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
腊八的诗句
七夕
《鹊桥仙七夕》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解诗:
七夕,又称“乞巧节”,它是承载了中华几千年文化而最富有浪漫彩的节日。“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道尽了少男少女之间爱情的甜蜜与美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言尽了这世间爱情的真谛。
寒食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解诗:
寒食,指的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全唐诗》中与寒食节相关的至少有400多首,韩朝的这首独占鳌头。
腊八节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赵万年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晨。
解诗:
腊八节,指的是农历腊月初八。到了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泡腊八蒜,而年味也从腊八开始日渐浓郁。然而南宋开禧二年的襄阳城或许就感受不到“过了腊八就是年”这热闹的节日气氛了,战乱中,不是有人馈赠腊八粥,作者哪能想起来是过节呢?
中秋节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诗: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又叫“拜月节”、“团圆节”。逢此佳节,家家户户都团圆在一起,赏月聊天,给孩子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东坡居士有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世间所有亲人都能共享这中秋之夜的美好月光。
除夕日
《除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为把新桃换旧符。
解诗:
除夕日,又称“除夕”、“除夜”、“岁除”,号称“百节之首”,是年岁交替、除旧迎新的时刻。“千门万户曈曈日,为把新桃换旧符”,每每读到这句,总能感受到蕴藏在诗句背后的那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只有卸下昨日的包袱,才能挺直脊梁面对新的朝阳。
春节
《元日》辛弃疾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解诗:
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还有元旦、岁日、岁旦、朔旦、正旦、正日、新年等多种称呼。元日不仅是新年的第一天,还是新月的第一天,还是新日的第一天,此称为“三元之日”。“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元日有新年伊始的寓意。
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诗:
重阳,是在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在古代九为大吉之数,二九相逢,是吉祥的象征,表达出了古代人民对健康长寿、平安喜乐的美好向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起那相隔遥远的亲人,都会暗自神伤吧。
端午
《岳州观竞渡》张说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变,急棹水华浮。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解诗:
端午,五月初五,是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之一。最初源于先秦古人的“五月初五是恶日恶月”的观念,流传至今已发展成为纪念屈原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日子。正如张说诗中所言,“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逢至端午,又怎能不想起屈原?
清明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诗: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此天清地明之时遥祭先祖,又何尝不会生出一些慨然之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