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呼吸共命运作文
【篇一:一模作文(4-6篇)】
4号文:
社会进步源于你们
当《穹顶之下》席卷全网络媒体平台时,有的人为柴静以个人身份与雾霾抗争走出这一步而感动;有的人受其激励投身环保事业;还有的人指出该片的弊端??
我想这社会之所以有进步的可能,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三类人:积极争取的;热心参与的;理性质疑的。
柴静,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那颗石子。她不计得失,投入百万,长时间地调查霾是什么,它的来源,如何治理。她说这是她与“霾”的“私人恩怨”,这又何止于此呢?我们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员,当我们受到侵害时,有一个站起来喊“不”,她是那“打破铁窗子”的人,正因为她的一声抗争,熟睡的人的得以觉醒,这“铁屋子”才有了“被打破”的需要与可能。
当然,对于大众而言,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人人都是先行者,我们是凡人不是圣人,不是必须得伟大,但至少我们可以是“千层浪”中的“一滴水”。在看完《穹顶之下》后,我把“12369”熟记于心,以便遇到不合理排污现象时可及时举报;在郝劲松律师为索发票把铁道部告上法庭的事传遍全国后,我没有郝律师的勇气,但至少在餐馆消费时,我可以坚持索取发票。每个人能做到的事其实小得微不足道,但正如柴静所言:因为你的一点点心愿得以落实,这事情有了一丁点的改变,你的心突然踏实了起来。而我相信,当大众都有这份责任感,参与感,行动感时,这将会是一个令人安心、令人踏实的社会。
然而,当各界都为柴静鼓掌欢呼时,朋友圈充斥着对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的唾骂时,还有一些别样的声音。有人说片中柴静把雾霾问题过于简单化,采访对象的阶层又过于单一,忽视了底层劳动者的立场,这样的声音像是给众汹涌的讨伐声泼了一盆冷水。这冷水很及时,很必要。如果没有一些刺耳的声音,理性的声音,再正义的愿景也会在盲目追捧中走样。“占中”事件是如何从争取普选演变为混乱的游行,理性的缺失难辞其咎。
有以天下之事为己任的人引领公众的脚步;又有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百姓尽“匹夫之责”;还有理性的批评声,给头脑发热的人及时降温。一个社会就是这么一步步前行,它不紧不慢,却始终进步,使人安心踏实。
无论你要选择成为以上哪一类人,你都应该积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份子,正如英国演员艾玛在“他为她”争取女权活动的演讲中所言:如果不是我,又是谁;如果不是此刻,又是何时。
【简评:52分,立意有大格局,分析力强,行文间有一种动人的情怀。】
5号文:
我愿鼓掌在侧,笑看人生
人生如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路上,我崇敬引领时代的人,尊重跟随潮流的人,欣赏提出质疑的人。但我更希望,我能成为那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不可否认的是,奔跑在路上抑或质问天地,都自有其值得仰慕的地方。跑在最前方的人是时代的骄子,必有非凡的创造力;跟随潮流的人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血液,能协助领跑者成就理想;提出质疑的人更是不逐波随流的智者,将及时揭开社会的伤疤。
但是,我不愿成为流中之人。领跑者注定要接受鲜花和掌声,正如李斯决定不做厕中之鼠,
在官场中奋力上游,却最终沉沦其中,悔不当初。随流者若不加以思想,更是容易成为小人煽风点火的工具。批判者值得尊敬,但是在过度批判中有时会忘记初心,不得始终。不如坐品清茗,洞察始末。
唯有旁观者方能认情事物的本质。所有在其中的人,无论顺流逆流,都将执着于自己的观点。两国大战正酣,诸位文臣武将却不知最终“赢,都变作了土;输,都变作了土”;亚历山大横扫欧亚,建立盛大的法兰西帝国,却不如第欧根尼的一句“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只有托尔斯泰,才知道俄国不仅有醉生梦死的贵族,还有啼饥号寒的农民;只有陶渊明,才知道生活不仅有朝廷上的尔虞我诈,还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而静好。
坐在路边而鼓掌的人,不会缺少对社会的一片热忱,既超脱于尘世,又不忘反哺社会,这正是佛家“慈悲之境”的所在。梁漱溟从社会的污浊中后退一步,归趣于佛门,得到心灵的安宁,既而提出建造中国新秩序的“乡村建设”。庄子
虽然曳尾于涂中,却不忘思考不倚不待之道,给后世留下清净空灵的妙道之境。
虽隐逸山林,又不忘回馈尘世,恰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太多的
人希望领跑,希望成为他人眼中的神圣,各种成名之道无奇不有;又有太多的人随波逐流,盲目从众,随意制造舆论压力,影响社会秩序;还有不少人希望从批判中获得优越感,对所有事物嗤之以鼻。面对这样的社会,我虽想逃离,但又无法割舍,因为当今社会需要有人冷静,需要有人搀扶跌倒的老人,需要有人关注弱势人,需要有人认识到,不必成为路上的人。
在古时,我愿隐逸南山下,或骑白鹿访名山;但在当今,我更希望,我能鼓掌在侧,笑看人生。
【简评:改评为43,本文语言和内容都可圈可点,文质兼美,内容上能结合其他几种情况作分析,阐述了作旁观者的理由。美中不足有二:一是套用“在路边鼓掌”为不太明智之举;二是脱离了背景话题“活动”。】
马礼堂养气功 6号文:
参与其中
小学生日记格式范文 参与其中,团队会因你的参与而乘风破浪;参与其中,社会因你的参与而不断迈前;参与
其中,国家因你的参与而实现复兴。面对相同活动不同人有不同态度,然笔者认为参与其中的精神最应提倡,每个人参与其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积少成多,零星的闪光便会凝聚成巨大的光芒,划破黑暗。
