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气象灾害概述
第一讲 灾害概述
1.1.1 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灾害:凡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灾害。按起因可分为两大类。
自然灾害,俗称“天灾”: 是由于自然界自身状况的变化而给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危害的事件。自然灾害根据发生环境和发生机理划分为5类:干热风
地质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雪灾、霜灾、洪涝、旱灾、沙尘暴等;
海洋灾害:海啸、海水倒灌等;
生物灾害:蝗灾、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灾害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天文灾害/地外灾害 天气灾害 气候灾害 自然资源衰竭灾害 环境污染灾害 火灾 交通灾害 核灾害 人口过剩灾害
天文灾害/地外灾害:宇宙辐射、陨石撞击等。
人为灾害,俗称“人祸”:是由于人类的行为而给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危害的事件。人为灾害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6类
自然资源衰竭灾害、环境污染灾害、火灾、交通灾害、核灾害、人口过剩灾害
1.1.2 灾害事件的构成要素
时间、地点、受灾范围、损失(直接和间接)、性质和强度等
1.1.2灾情
灾情指一个地区受灾后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和生态破坏等情况。1.1.4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按照灾害发生的因果关系,可将某些灾害区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原生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电、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次生灾害:由原生灾害所诱发而引起的灾害。如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山洪、内涝等。
衍生灾害:指原生灾害诱发的饥荒、动乱等。
1.1.5 自然灾害的形成
自然灾害是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并决定了灾情的大小。
致灾因子:是自然或人为环境中,能够对人类生命、财产或各种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并达到灾害程度的罕见或极端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风暴潮、霜冻、低温、冰雹、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包括土壤和植被)、生物圈和人类社会圈所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也就是形成灾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承灾体:承受灾害的对象称为承灾体。承灾体是指直接受到灾害影响和损害的人类社会主体。我国自然灾害孕灾环境特点:
(1)季风气候显著;(2)大陆性气候覆盖面广;(3)气候类型多样;(4)气候稳定性差;(5)地表径流地区差异大,时间分配不均;(6)近海海域面积辽阔,自然条件复杂。
例:气象灾害是由哪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答:气象灾害是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
第二讲气象灾害概述
1.2.1 气象灾害定义
气象灾害:大气运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称之为气象灾害。
狭义:(特指)气象原因(天气、气候)直接造成的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广义:(泛指)还包括气象灾害引起的次生、衍生灾害。包括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空气污染等灾害。
天气灾害:是指局地性、短时间的恶劣天气带来的灾害。
气候灾害:是指大范围、长时间、持续性的气候异常造成的灾害。
气候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指气候异常超过一定程度,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例:一般情况下,气候灾害指大范围、长时间、持续性的气候异常造成的灾害。()
1.2.2 气象灾害的特点
①种类多②范围广③频率高④持续时间长⑤发性突出⑥灾情重
例:简述我国气象灾害的特点。
1.2.3 中国的气象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强度大、灾情重,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
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又加剧了极端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体现了气象灾害的长期性、突发性、巨灾性和复杂性。
例:关于气象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形式上看,气候灾害往往是通过天气灾害表现出来的
B.气象灾害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灾害能量的积累和灾害能量的释放
C.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主导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
D.次生灾害的严重程度不及原生灾害
第三讲气象灾害预报预警
1.3.1 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可分为地基观测、空基探测和天基探测三大类。
地基观测:我国用于地基观测的站点包括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一般天气站、大气辐射站、酸雨观测站、沙尘暴监测站、农业气象观测站、闪电定位站、多普勒雷达站等。
空基探测:主要有机载预警探测系统、浮空器载预警探测系统和无人机载预警探测系统。天基探测:主要有静止卫星、极轨卫星。
1.3.2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共有14种(此处为国家级气象预警,不含地方性气象预警)。包括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黄、橙和红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预警信号以传真电报的形式发送。
例:气象预警信号由()组成。
A.名称
B.图标
C.标准
D.防御指南
E.受灾人员姓名
例:气象部门根据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发展趋势,综合预评估分析确定预警级别,预警级别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其中()级为最高级别。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例:根据以下信息,撰写一则大风预警信息发布稿。
发布单位:吉林省气象台
时间:2021年12月30日07时15分
内容:预计未来12小时内,长春、延边、长白山保护区有5级左右的偏北风,瞬间风力可达7-8级。
答:吉林省气象台2021年12月30日07时15分发布大风蓝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内,长春、延边、长白山保护区有5级左右的偏北风,瞬间风力可达7-8级。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预防工作。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
2.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3.行人尽量少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
4.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防火工作,严禁野外用火。
1.3.3 预警信息制作
第一步:气象要素观测;第二步:气象资料处理分析;第三步:预警产品制作
第四步:预警产品发布。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要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的原则,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预警信
息,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
例:气象灾害性预警信号一般由()发布。
A.气象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发布
B.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
C.防汛抢险部门
D.媒体部门
例:关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不包括预警类型
B.气象灾害预警均通过各地政府向公众发布,用于防范灾害和降低灾害影响程度
C.当同时出现或者预报可能出现多种气象灾害时,只能选择发布一种预警信号
D.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并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其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制作和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哪些()原则。
A.归口管理
B.网络传播
C.统一发布
D.快速传播
例:气象预警信号由()组成。
A.名称
B.图标
C.标准
D.防御指南
E.受灾人员姓名
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社会公众获取预警信息权威、畅通、有效的途径。()
第四讲气象灾害防御
1.4.1 气象灾害防御的意义
气象灾害防御的意义: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于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幸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外:
1、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