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5期
125
【设计说明】
《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就其文学文本而言,它文辞优美,识见高远,深情超迈。笔者试图与学生交流探讨中把握王羲之的生命嗟叹和人生哲学。
【教学目标】
1.理清文本作者思想情感变化的脉络。
2.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
3.了解课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行文笔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文本中作者思想情感变化的脉络。
难点: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其暗含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1 导 入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苏轼在游览赤壁赋的过程中,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中得到了灵魂的救赎。梭罗在瓦尔登湖照见了自己天性的深浅。永和九年的暮春之初,东晋名士王羲之、谢安、孙绰、孙统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雅集,流觞曲水,令人神往。良辰美景中,王羲之又有怎样的生命体验呢?就让我们一起感悟作者的深情。
2 初读课文,了解文本
2.1 朗读课文,提问:《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明确: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
2.2 请用文章中的词句来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
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
3 朗读课文,研习文本
从第一段来看,作者为何而乐?(让学生到原句,然后文言融合中理解)
明确:
良辰:暮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提问:这里的美景表现出什么样的特征?明确:超然玄远
所有浓艳之物(繁花)皆不见踪影,唯有山、水、竹、天、风。作者在描述这些景物的时候,多用“清”。清流急湍,天朗气清。我们再来看,其笔下,山是“崇”、“峻”而非漫山遍野的青翠和姹紫嫣红;写竹,不写其翠绿,只表现其“修”。
我们想象不到此地景物有多美,可能读了之后也并不觉得美。但是高山流水,自觉境界极宽广、干净、淡雅、幽静。这些自然景观表现出自己原本的模样,自足而圆满,自由活泼,生生不息。置身于其间,自是会让人心境澄明,因为景物是那样的清澈恬淡。在这里,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立面对宇宙自然万物的,可让人静下心,与自己的灵魂对话,去除嘈杂和纷扰。
乐事: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极尽视听之娱。
人杰:贤毕至;少长咸集
作者在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中感叹“信可乐也”,能否改成“信可乐”。明确:若去掉“也”,只是一种平淡的叙述,带上了“也”,则是特别地传达出一种肯定的语气,说话人的语气得到了加强,情感也得到了深化。暮春之初,与知己好友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怎不让人感慨“信可乐也”。“也”字在这里不仅加强了作者喜不自胜的情感,是生命自然流露而出的喜悦、自足、宁静,也在句式上使行文整齐划一,富有韵律美。
作者第二段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及其后的内容是否突兀。(前面还在一觞一咏,游目骋怀,信可乐也。为何笔锋陡转?)
明确:
(1)杜丽娘游园,生悲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园?”这种乐极生悲、人世沧桑,来自于中国文化传统,最能直击中国人的内心。在俯察和仰观中发现宇宙自然万物的永恒和生生不息。跟这些相较,人这一生实在渺小不过,而欢宴雅集以及功名利禄等又更是不值一提,故而悲从中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2)作者此次雅聚目的是——修禊事也。或许我们可以说,此时的王羲之本来就是痛苦的,兰亭雅集的目的是寻愉悦。然而,这愉悦实在太快、太短暂。所以,我们中国人说快乐,而不是说慢乐。乐是很快就会离开我们的。
提问:修禊事也,是祈福消灾的活动。那么,为何祈福?又消什么灾呢?
晋永和六年庚戌(三五○年)四十八岁。自护军出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王羲之传》【心系百姓】
兰亭集序书法明确:①那么此次修禊事,是为会稽、为百姓祈福。
永和元年至九年,年年兵灾(桓温北伐),不是地震就是大疫。汉朝开始有五千万人口,到永和九年连五百万都不到。东晋虽偏安一隅,但此时,战乱不断,流民失所。
“王右军少尝患癫,一二年辄发动,后答许)诗,忽复恶中”——裴启《裴子语林》
②自身病痛可能亦是长期折磨着他。因而,修禊事,当是为自己,为国家。
③王羲之为官比较亲民,也颇有政治眼光,对殷浩不顾国弱民疲、
基于生命教育下的教学设计
——以《兰亭集序》为例
尹红红
(复旦附中青浦分校,上海…200000)
摘 要:语文教学不单是传授教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分享经典背后的文化意义、生命意义,使我们的学生在人生成长中变得更坚强、更坚定、更温暖、更有底气。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在极大的欢乐中,王羲之却体会到生命短暂的痛苦,进而又与自己和解,并获得坚定生活的勇气。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与学生一起交流、感悟其生命哲学,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当下的乐观心态。
关键词:生命教学;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