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上古时已有吴姓。⼀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相近,故舜后有吴姓。⼀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是少康帝时有神箭⼿吴贺,其后有吴姓。下⾯是分享的国学宝典《百家姓》:吴姓。欢迎阅读参考!
wú
【寻根溯祖】
1、以吴国号为姓,出⾃姬姓,是黄帝轩辕⽒的直系后裔。商朝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周太王)建⽴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其中⼩⼉⼦季历颇有才⼲,⽣⼦姬昌(周⽂王),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泰伯和⼆⼉⼦仲雍知道了⽗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动让贤,便⼀起南下荆蛮(周⼈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化,被当地⼟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泰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王,其⼦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苏州。寿梦的第四⼦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不受,逃到延陵以耕⽥为⽣。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国君;另⼀⽀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发展,⼈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孙便以国为姓,称吴姓。
2、上古时已有吴姓。⼀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相近,故舜后有吴姓。⼀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是少康帝时有神箭⼿吴贺,其后有吴姓。
3、出⾃古帝颛顼时期吴权之后裔。据有关资料所载,相传为上古颛顼帝(⾼阳⽒)时吴权的后代。
4、夏代国王少康时有吴贺,其后为吴⽒。
5、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产⽣吴姓。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朝鲜族、赫哲族等均有为吴姓者。
【得姓始祖】
泰伯。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带,有⼀周族部落,⾸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有长⼦泰伯,次⼦仲雍和⼩⼉⼦季历。季历的⼉⼦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亲的意思后,就和⼆弟仲雍⼀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创基业,建⽴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庶⼦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拼音练习打字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东、河南境内的⼀些地⽅。隋唐时期,吴⽒已⼴泛地分布于⼤江南北。唐⾼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粤始祖。
吴⽒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台第⼀⼈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他奉命率6000⼈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明朝末年以后,福建、⼴东沿海吴⽒有许多⼈前往澎湖、台北、⾼雄等地谋⽣创业。发展⾄今,其中最为显赫的⼀⽀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全台第⼀家。
吴⽒迁居⾹港,⼤约始于元代。
吴⽒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本。吴⼈东渡⽇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演变成⽇本皇室。吴⽒在东渡⽇本的同时,还有⼤批⼈南迁,进⼊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了越南历最早的独⽴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姓。东汉时有吴风进⼊朝鲜,发展⾄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中最常见的20⼤姓之⼀。明代以后,吴姓还有⼈移民南洋,迁⾄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有⼈旅居欧美。
【郡望堂号】
【堂号】延陵堂: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奉为⾄德第三⼈,⼜因其封⾢在延陵,故时⼈称其为延陵季⼦。
