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秋节的习俗是:农历⼋⽉⼗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节等,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传统节⽇。我国农历秋季的七、⼋、九三个⽉中,⼋⽉⼗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叫“仲秋节”。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中秋节频道!
【篇⼀】中秋节有什么来历和习俗
  中秋之夜,⽉⾊皎洁,古⼈把圆⽉视为团圆的象征,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称团圆节。
  中秋节,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也流⾏于朝鲜、⽇本和越南等邻国。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之俗。《礼记》中载有“天⼦春朝⽇,秋⼣⽉。朝⽇以朝,⼣⽉以⼣。”这⾥的“⼣⽉”就是拜⽉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之俗始盛⾏,并定为中秋节。中秋赏⽉,最盛是宋代。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中秋赏⽉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的名篇中都有咏⽉的诗句,古往今来,⼈们常⽤“⽉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更是以⽉来寄托深情。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赏⽉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今遗存着许多“拜⽉坛”、“拜⽉亭”、“望⽉楼”的古迹。
  吃⽉饼是节⽇的另⼀习俗,⽉饼象征着团圆。象葡萄、西⽠等象征着团圆的⽔果也被⼈们摆上餐桌。
  中秋节起源的另⼀个说法是:农历⼋⽉⼗五恰好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吴刚伐桂”、“⽟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亮有关。
【篇⼆】中秋节有什么来历和习俗
  每年⼀到中秋,⽉饼就成了⼈们赠送亲友的⾸选礼物。但⽉饼多了,也挺犯愁的:吃多了不好,扔掉⼜可惜。其实可以把⽉饼稍作加⼯,⽉饼就可变成风味独特的时令⼩菜了。
  拌⽉饼:将⽕腿、酱⾁馅的⽉饼切成细丁,拌以榨菜丝、葱花、味精,⽉饼便成了爽⼝的佐餐⼩菜。
  炒⽉饼:将⽕腿、鸭⾁类的硬馅⽉饼切成⼩长条,加葱花、姜丝、味精,在油(油⾷品)锅中略炒即成。炒⽉饼可当主⾷,也可作⼩菜。
  炸⽉饼:将⾖沙、枣泥、百果等软馅⽉饼在滚油锅中炸⾄焦黄即可。经这样处理过的⽉饼,⽪酥脆⾹,馅软糯绵,⼗分可⼝。
  煎⽉饼:将⽕腿、鸭⾁类⽉饼,平剖成2⾄3毫⽶厚的薄饼备⽤。在平底锅上将鸡蛋煎成鸡蛋饼,然后将剖切好的⽉饼放在鸡蛋煎饼正中,包好,封⼝,煎⽚刻即成。这种⽉饼松软⾹爽,营养丰富。
  吃⽉饼还应注意:
  先咸后甜。如同时有甜咸两种⽉饼,要先吃咸的后吃甜的。否则就品尝不出⽉饼的味道来。
  边吃边饮。吃⽉饼时配以茶⽔,边吃边饮。这样既能解油腻、防⼝⼲,⼜有助兴的作⽤,同时还可以调剂饮⾷,促进⾷欲。
  量要适当。吃⽉饼要适量,特别是⽼⼈和孩⼦,更不能多吃。质要新鲜。⽉饼⾥的⾷油是经过反复加热后使⽤的,这种⾷油存放时间过长,就会氧化酸败⽽产⽣酮类、醛类等有毒物质,⼈吃后极易引起⾷物中毒。所以,⽉饼现吃现买,吃多少买多少,存放时间最多不宜超过⼀周。
【篇三】中秋节有什么来历和习俗
  夜以挂灯为向⽉宫求⼦的吉兆。上杭县⼈过中秋,⼉⼥多在拜⽉时请⽉姑。龙岩⼈吃⽉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三⼨的圆饼供长辈⾷⽤,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
  夜以挂灯为向⽉宫求⼦的吉兆。上杭县⼈过中秋,⼉⼥多在拜⽉时请⽉姑。龙岩⼈吃⽉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三⼨的圆饼供长辈⾷⽤,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门中秋拜⽉前要先拜天公。
  ⼴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的习俗,主要是妇⼥和⼩孩,有“男不圆⽉,⼥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初升,妇⼥们便在院
