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交互形式
(一)触景生情
内涵 | 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不过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表达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 |
举例 |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
解说 | 这首诗的作者,因见到菊花在秋天生长的情况,而想到改变菊花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同开放。将所见之景和引发之情,艺术地概括在四句诗中,有着完美的意境 |
(二)缘情写景
内涵 | |
举例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
解说 | 这两句就染有作者自己的感情彩,花容与鸟鸣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在处于战乱中的作者看来,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 |
(三)情景分列
内涵 | 写景局部和抒情局部界限很清晰,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 |
举例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
解说 | 这首诗上局部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个古庙的景象,下半局部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实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局部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
(四)寄情于景
内涵 | 描写风景的古诗 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也有情在,是寄情于景 |
举例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
解说 | |
(五)景略情在
内涵 | 表面看来,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怀 |
举例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不过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
解说 | 这首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但能够领会出幽州台的气氛,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美 |
四、备用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钓台:又称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在富春江镇西2 500米是富春山。因东汉严子陵隐居于此得名。严子陵,名光,会稽余姚人,东汉初年隐士。少时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子陵不愿出仕,遂更名隐居,“披羊裘钓泽中”。刘秀再三盛礼相邀,授谏议大夫,仍“不屈,乃耕于富春山”。老死于家,年八十。
(1)词中的“无名渔父”是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水平。“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
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帝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寓意“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合,并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
答案:陆游认为:“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2)“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一句有何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认了。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一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
答案:陆游认为:“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2.[2011·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怀天经、智老①,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①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步,审题。此题要求鉴赏的对象是诗人自己;鉴赏要求为简要概括,即不需结
合相关内容实行分析论述。
第二步,读作品,择信息。出诗人的相关言行和情感态度进而概括。诗标题为“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而此二人一“多病”一“固穷”,可推想出诗人“珍视友情”,诗人“睡起”见“苕溪”,知其居住环境清幽,而由“客子光阴诗卷里”,知其每日吟诗度日,故其应为“情趣高雅”之人,而由末句可知其装束高雅,迎风而立,是一个风流飘逸之人。第三步,整合。将有效信息提炼概括。
答案: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3.[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水平。抓住关键词“雨”“萧萧”“江乡”“飘”,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赶路的画面。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雨”和情感语言“萧萧”“飘”等,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气氛,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气氛。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个意象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的水平。从内容上看,“孤舟”既写“舟”之孤,又写“人”之孤,作者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孤单、飘零之苦;从结构上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道中”“晓路”“客程遥”“征帆”“荡桨”“系枫桥”,可知“孤舟”既照应题目,又贯穿全文,是本诗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