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塞剪纸与安徽阜阳剪纸艺术比较
作者:薛鹏飞岳金凤
来源:《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2015年第03
        要: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审美趣味的不同,剪纸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陕西安塞剪纸与安徽阜阳剪纸为个案进行比较,并分析两地剪纸的题材、风格、民俗功用等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安塞剪纸 阜阳剪纸 比较
        [本课题为安徽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省级,项目号为201410357063)和安徽大学精品课程民间美术(项目号J10118540025)研究成果之一。]
        一、艺术特的比较
        (一)剪纸题材内容的比较
        陕西安塞剪纸的题材内容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民风民俗等息息相关,从新石器时代出土
的彩陶和大量的汉像石中,可以见出很多与安塞地区剪纸的相似之处。安塞剪纸不仅是有原始社会生殖崇拜意识的延续,而且还受到了汉代尚武观念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安塞剪纸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传统意味的剪纸,多与古老的传说、巫术、原始生殖崇拜以及吉祥寓意相关。其表现手法较古朴,更具有原始遗风。如高如兰老人的代表作品《抓髻娃娃》,一手举鸟,一手托兔,其体现的是从原始时代就萌发的阴阳观,以及原始生殖崇拜的遗存。另一类是较现代的,表现的是现实生活题材的。如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延安成了抗日革命根据地,劳动妇女的剪纸艺术中出现了放羊、农耕、参军等现实生活内容,因此,一些关于这个时期的革命题材内容的剪纸也在这里普遍流行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反映社会生活的题材更加广泛,剪纸中出现了学习文化、养殖耕植等生活场面。如白凤兰老人的《牛耕图》等”[1]
        阜阳离黄河故道和中原地区较近,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对阜阳也有很大的影响。另外,阜阳地区地处淮河流域,自古就水患不断,祈求上天风调雨顺、无病无灾、平安富贵等,成为阜阳民众最普遍的心愿。在阜阳剪纸中,多以吉祥喜庆、花鸟虫鱼、戏曲小说为表现题材,如莲年有余”“四季平安”“麒麟送子”“剪纸团花丹凤朝阳等。此外,安徽和河南的戏曲对阜阳剪纸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杨家将》、《三岔口》等戏曲
都是常见剪纸的题材。另外还有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为表现题材,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阜阳剪纸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如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的奥运长卷,题材主要包括奥运主题和民族风土人情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