⼦⾥、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燃,⾹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到”。⼋⽉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则流传⼴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元朝,对汉⼈进⾏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统治之苦,后⼈就取芋头与“胡头”谐⾳,且形似⼈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些地⽅也很盛⾏。塔⾼1—3公尺不等,多⽤碎⽡⽚砌成,⼤的塔还要⽤砖块砌成,约占塔⾼的1/4,然后再⽤⽡⽚叠砌⽽成,顶端留⼀个塔⼝,供投放燃料⽤。中秋晚上便点⽕燃烧,燃料有⽊、⽵、⾕壳等,⽕旺时泼松⾹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发给彩旗、奖⾦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为号的由来。
  江南⼀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习俗也是多种多样。
  南京⼈中秋爱吃⽉饼外,必吃⾦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飘⾹之时应市,肥⽽不腻,味美可⼝。酒后必⾷⼀⼩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桂浆”,取名⾃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闭兮酌
桂浆”。桂浆,⼀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糖及酸梅腌制⽽成。江南妇⼥⼿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合家赏⽉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出游街市称“⾛⽉”。
  明初南京有望⽉楼、玩⽉桥,清代狮⼦⼭下筑朝⽉楼,皆供⼈赏⽉,⽽以游玩⽉桥者为最。⼈们在明⽉⾼悬时,结伴同登望⽉楼、游玩⽉桥,以共睹⽟兔为乐。“玩⽉桥”在夫⼦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渚玩⽉,对⽉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桥上坐,⽉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桥。近年来,南京夫⼦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佳趣了。
  江苏省⽆锡县中秋夜要烧⽃⾹。⾹⽃四周糊有纱绢,绘有⽉宫中的景⾊。也有⾹⽃以线⾹编成,上⾯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旌旗。上海⼈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
【篇四】中秋节有什么来历和习俗
  在⼈们⼼⽬中,兔⼦是⼗分亲切、和善的⼩动物。在古⽼的传说中,最早登上⽉宫的,除了嫦娥、吴刚之外,还有兔⼦。这是古代⼈民美好的想象。
  嫦娥登上了⽉宫,据《淮南⼦》等古书的记载,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要来的不死药,
就飞进⽉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吴刚登上⽉宫,据《⾣阳杂俎》的记载,是因为西何⼈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代⽉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
  ⾄于这兔⼦的上⽉宫,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亮的肚⼦⾥,对⽉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是如何登上⽉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兔。晋代傅⽞的《拟天问》也说:“⽉中何有,⽩兔捣药。”据闻⼀多先⽣考证,这“⽩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这⽉中的顾、菟既由⼀物变为⼆物,关于他们如何到⽉亮中去,民间也就有传说:吴刚学仙离家三年,炎帝之孙伯陵与其妻阿⼥缘妇私通,⽣下三个孩⼦,吴刚谪⽉后,其妻内⼼负疚,于是就叫最⼩的⼆个孩⼦飞奔⽉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亲。《⼭海经-海内经》记载:“炎帝之孙伯陵。伯陵通吴权之妻阿⼥缘妇。缘妇孕三年,是⽣⿎、延、⽎。”⽉中的顾、兔,就是延、⽎变成的。