【郡望】延陵县:西晋时分曲阿县置县。濮阳郡:晋代时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改为郡。此⽀吴⽒,其开基始祖为⼴平侯吴汉的裔孙吴遵。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吴⽒是季扎的后裔,为东汉吴恢之族所在。长沙郡:秦时置郡。此⽀吴⽒系季扎之后,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王吴芮。
【历史名⼈】
吴道⼦:唐代画家。被后⼈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变古来沿袭的⾼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们称为吴带当风。
传统游戏项目 吴承恩:明朝⼩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吴勉:贵州黎平侗族英雄
吴起:战国时军事家。卫国⼈。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起义,建⽴张楚政权。后为部将⽥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吴三桂:明末清初⼈物,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祖籍江苏⾼邮,⼤将军。
吴敬梓:清代⼈,以⼩说《儒林外史》⽽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吴沃尧:清代⼩说家。著有《⼆⼗年⽬睹之怪现状》。
吴昌硕:清代的篆刻家、书画家。⼯诗,善书法,尤精篆刻。
吴其濬:清代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宗族特征】
1、历代吴姓族⼈地位都⽐较显赫,⾼官众多,且名⼈辈出。
2、吴姓族⼈皇亲较多,从⽽使得本族有⼀个良好发展环境,繁衍播迁到全国各地。
3、各⽀吴姓字⾏辈份排列有序。浙江嵊县吴姓⼀⽀字⾏派语为:“天地君亲师,⼦丑寅卯,⾠巳午未,
申⾣戌亥。”湖南岳阳吴姓⼀⽀字⾏为:“祥肇起⽂新世泽,先勋⾃古远腾芳,传家之道惟仁让,懋德千秋载宠光。”据吴漠修《吴世族谱》,湖南洞庭吴姓⼀⽀字⾏为:“嘉时永定,克绍景从,懋光必应,继礼承宗。”据《永定吴⽒族谱》,福建永定思贤村吴姓派语
为:“念万仕谭志,国以毓瑞集,其⼦仁光裕,乃昌宜宗礼,让德永振世,嘉兴绍贤良,衍庆发⽂武,显达。”
【吴姓宗祠通⽤对联】
〖吴姓宗祠门楣题辞〗
延陵⾼风
“延陵⾼风”指周章正式封吴之后,国势⽇强,⾄仲雍的⼗九代孙寿梦正式称王。寿梦有四个⼉⼦,最⼩的季札为⼈仁义礼让,最为贤能,为⽗所喜,为兄所爱。寿梦想让位给他。季札象他的先祖泰伯⼀样,执意推让,并远逃他乡,终⾝不受国位。吴王就将他封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市、江阴县⼀带),称为延陵季⼦。因此,吴⽒亦有称延陵堂者。延陵遂成为后世吴姓的郡望之⼀。
-----------------------------------------------------------------杨颖资料
〖吴姓宗祠四⾔通⽤联〗
世家第⼀;
⾄德让三。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全联典⾃春秋吴泰伯为周太王(古公亶⽗)之长⼦,让位于弟季历及季历⼦昌(⽂王)。孔⼦称其有“⾄德”,《史记》列为世家第⼀。
延陵世泽;
梅⾥家声。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全联典⾃春秋·吴公⼦季札,封于延陵(今江苏省武进)称“延陵季⼦”。泰伯让位⽽避于吴,住今江苏省⽆锡梅⾥。
延陵望族;
廷尉名官。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治平称最;
明体达⽤。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上联典⾃西汉·吴公,公正廉明,治平为天下第⼀。下联典⾃清·吴廷栋治学以明体达⽤为主。
治平称最;
让德留芳。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上联典指西汉吴公。下联典指吴⽒的来历。
宫⼥列阵;
箫鸾成仙。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上联典出春秋·孙武以《兵法》教吴王宫⼥列战阵以显治军之能。下联典出唐·⽂箫与仙⼥吴彩鸾结为夫妇,双双成仙⽽去。
清操绝俗;
画圣留名。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上联典出西晋·吴隐之任职各地,均著清操。下联典出唐·吴道⼦为画家,世⼈誉为“画圣”。
鹰扬虎视;
剑⽓⽟光。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上联典⾃三国·吴质,曹操赞其“鹰扬其体,虎视凤观”。下联典⾃明·吴伯宗,⼈称“⽟光剑⽓,殆不可掩”。
-----------------------------------------------------------------
〖吴姓宗祠五⾔通⽤联〗
⼋闽孝⼦裔;
三让帝王家。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典⽤台湾省台南市吴⽒⼤宗祠联
-----------------------------------------------------------------
〖吴姓宗祠六⾔通⽤联〗
三让两家天下;
⼀剑万世千秋。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上联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孔⼦⾔:‘太伯可谓⾄德矣,三以天下让,民⽆得⽽称焉’。”下联典⽤季札挂剑徐君之墓树的典故。
