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第1单元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本课的“醋、燃”等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情感与价值了解老北京的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关于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的课件.2。歌曲《恭喜》。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过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体认读。
(3)对于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地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出相应的段落。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
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腊八的诗句(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含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3.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设计抄写词语。
独出心裁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悬灯结彩 各形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
1。听乐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多?(灯的数量多: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等,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象,来体会老北京处处悬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1)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再读写腊八的部分,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出一例吗?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3。假如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四、总结全文除夕是热闹的,家家灯火通宵,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老北京的春节的热闹和美丽。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关于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在教学中,我注意语言的过渡,及时的评价,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学生大胆交流,在对话中不断感悟,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腊八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腊、粥”等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分角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3。情感与价值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每组每人在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或感恩这大自然的馈赠,勾勒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黏黏的腊八粥包裹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腊八粥》。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
粥 咽 稠 熬 缸 脏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能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指名回答.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第二句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似的沸腾着”,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脏六腑。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做小结。
四、作业设计1。抄写课后生字。
2.试理解课后思考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深入感悟课文,理解重点句式1。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腊八粥》这篇课文,请一位同学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2。分角朗读第2~13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过渡:“画饼焉能充饥”,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儿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总结: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结果是:妈妈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盼望已久的腊八粥终于解馋了!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真可谓“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北齐·魏收《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