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兰花香的解释 [幽幽兰花] 一直都很喜欢这样一句咏兰的诗句: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不知从何时起,兰花已深深根植于我的生命,我想,这辈子我是离不开兰花了。
兰,身为草而不甘平庸,虽无骨却绝不靡弱,它生于幽谷但从不自弃,这就是蕙质兰心的雅洁吧。
兰花,代表着坚贞不渝的爱情。兰花的花语是:淡泊、高雅、美好、高洁、贤德。兰花它即使生在幽谷,与草芥为伍,可兰花依然纯净自我,卓然风骨。它不因世人好恶而荣谢,不以处境优劣而兴衰,它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它无曲意奉迎,更不拒人于千里。它有刚柔相济的叶丛,有端庄素雅的风韵,有清新飘逸的幽香,它低调却蕴含高贵。兰花,以其清香幽雅和与生俱来的质朴高洁的品格以及坚韧刚毅的气质博得了世人的青睐,不仅历代丹青妙手甘心为之泼墨挥毫,世上的文人墨客也争相为其吟咏。
兰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它与梅、竹、菊并称为四君子,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它独具四清:气清,清,神清,韵清,又以其无以伦比的芳香而享有国香、王者香、天下第一香的美名,因其是、香、姿三者兼备的稀世之花,所以人们更将它比作完美人格的体现,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几千年前,慧眼独具的孔子就对兰花发出了这样的赞语:兰花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法,不因穷困而改节。唐代诗人李白也曾写过赞美兰花的诗句: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
幽兰花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宋代苏辙为兰诗云: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吐幽兰继落梅,元代画家张雨有诗道: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爱国诗人屈原生前极爱兰花,在他的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酷爱兰花,他画兰咏兰,对兰花格外垂青。鲁迅先生在1931年2月12日曾写过一首诗:椒焚桂折佳人老,独托幽岩层素心。岂惜香馨遗远者,故乡如醉有荆榛。诗中托兰咏贤,把兰花芳馨比作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寄情于深山幽谷的素心佳兰。用荆棘榛木丛生的险恶环境,来衬托兰花的高洁、素雅。从鲁迅先生这首咏兰诗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鲁迅先生钟爱兰花的情怀。朱德总司令生前也酷爱兰花,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也忘不了兰花,在他的家里,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每当工作之余,他都要亲自给兰花培土、浇水、施肥,他爱兰、养兰数十年似一日。总司令他赞美兰花道:幽兰叶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从草旁。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陈毅元帅也曾这样赞美兰花: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爱国将军张学良他评价兰花说:兰花花中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兰的境界幽远。他一生寄情于兰花,为兰作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
古往今来,画家取兰泼墨以寓志,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已深入心。兰花它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精神与境界,是植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一种文化。
说起中国对兰的栽培,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诗经》和《左传》、《礼记》和《史记》中都有对兰花的记述。如:《兰亭序》、《咏兰》其中有一句就是气质美如兰,借以形容人的高雅脱俗。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慧质,把杰出的人物去世比喻兰摧玉折。宋人则认为: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唯兰独并有之,故断定兰品更在岁寒三友梅、松、竹之上。
兰花它最早生长在无人的深山里,既耐寒又耐热,它展绿艳于林泉之下,吐清香于空谷之中,不与树争高,不与花争艳,它只是默默无闻地独自开放,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隐居于幽谷,虽无人问津,却照样应期芬芳。
如今,我对名字中带有兰的人常有莫名的好感。一首台湾校园歌曲《兰花草》则令我念兰更切,爱兰更深。
那年我入住新房时,移进的第一盆植物就是兰花,这不仅仅是因为兰花有吸收甲醛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因为我欣赏兰花的幽静和顽强的生命力。兰花不需要怎么管理就很茂盛,一年四季的翠绿令我情有独钟。兰花花开之时,花淡雅,远望亭亭玉立,
近观婀娜多姿,叶终年常绿,真的是秀雅美丽。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常常对着那枝繁叶茂的兰花发呆,我欣赏它清新、淡雅的花朵,享受它那淡淡的幽香,每次看着、闻着,我便不由的心驰神往,
思绪万千......
我爱兰花,我爱其高贵含蓄,卓而不骄,逊而不俗,谦谦君子,虚怀若谷;我爱兰花,我爱其清高不自傲,孤芳不自赏,朴素中自有风韵。
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兰花之贵贵在高雅脱俗,我爱兰花,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如兰女子,做一个兰心蕙质的女子。今生,我要像兰花那样洁身自好,优雅脱俗,远离尘世的喧嚣浮躁,在清贫中实现高尚的完美。
赞(散文编辑:可儿)
本文字数: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