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景观
wen hua jing guan
17
国家级非遗项目剪纸欣赏
——王桂英及其作品探析
◎田珊
摘要:王桂英的剪纸,从风格上看属于北方一派,与南方流派的严谨、细腻、精致相比,她的剪纸线条粗犷、造型古拙、构思奇特而不拘泥于传统。她更多地采用了写意手法,不追求形似,以简约的刀法表达了她心目中的生活。关键词:非遗;剪纸;王桂英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装点房间,或者配合民间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在华夏,剪纸艺术非常收到广大众喜爱,融入各族的社会生活中,比如我们熟知的《木兰辞》中所说的“对镜贴花黄”中的花黄就是剪纸,它还充满在各种民俗活动里,是民间历史文化内蕴中比较厚实的艺术形式之一。剪纸艺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能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对美的感知力,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保护这样的文化,让它在生活中更好的得到传承与运用。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中华民族的民间剪纸艺术,便如春风雨化之者,让人如沐春风。这是因为它可以定格自然世界的美丽多姿,比如说剪纸艺术最初只是对自然生物的描摹,如牡丹、蝴蝶等,慢慢地开始表现为民间生产、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娱乐、传统节日民间祭祀等,都有剪纸的影子,因此剪纸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从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华夏民族最浓厚的文化内蕴,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对它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探索传统文化之魂,还可以完整和充实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可让大家探听剪纸艺术在华夏传统文化中所拥有的历史意义。
二、剪纸现状及艺术特征(一)剪纸的发展历史
在唐朝时期,剪纸艺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唐朝诗人李远的诗《彩胜》里写到“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这两句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唐代仕女拿着剪刀动作娴熟优美的在
一张张红纸上剪出各种美丽的花草图案。至宋朝,造纸业逐渐成熟,纸品各式各样,从而剪纸艺术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在民间生活上,使用更加频繁,如民间礼品的“礼花”,窗上的“窗花”,或用来装饰灯彩、茶盏等。剪纸艺术在生活上使用范围渐渐扩大,在中国江西吉州窑陶瓷的花样,也是运用的剪纸艺术,到了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运用又达到了一个巅峰。尤其是在民间,剪纸艺术运用的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比如花灯上的图腾,扇子上面的扇面画,刺绣上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运用到了剪纸艺术。那时的百姓家中也有剪纸的影子,最常见的就是窗花、喜花等。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的剪纸逐渐出现,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此后,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陈叔亮、张仃、力、古元、夏风等人开始学习民间剪纸,经过对民间剪纸大量地搜集、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创造出了一大批剪纸,这些剪纸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作战。这些剪纸作品使用了民间剪纸传统的样式,生动的勾画了抗日战争和边区建设的模样。这些剪纸推动了众性剪纸的创作和成长,使传统的民间剪纸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到了1944年,这些西北地区的民间新剪纸作品在陕甘宁边区得到了首次展览,为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的发展吹响了号角。也为延安的剪纸创造了中国剪纸的新纪元。
(二)传统技法与文化理念
民间剪纸善于将多种不同事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孕育出独特的颠