孙⼦能教宫⼥;
⽂箫幸遇仙姝。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运动会加油稿霸气20字 上联黄指春秋吴王阖闾⽤孙武操练宫⼥事,在操练⼥军时,不顾吴王⾯⼦⽽杀他两名爱妃,果然使军纪严明。下联典指唐·吴彩鸾遇书⽣⽂箫事,想传书⽣⽂箫于太和年遇到他,受她接济。⼗年后,⼀起到吴中越王⼭,各跨⼀虎成仙⽽去。
----------------------------------------------------------------
〖吴姓宗祠七⾔通⽤联〗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渤海家风千古兴;
延陵世泽万载隆。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吴⽒宗祠联。全联典指春秋吴·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称公⼦札,是⼀位与江阴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耕于江阴申港东南的舜过⼭下,⼈称延陵季⼦。季札不仅品德⾼尚,⽽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交当世贤⼠,对提⾼华夏⽂化作出了贡献。季札重信义。⼀次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因⾃⼰还要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愿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春秋》载:季札于公元前485年死后葬在申港西南。后⼈在墓旁建季⼦祠,墓前⽴碑,传说碑
铭“呜呼有吴延陵君⼦之墓”10个古篆是孔⼦所书。今申港中学所在地就是季⼦祠原址,季⼦墓⾼⼤的封⼟依然耸⽴在古⽼的申浦河西畔。
百年丕振延陵绪;
三让犹存泰伯⼼。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吴⽒宗祠联。全联典指春秋吴·泰伯。权威姓⽒著作《元和姓纂》云“周太王⼦泰伯、钟雍封吴,⼦孙以国为⽒”(泰伯亦作太伯)。姓⽒学者咸认吴⽒始祖是泰伯。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周太王意将家业让于三⼦季历,泰伯为遂亲愿与⼆弟仲雍两次出逃,从陕西岐⼭⼀直跑到南⽅今江苏⽆锡⼀带,建⽴起⽒族⼩国,并沿⽤第⼀次出奔建⽴的国号句吴。当地的⼟著吴⼈,仰慕泰伯兄弟的贤德,有⼀千多户归附他,于是泰伯成为句吴的⾸领。泰伯死后⽆⼦嗣,由⼆弟仲雍继其位且世代相袭。⾄周武王时,封仲雍的曾孙周章为吴国国君。
楼危明⽉芭蕉翠;
⽔涨⽩帆杨柳青。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上联典指南宋词⼈吴⽂英,⼯词。下联典指明代⼩说家吴承恩。
⼈称祖师号画圣;
我恨王郎⽈频⾹。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上联典出唐代画家吴道⼦,被誉“画圣”,民间绘塑艺⼈奉为“祖师”。下联典出清代⼥祠⼈吴藻,字频⾹。
吏部⽂章昭⽇⽉;
将军功业炳⼭川。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典⽤佚名集吴天发碑字帖联。
鼠标微动开关 ----------------------------------------------------------------
〖吴姓宗祠七⾔以上通⽤联〗
秘义烟涵,瑰词⾬散;
⽂章绮合,藻思罗开。
——吴荣光撰吴姓宗祠通⽤联
采⽤清代书法家、⾦⽯学家吴荣光联。
休逸住延陵,⽀分西⼟;
富饶迁⽯⾥,派衍东⼭。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此联采⽤安徽省歙县胡埠⼝吴⽒宗祠联。上联典出本⽀吴⽒源于延陵季⼦,即吴王寿梦的第四⼦季札,因不愿继承王位受封于延陵。“西⼟”,胡埠⼝在延陵以西。下联“⽯⾥”,指附近吴⽒散居地⽯门坞、⽯门坑等;“东⼭”,为当地⼩⼭名。
胄继缙绅,⾼出延陵⿍族;
政务宽厚,早标太守芳名。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上联典指春秋吴·季札。下联典指西汉·吴公。
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
功同开辟,⼀抔万古江南。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此联为江苏省⽆锡县吴姓宗祠联。全联典指春秋吴姓始祖周太王之⼦泰伯让位幼弟季历开辟江南的史实,其联在今江苏省⽆锡县的泰伯祠(⼜称⾄德寺、让王庙)和泰伯墓。泰伯因三让天下,德⾏⾼尚⽽被后⼈尊为⾄德。天下吴姓均尊泰伯为开姓始祖。
读书好,耕⽥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吴敬梓撰吴姓宗祠通⽤联
采⽤清代⼩说家吴敬梓⾃题联。
持议刚⽅,坐席正讲官之体;
风裁峻厉,飞帛书御史之名。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上联典⾃北宋·吴申,持议刚⽅,上书“争讲官正席”。下联典出北宋·吴中复,累官殿中侍御史,风节峻厉,先后弹罢宰相梁适、刘沆。仁宗飞⽩书“铁御史”三字赐之。
⾄德启云礽,三让两家天下;
⼤宗绵雪堰,千秋⼀脉江南。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典⽤吴⽒宗祠联。
始国忆江苏,碑前遂得追根志;
迁台荣栗⾢,海外还存慕祖⼼。
——佚名撰吴姓宗祠通⽤联
此联为台湾省苗栗县吴⽒宗亲会敬献给江苏省⽆锡市泰伯祠联。1992年10⽉中旬,来⾃东南亚、台湾、⾹港、美国等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