、再读关于萤火虫的科学说明,感受列数字、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这些方法的使用,能够使说明的内容准确、严密。
  5、读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三个句子,品味说明文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尤其是其中像这样的词语:能够发光的,不能发光的;大抵;几乎等等都表述得很准确、严密。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萤火虫的种类、繁衍情况、生活习性和发光的特性,学生可以通过读课文就能够明白,教师不必再讲。
  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萤火虫的生理机制,掌握其发光的原因,从而突破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在生活中如何根据萤火虫对我们的启发,对萤火虫的利用进行设想,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萤火虫歌词
  学生再读课文,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感受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和品味准确、简洁语言运用的妙处。
  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指定学生读。
  1、再读课文最后作者对故乡的情思的内容,仔细品味下面两句话,“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那黑魆魆的树影,也必定很稀疏了。”引导学生体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通读全文,感悟本文记叙、描写与科学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利用这样的写作特点,拟《知了》的写作提纲在班上交流。
  学生感受课文最后部分的两句话,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拟作文提纲,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突破了本节教学难点。
  谈收获
  学生自由谈
  巩固所学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