覆传统的形象。同时,又善用比兴的手法缔造出丰富的吉祥物,把约定俗成的形象组织起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而寻吉祥的寄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标之一。在反映了民间生产生活的剪纸作品中,都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夸大作品主体,例如大大的猪、大大的西瓜、大大的羊、大大的麦子等,运用剪纸,人们编造了美满的形象;来安抚自己的内心,来传扬人慑服自然的宏伟的创造力,以期树立自己的美好世界,并笃定人的力量,策动人们继续努力生活向前的勇气 。民间剪纸丰富多样,多以不同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渴望,爱护生命,歌颂生命,这些剪纸作品无不呈现对生的欢喜,人们对生命的膜拜成为最虔敬的信奉。《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表达着男女美好爱情,也是具有传统艺术的纹样之一,广为流传于民间。民间剪纸里普遍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手法表示了对生命繁殖昌盛的膜拜与探求。《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核心的剪纸作品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徐州剪纸的艺术特征
徐州剪纸作为江苏地区知名的工艺传承,更是徐州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它更是生动形象地让我们看到了徐州的风度人情、民俗文化,是非常具有地域特的艺术之一。不仅承载了徐州的历史人文文化,更是徐州深厚的两汉文化的产物。徐州剪纸具有广泛的众基础,深厚百姓喜爱,它广泛分布在新沂、邳州、丰县、鼓楼区、云龙区等地。其中将剪纸推向更璀璨未来的是新沂和邳州。它的特点不仅拥有北方剪纸的粗犷豪迈,还拥有南方的细腻精致。所以在徐州,剪纸也因此形成了两个派系,即
南派剪纸和北派剪纸,南派剪纸风格细腻,着重代表着市民阶级的审美韵味,内敛精致,注重的是雅,而北派剪纸在风格上多粗犷,所以气质更加的质朴,不注重细枝末节的形似,更注重的是用意去表达,所以,北派剪纸受众里更多,也更深入人心。
(四)王桂英剪纸构型分析
王桂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剪纸传承人。风格上属于北方一派,与南方流派的严谨、精致、细腻相比,她的剪纸线条更加豪迈、粗犷,造型上构思清奇,不拘于传统,不追求形似,以简约大方的刀法表达她心目中的生活。她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剪纸事业,虽目不识丁,但是她在日常的劳作和操持家务之余,用她的剪刀记录了一个个质朴平实的故事,也记录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以及苏北农民的淳朴善良。在她的眼中,春耕秋收、喝茶吃饭乃至晾衣服、牧羊,皆可以跃然纸上。用王桂英老师的话说“话务正枝,铰无定规,铰心里想的,眼前过的”“我铰的是生活”。
王桂英老师的作品构思巧妙,不拘形式,以阴剪、阳剪看似随意的手法,却令整个画面的构图朴素浑厚,又不失灵动。在传统的剪纸中作为主体图案的祥云纹、团花等吉祥符号在王桂英老师的手里只是被作为点缀使用,她以抽象写意的花纹图案替代可以写实的细节雕镂,在风格上既保全了整幅画的朴拙天真,又以传统纹样特有的灵动协和感和人物粗犷洗练的形象互映比照,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打破剪纸的静态空间,使整幅画更富于动态美,虚灵的气韵由此而生。
王桂英老师的剪纸作品“喂鸡”(图一)中,一只鸡剪了三个鸡头,分别伸向不同的方向。有观众表示诧异,王桂英的回答很简单:“鸡吃食
文化景观
wen hua jing guan
剪纸团花18
时不就这样么!”她将鸡吃食时抬头低头左顾右盼的动态巧妙糅合在一起,使画面增添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艺术理念可以说非常现代了。而在作品“喂猪”(图二)中,王桂英老师又刻画了自己喂猪的情景,但是她又并非只是单独刻画喂猪吃食这一个事物,而是从整体出发,将猪吃食这一主体事物放到整体来表达,从而使观者能够从图形主体看到周边环境,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是在描述一个完整的现实生活情景。
三、总结
剪纸艺术是华夏民族民间艺术之最,一张张红红的剪纸用剪刀把它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每当佳节来临,或者新婚之喜时,人们便将美丽大方的剪纸张贴在家中窗户上、门上、墙上等,极大的烘托氛围。王桂英老师的剪纸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属于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她的剪纸艺术承载着其独特经历的情景缘由,用最简单的剪纸材料铰出了艺术,而且她的剪纸其实就是属于她的时代的一面镜子,无不展示着她的生活、她的经历、她的人生阅历,用剪纸艺术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
因此,希望剪纸艺术继续被传承下去,继续丰富我们的精神与审美,更好地去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与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田珊(1991-),女,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此论文为2019年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校级项目 立项名称:《国家级非遗项目剪纸欣赏—王桂英及其作品探析》 立项编号:2019XKT360。
参考文献
[1]赵玉亮.剪纸艺术与工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曦.邳县艺人王桂英的“神剪”[J].名作欣赏,2014(28):113-116.[3]孙亚云,王冉冉.王桂英剪纸构型的格式塔心理学分析——以《喂猪》作品为例[J].工业设计
,2020(08):126-127.
图一 喂鸡 王桂英剪纸图二 喂猪 王桂英剪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