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
导语:】这篇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四篇】的文章,是作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
新闻两则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阵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阵线。)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据南阳。
3、新闻常识: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大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3.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4、仔细揣摩有特别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
“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力。“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充满着胜利的自豪感。
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气力的日益壮大,富有气
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芦花荡孙犁
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全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
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强,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情核心)。
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
5、侧面描写:“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奇妙。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动。
三蜡烛西蒙诺夫
1、蜡烛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3)两国人民斗争友谊
2、大背景(二战)、小道具(蜡烛)、大主题(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歌颂了跨过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斗争的友谊。)
3、感动的原因: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②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
③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别意义④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4、记叙文线索:蜡烛
5、黑大围巾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
6、老妇人的动作爬跪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选自《雨果文集》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凄惨世界》《九三年》等。
2、雨果的态度、立场: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格声讨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5、课文结构:1-4段歌颂圆明园5-10段声讨入侵者
6、感受作家的语言风格(声讨的艺术):(反语:更彻底,更漂亮……劳苦功高!收获庞大!文明、蛮横)
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1、本文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词,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探究。(历史——现实,美丽——沉重,忏悔——狡辩,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吁——罪恶的声)
悲伤:残暴的历史使人悲伤美丽:人民不忘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死者
真实:眼前所见一切荒谬: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已优等民族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
2、本文的主题:回想历史面向现实呼吁和平。
3、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渲染氛围,无穷悲伤)
4、迪桑卡的诗(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最深入的控诉)
信客
5、课文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重视历史,仍为入侵辩解,这埋伏着新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