参与其中,要求我们懂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批判也许是体现存在感的最佳方式,但现代公民的责任感要求我们不能止于此,而是需要参与其中的精神,我们不能是旁观的主体,而应是活动的主体。
每个人置身其中,集腋成裘,终能化成斩断荆棘的利剑。小男孩丢失耳蜗,全城人参与寻,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心接力,最终帮助其寻回耳蜗,避免开颅之苦;上海外滩踩踏发生,现场游客参与救援,手拉着手牵起人墙,高声呼喊,避免更大悲剧发生,同时为救援人员到达提供畅通无阻的通道。由此,每个人的一份参与,经过积少成多的积累,会化成耀眼的光芒,创造爱心的奇迹,避免生命的悲剧扩大。
参与其中并不需要我们过于费力,有时它只是善意的举手之劳。如今,网络上有人转发爱心微博帮助筹款,有人参与网络反腐,推动反腐工作,有人转发先进人物事迹,传播社会正能量??这些活动都不需要过多操心,但最需要的是我们参与其中的精神,因为有了我们
每个人的参与,社会正能量才能够广泛传播,如同天上的明月皎洁无暇,给人灵魂以纯净、美好。
如今,中华民族这只伟大帆船,正在历史波涛中乘风破浪,驶向民族复兴的对岸,对此,每个公民参与其中的精神更显得可贵。当下,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不是置身事外的冷嘲热讽,不是痛快一时的情感宣泄,而是每个实实在在参与社会事务的每个公民,对此,现代公民更应该投入社会,参与社会事务的建设中去。
参与其中,你的一生会有比华屋玉食更丰盈的内涵,参与其中,你的人生会有比小富即安更结实的分量。推动社会的进步,由你我的参与开始。世界有你我的参与而转动,世界有你我的参与而永恒。
【简评:47分,立意明确,材料丰富,有很多的现实观照,传递着时代正能量。语言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篇二:2015高考优秀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
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贝类海鲜
2015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一亩泉 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认为,惟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身处网络信
喀什是几线城市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得展现在我们眼前。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形形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得被囊括在其中。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然而,虚拟的网络途径只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冰山一角。坐在沙发上或电脑桌前,你也许可以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模式,却无法了解身处天寒地冻的环境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如何抗争自然给予的挑战,是如何书写生命带给它们的壮歌。躺在舒适的床上,你也许深知无边的沙漠带给探险者们的种种艰辛与困难,但无法体会那炎热的空气给人的窒息般的痛苦和那干燥的沙粒给人带来的绝望。正如你观赏着眼前九寨沟的斑斓彩,却永远无法享受那溪流的清冽与拂面而来的清风之柔和。由此可见,仅从虚拟的途径了解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既然如此,不如走进大自然,与它拥有一个心贴心的拥抱吧!当你踏进绿绿的草地,自然给你的不再只是一张翠绿的图片,而是沁人心脾的幽草芳香和生机勃勃的小动物乐园。当
你走进宽阔的大森林,自然给你的不再是一幅幅野兽的画像,而是地球之肺给人带来的清新空气和舒适的荫凉。比起在网络中源源不断的海量自然信息,你不仅收获了自身亲历的难得体会,而更多的是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还在等什么?难道要放弃掉那用再多的金钱都买不来的自然厚礼吗?而只有通过自身经历的途径才可真正了解那份礼物的厚重与美好。
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不要再呆坐在沙发上或电脑前,走出一成不变的生活,用眼去看这大自然的参差多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脉搏的跳动。惟有此途径,人类才能知晓自然母亲的美好与神奇。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
广大华软软件学院点评:
本文围绕“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立论,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周密。文章开门见山,于首段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先从反面论证“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感知自然虽然“未尝不可”,但是“远远不够”,再从正面论证只有走
进自然才能收获“自然赠予人类的无限美好”,结尾再次点题。行文连贯,照应严密。语言整饬流畅,句式长短结合,富有节奏,蕴涵情感,显露出较为坚实的表达功底。稍微有些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引文不尽准确,个别地方“得”“地”不分,个别句子因存在掉字现象而损害到语言之美。(点评:桂新)
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