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苏教版小学《劳动技术》教师专业技能比赛试题及答案
测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一、判断题 (正确的用“是”,不正确的用“否”)20 分
1.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 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 学习。 ( 是 )
2.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生活取向要求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更富有弹性和开放 性,应体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特点, 体现多样性和拓展性。 ( 否 )
3.劳动与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个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 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 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 是 )
4.在实施过程中, 应注意劳动与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索综合实践框架下劳动与技术课程实施方式和多种 相关课程的统整形式。 ( 是 )
5.劳动与技术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学科本位, 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同时强 调基础性、通
用性和选择性。 循序渐进性 ( 否 )
6.劳动与技术课应把知识学习、学年考核 、技能操作、文化领悟紧密结合 起来。 ( 否 )
7.劳动与技术学习评价,应以自我评价、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
( 否 )
8.要以学生的操作技术为线索展开教学, 并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教学, 如作品 展示、操作示范、讨论评估等。 ( 否 )
9.劳动与技术教育要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 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 把 思想教育、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 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努力做到实 践性、教育性相头统一。 ( 是 )
10.采用集中课时或分散课时、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劳动与技术教 育活动。 ( 是 ) 二、简答题(共 40 分)
1.在课程实施中,如何在劳动与技术课上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呢? (6 分)
答: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模仿、 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 使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 的过程。
2.谈一谈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5 分)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要让 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使程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手脑并 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
3.请简要阐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 ( 8 劳动与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的体验和探 究,注重劳动与技术思想方法和文化特性的熏陶和感悟,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 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课程通过一件件制作品的设计、制作、评价,通过一个 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实验,为学生提供了 激发
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舞台,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加强, 创造精神得到熏陶,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得 到发展。
4.请简要阐述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基本理念。 (5分)
1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 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基本 目标。
2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耳、 目、手、脑并用 ③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方式之一是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④劳动与技术教育应体现时代特征,逐步增加技术含量。
⑤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领域是开放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各学科的知识 技能紧密联系。
5.请以文字、画图等形式表示制作一件手缝作品或编织作品的主要过程。要
注意介绍清楚操作过程中的技术要领。 (8 分)
《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家政单元的第二个项目《缝沙包》 : 操作过程:穿针引线——
裁剪对折——缝合翻面——装沙封口 技术要领:
大小一致
对折成形
细密均匀
还要让了解五种基本针法:
1明针法
2回针
3锁边针
4暗攻针
5包边缝
6.介绍扦插一种植物的主要过程。要注意介绍清楚操作过程中的技术要 领。( 8 分)
《劳动与技术》 六年级下册家政单元 《土培吊兰》 的操作过程中的技术要领:
① 垫排水孔——在花盆底部垫一块瓦片,盖住排水孔。
剪纸团花
② 放粗土——放入少量煤渣或粗土粒,使之达到盆高的三分之一。
3放细土——加细土至盆高的三分之二处。
4放幼苗——放入吊兰幼苗,一手扶正幼苗,另一手向盆中填土。
5放细沙——填至盆口下 2 厘米处,在撒上一层沙。
6浇水——将吊兰幼苗四周的土按实后浇水,注意水要浇透。 三、论述题
1.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结合以下情境事例,谈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16 分) 情景:丁老师在讲《兔子灯》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多幅各式各样漂亮 的兔子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
说过: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
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 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 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 体验。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 感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 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 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
因此,在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所谓有效情境,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 规律,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 “在人的灵魂 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 索者。”心理学研究也认为: “智慧出于手指尖。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也有句 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 ”因此,在教学当 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 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 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 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 者。
所以,丁老师在讲《兔子灯》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多幅各式各样漂
的兔子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没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 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不利于《劳动与技术》纲要提出的:“发展 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不仅要注重劳动与技术思想方法和文 化特性的熏陶与感悟,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试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结合以下情境事例,根据自己教学心得谈谈你您对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解。( 12 分)
情景:王老师是一位有两年教龄的劳技老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以来, 他参加了许多专业研修与培训,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 学习方式非常感兴趣, 他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也力图为学生提供自主、 探究 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他认为这些方法比较传统的方法更能使学生受益; 与此同时, 万老师认为, 虽然孩子们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很多乐趣, 课堂气氛也似乎显 得很活跃,但是,应掌握的设计与技术的基本知识是否最总能“落下”?因此, 最好还是保守点,多采用一些传统的方法。
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皮亚杰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说明了主体在学习活动 中的能动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主旨在于学生的学习是在教 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揭示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主义者所认为 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美国教育家布鲁 诺在其认识是旧知识结构之上建构新结构的理论基础之上力倡发现法学习。以 上奠基建构主义理论基石的先驱们给我们现时代教育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 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
积 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是不在于教师,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因此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方式是远见卓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