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在我们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我们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满足要求,但对于如何融合应用创新实践,教师的信息素养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也通过积极创建“智慧校园”,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素养,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信息化教学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明确提出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最终目标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技术赋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如何以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为导向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既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实践学习的内容,也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学科融合
2022年春,我有幸代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在我县电教站苏站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武汉市汉阳区翠微中学、楚才小学和孝感市孝南区晒书台小学,就“信息技术引领学校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作了全方位
的观摩学习。
翠微中学,观摩团考察了翠微书苑、模拟实验室、人工智能编程教室、北斗导航工作室、创客教室、智慧生态园。
在楚才小学的VR虚拟实验室里,利用5G物联网技术,借助各种程序,搭配丰富资源,就可以进行各种繁琐的科学实验,实时获得实验数据。学生戴上3D 眼镜,手拿控制柄,动动手指就能顺利完成整个过程,实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晒书台小学,大家参观了创客室、陶艺室、录播室、学生广播室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各楼层搭建的智慧教育平台让人耳目一新:灾难预警体验和自救
系统、交通安全感应体验系统、模拟不同场景的安全标识体验系统、原始森林动物园声光模拟系统,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感受、认知。
观摩结束后,观摩团成员聚在一起,结合“随州教育云平台”、“双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
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在我们促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过程中,我们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满足要求,但对于如何融合应用创新实践,教师的信息素养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也通过积极创建“智慧校园”,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素养,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明确提出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最终目标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技术赋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如何以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为导向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既是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实践学习的内容,也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对于如何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观念,提高信息化认识。
在信息快速发展时代,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
我认为,首先要更新的是领导的观念,特别是学校校长。校长的思想,往往左右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湖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活动中,将校长列入了管理团队,我认为是一个创新,很有必要。多年以来,无论是线上培训,还是线下培训,总是培训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而忽略了对校长的培训。由于校长的思维不到位,仍然停留在老的教学与管理上,思想上没有接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以至于对师生信息素养的忽略,从而在电脑购买、设备升
级、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这次观摩,同行的校长们大谈差距,思想上明显有了认识,才会有发展智慧校园的动力。
其次,作为教育管理者,观念和认识也必须提高。由于各部门缺少沟通,每学年的学生人数,还是在层层统计,学籍网上早已一目了然;每年的工作检查,还在检查纸质档案,以至于学校工作人员反复打印。如此,如果我们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很多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缺少用的动力,根本原因还是不了解,网络上的资源基本上动动手指就能得到,但老师因为怕不会,而不去碰。我校召开了专题的信息技术应用讨论会,老师们对于信息技术使用上的困惑作了专门的探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一一指导。学校成立了信息技术推进小组,挑选信息技术运用比较熟练的教师为成员,带动学校教师的成长。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以前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身先有一桶水”。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是“要给学生一杯鲜活水,自身需要一溪水”。我们积极组织教师研修,通过与名师、专家和同行的交流与学习,思考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教学,加深对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深层次理解。学校多次组织老师进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随州市教育云平台”的运用培训,对各平台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帐号注册、学科教学、资源下载、课后服务、思政教育等。
学校还组织教师进行电脑办公培训,包括文字排版、电子表格、PPT制作等。学校还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专家,技术高手对老师进行培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线教师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类教育信息技术,如即时通信工具QQ、;演示文稿工具PPT、希沃白板课件制作工具;画图软件PS、几何画板、百度脑图等;动画制作工具FLASH;微课制作工具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等。教师在熟悉这些软件、工具的前提下,就能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三、强化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应用
在“互联网+”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逐步深入。学校鼓励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既大大方便了
教师教学工作,还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提高,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效果。
1.借助“校长杯”公开课大赛,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学校学期第二月举办校级公开课大赛,教师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电脑备课,自制课件,说课稿与教学设计电子档都必须按要求排版。通过公开课,形成课堂实录、微课、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可见性成果,积极进行展示、投稿、参赛。梁雯雯、周羽老师的书法课在湖北省书法课展示中分获一、二等奖;阮婷婷老师《手工花制作》获“名师优课”二等奖。
2.以课题为引领,着眼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2018年,学校《信息技术与文化教育》现正在结题;2022年,学校被评为省部共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实验校,其课题《双减背景下的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智慧校园建设的策略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学校以课题为引领,以研促教,教学相长,以建设“智慧”校园为契机,探索研究利用“互联网+”服务于师生教与学的智慧课堂的打造,促进教师、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3.家校沟通,推动互联互通信息化。学校以企业为推手,推动家校沟通信息化。学校防溺水致家长一封信,直接发布在企业,学校可以监测到每个班的每一名家长是否阅读,各班的阅读率,家长是否签字等相关内容。学校统计学生基本信息,直接利用在线表格,避免了家长来回奔波。班级发布班级阅读打卡、锻炼打卡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4.线上授课,疫情无情,师生共进步。2022年4月,随州市由于疫情影响,曾都区紧急封城,学校部分教师被封在家内,无法上班。学校教务处组织不能上班的教师学习线上授课方法,并在学校班班通上安装了相关软件。疫情无情,但一根网线成为师生联系的纽带,所有教师正常上课,学生没有因为疫情影响学习。
5.贯穿日常管理,养成运用新技术的习惯。鼓励教师进行信息管理、电子备课、统计学生成绩、写电子评语、网上讨论交流等,让教师在信息技术操作中潜移默化的得到提高。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建立信息技术素养论坛,学校老师有什么问题或什么解决好的、实用的办法就可在校园网论坛里面留言,相互探讨。成立协作小组,相
互解决信息技术使用中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将更加深入,课堂将更加丰富多彩,对于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又取得一大阶段性成果。推动教育数字化,让智慧教学与传统教学实现融合创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提高信息化素养,恰当利用数字化智慧平台,才能立足发展,面向未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