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王灿平一、朝代篇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二、政治制度篇
自定义皮肤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民主推举的方式选出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称为:“禅让制”。
2、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目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依据),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作用)。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西周、西汉、西晋实行过分封制。
4、中央集权制度:为加强对全国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
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民族交流篇
1、秦与匈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张骞通西域
(1)西域指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消防员的英文(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
以南的广大地区。
4、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汉光武帝时期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因此从东汉开始,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
四、改革篇
1、商鞅变法
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措施:政治上:(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坏旧贵族的利益)(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上:(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发展了经济,实现富国的目的)(3)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实现强兵的目的)。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北魏统一了北方,而黄河流域的民族交融成为趋势。
措施:(1)迁都洛阳(2)推行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婚姻等。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这两次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五、生产工具、经济篇
1、生产工具变化过程:(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2)新时期时代磨制石器(原始农耕时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3)青铜时代(夏、商、周)(4)铁器时代(春秋战国以后)
3、青铜文明: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夏朝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商朝以后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4、铁器时代: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5、水利方面:
(1)大禹治水
人心复杂(2)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具有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成都平原因此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3)灵渠: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6、丝绸之路
(1)张骞是丝绸之路第一人。路线是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2)交流物品: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开渠、凿井、铸铁
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3)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东西方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7、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1)原因:①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比较。
(2)影响(作用):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始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六、巩固统治篇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军事上: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2、西汉初年巩固统治的措施
休养生息政策:(1)让士兵还乡务农。(2)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3)轻徭薄赋。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策
补骨脂的作用与功效淮中晚泊犊头
政治上:(1)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2)各种借口削爵夺地除国。(3)实行刺史制度。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1)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做为教材。(3)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