  好玩的“兔⼉爷”
  由于兔⼦上了⽉宫,因此古时⼈们过中秋,祭⽉时必⽤“兔⼉爷”。
  每当中秋节的黄昏,⼀轮明⽉⾼挂天边,每家每户就都在庭院中设⼀⾹案,上⾯摆了⽉饼(⼜称团圆饼)、⽔果等供品。此外,还有“⽉光马⼉”和“兔⼉爷”。⼥⼈⼀⼀向⽉⽽拜。祭毕,⼀家⼈围桌⽽坐,饮团圆酒,吃团圆饼。这就是祭⽉的古俗。
  在祭⽉的供品中,“⽉光马⼉”和“兔⼉爷”是什么东西呢?这是古城北京的产物。
  据《帝京景物略》载:“⼋⽉⼗五⽇祭⽉,其祭果饼必需;分⽠必⽛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光纸,缋满⽉像,趺坐莲华者,⽉光遍照菩萨也。华下⽉轮挂殿,有兔持杵⽽⼈⽴,捣药⾅中。约⼩者三⼨,⼤者丈,致⼯者⾦碧缤粉。”这⾥所说
的“⽉光纸”,就是纸神马,即“⽉光马⼉”。《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谓神像为神马⼉,不敢斥⾔神也”。这⽉光马⼉,上部绘太阴星君,下部绘⽉宫桂殿及捣药的兔⼉爷,彩画贴⾦,辉煌耀⽬。
  关于兔⼉爷,《燕京岁时记》也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之巧者,⽤黄⼟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带,常有兔⼉爷摊⼦,专售中秋祭⽉⽤的兔⼉爷。此外,南纸店,⾹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爷,经过民间艺⼈的⼤胆创造,已经⼈格化了。它是兔⾸⼈⾝,⼿持⽟杵。后来有⼈仿照戏曲⼈物,把兔⼉爷雕造成⾦盔⾦甲的武⼠,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的⼤胆创造。还有⼀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爷,俗称“叭哒嘴”,更讨⼈喜欢。它虽为祭⽉的供品,但实在是孩⼦们的绝妙玩具。
【篇五】中秋节有什么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吃⽉饼的习惯,在我国历史悠久。关于中秋节吃⽉饼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下⼤将李靖亲⾃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饼起源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秋天祭⽉的礼制。在民间,每逢⼋⽉中秋,也有左右拜⽉或祭⽉的风俗。“⼋⽉⼗五⽉⼉圆,中秋⽉饼⾹⼜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民吃⽉饼的习俗。⽉饼最初是⽤来祭奉⽉神的祭品,后来⼈们逐渐把中秋赏⽉与品尝⽉饼,作为家⼈团圆的象征,慢慢⽉饼也就成了节⽇的礼品。
  ⽉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品。唐⾼祖年间,⼤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五凯旋⽽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起吃。
  南宋吴⾃牧的《梦梁录》⼀书,已有“⽉饼”⼀词,但对中秋尝⽉,吃⽉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
载:“⼋⽉⼗五⽇谓之中秋,民间以⽉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饼发展到今⽇,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式、潮式等⽉饼⼴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们所喜⾷。
  ⽉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之品。在节⽇之夜,⼈们还爱吃些西⽠、⽔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活美满、甜蜜、平安。
  ●⽉饼品尝
  中秋佳节,家家都要吃⽉饼.但是,吃⽉饼也是有讲究的:
  ⼀、先吃咸后吃甜.如有甜、咸两种⽉饼,应按先咸后甜的顺序来品尝,否则就吃不出味道来。
  ⼆、品尝⽉饼伴茶⽔.⽉饼吃多了易腻,若配饮⼀杯淡茶(以花茶为宜),边吃边饮,味道更是妙不可⾔。
  三、⽉饼要适量.⽉饼中含糖量和油脂较⾼,吃多了则会引起肠胃不适,尤其是⽼⼈、⼉童或肠胃功能较弱者,吃时更要注意,⼀定要适量。
  四、要吃新鲜⽉饼.过节时⼈们往往⼀次买许多⽉饼,⽽⽉饼放置时间久易引起馅⼼变质,吃后容易发⽣⾷物中毒.因此,⽉饼随买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