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二、描写时间流逝的词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如流、白驹过隙。
四、课文第四自然段“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一连串六个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不甘虚度光阴,认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要力求上进,有所作为。
五、仿写: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看书的时候,日子从书页间过去;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过去;歌唱时,便从动听的歌喉中过去。
六、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写出时间流逝之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那个星期天》
一、《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本文选自《务虚笔记》。
二、这一天,“我”的心情变化:
早晨--兴奋急切、 上午--焦急、下午--焦急惆怅、黄昏--失望委屈。
三:“阳光明媚”衬托心情愉悦。“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等待时的孤独、无奈、无聊。“光线渐渐暗下去”“沉郁下去”写出心情越来越祖丧。都运用了融情于景。
四、作者借助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画报四个事例,表达等待时的焦急。
五、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六:“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表达作者懊悔又焦急的心情。“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表现“我”焦急的心情,都运用内心独白表达感情。
快乐读书吧
一、推荐一本书
我推荐的书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是一部回忆录式的冒险小说,情节真实,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的顽强生存的传奇故事主人公身上勤劳、智慧、勇敢坚韧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著。
二、读名著的方法有①了解名著写作背景②在页面空白处写下感触③摘抄喜欢的段落
④画人物图谱、情节发展图等。
三、默写心情“好”和“不好”时的情境:奔跑在田野上。
园地一
一、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仿写:在课堂上,同学们求知若渴:有的目不转睛看着黑板,有的聚精会神盯着书本,有的全神贯注苦思冥想,有的专心致志奋笔疾书。
二、写到传统节日的古诗:
春 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秋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寒食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七夕节: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节日习俗
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 七夕节:乞巧(对月穿针)
清明节:祭扫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春节:放鞭炮、贴春联、喝屠苏酒
四、习俗寓意(与谐音有关)
过年吃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时吃鱼:生活富足,年年有余
建筑上雕刻蝙蝠:福气盈门
除夕晚上守岁:辞旧岁迎新年
中秋节吃月饼:幸福团圆
五、《长歌行》中劝诫人们珍惜青春时光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十五夜望月》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和月亮有吴的诗句还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迢迢牵牛星》写织女勤劳、姿态美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中表达夫妇间的离情别意,抒发诗人感慨的诗句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0.《古诗三首》
一、《马诗》中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石灰吟》中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三、《马诗》借咏叹马,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志向。《石灰吟》借赞颂石灰,表达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志向。《竹石》借竹子坚韧刚劲、傲然挺立,表达诗人要做一个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人志向。
四、表达人生志向的诗还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托物言志的诗还有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中心思想: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文章主要按时间顺序记叙李大钊同志十六年前被害的全过程。文章按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四件事,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二、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是首尾呼应,首尾呼应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中心,表现作者对敌人的增恨,更加突出作者对父亲遇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三.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我哪能离开呢?”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将生死置之度外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与亲友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四.父亲仍旧......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睛,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外貌,神态描写。“乱蓬蓬”“没戴眼镜”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在经历折磨后依然坚强,“慈祥”体现李大钊对亲人的爱,这是一个坚贞不屈,大无畏的李大钊。“
五、“父亲瞅了瞅我们”“又望了望我们”写出父亲对家人的不舍。他的神情非常,沉着写出父亲面对危险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是对父亲的神态、动作描写,与来势汹汹的敌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李大钊同志处变不惊、从容不迫,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12.《为人民服务》
一、本文是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作的演讲。这是一篇演讲稿,文体是议论文。
论述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
二.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几方面内容?
①如何对待死亡(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正确的生死观)
②如何对待批评(正确对待批评)
③如何对待困难(正确对待困难)
④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悼念同志,团结起来)
三、第二自然段引用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这句话出自《报任安书》。“固”的意思是本来。“或”的意思是有的。“于”的意思是比。
四、第二自然段“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与后三句的关系是总分关系。先引用司马迁名言接着运用对比,最后列举张思德同志的例子。
五、第三自然段运用关联词,将句子连起来。这样写的好处是意思层层递进,句与句联系紧密。
六、举例说明“重于泰山”的人:李大钊是为了人民,为了中国解放而死,他的死是有价值,有意义的,这样的死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最终为救战友而牺牲,他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他的死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所以比泰山还重。
举例说明“轻于鸿毛”的人:秦桧杀害民族英雄,导致一心为国的岳飞身亡,他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所以比鸿毛还轻。
七、共同的革命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接受任何人批评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一、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前进受阻、请求炸暗堡、逼近暗堡、含身炸暗堡。
二、董存瑞是一个忠于革命、视死如归、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崇高革
命理想的人。
三、像董存瑞一样的革命者还有杨靖宇,赵一曼,刘胡兰
四、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是对董存瑞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瞪着”“仇恨”写出董存瑞对敌人的仇恨。“跑,坚决”表现他急切而坚定地想炸掉暗堡的决心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五、对董存端的人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更加完整地刻画董存瑞高大的形象,有力地表现董存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炸掉暗堡的决心,生动地再现董存瑞为解放事业奋不顾身,英勇牺牲的光辉形象。
园地四
《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结尾的好处: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强化中心,表现作者对敌人的憎恨,更加突出作者对父亲遇害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文言文二则
一、《学弈》中心思想:通过写两个人同在弈秋的教导下学习下棋,而结果却不一样。这是因为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告诉我们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二、专心致志的近义词: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心一意
专心致志的反义词、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神不宁
三、《两小儿辩日》中心思想:本文围绕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两个小孩争执不下,孔子也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告诉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就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知识无限,学无止境。
四.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人。用一句名言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两小儿是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的人。
五、《两小儿辩日》中两小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怎样说明观点?
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第二个小孩的观点: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他是从视觉的角度为依据说明观点。
第二个小孩的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他是从触觉(温度)的角度为依据说明观点。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话给人的启示:真理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不断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不断追求,锲而不舍的韧性。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真理。
2.第二自然中的“?”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
“!”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真理。用“?”“!”表达的好处是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为了证明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
①波义尔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芯试纸。
②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③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这三个事例都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都是按照从细微,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究→到真理的顺序。
4.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结构方式。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表达上的特点是用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