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新教政治思想
一、生平、著作与时代
(一)生平
马丁•路德(1483-1546,martin luther),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人。
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艾斯勒本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路德•汉斯脱离土地入采矿中心当矿工,后通过经营矿业而致富,跻身市民阶层,并当选为市政议员。母亲加丽特•齐格勒生于市民家庭并对宗教极为虔诚。家庭背景使路德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并能够密切接触德意志的宗教。
1488年,路德进曼斯菲尔德的一所拉丁文学校,1497年进马格德堡共命运兄弟会举办的学校,1498年,转入爱森纳赫的圣乔治神甫学校。1501年入是以传播英国神学家奥卡姆学说的中心爱尔福特大学就读,这所大学也是人文主义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大学。1505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入爱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作修士。1508年入维登堡大学讲授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深受欢迎。1510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副院长及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主讲《圣经》。1513年春,路德在苦思冥想中顿悟圣经的真谛,神学思想得到新的发现和突破,史称“钟楼得道”。1515年升任图吉林亚地区十一所修道院的监督。可以说,到1517年宗教改革前,青年路德在人
文主义时代气息影响下,内心经历了痛苦而激烈的信仰斗争,最后冲破了正统神学的思想羁绊,悟出了上帝与人直接勾通的道理,从而形成了以“因信称义”为核心的神学革新思想,为宗教改革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天主教圣经(二)主要著作
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为名,竭力在德国各地兜售“赎罪券”。罗马教皇这种露骨的行径激起了德国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愤慨,也进一步激发了路德反对罗马教会的思想和独立的民族意识。10月31日,当教皇特使在维登堡教堂前推销“赎罪券”时,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上贴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对罗马教廷推销赎罪券进行强烈谴责。
路德一生留下大量著作。历史记载,1520年出版的德文书籍和文章共208册,其中133册出自路德之手。比较著名的有:
《致德意志贵族的公开书》(《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发表于1520年8月,痛斥教廷对德意志的专横、掠夺,呼吁世俗君主起来领导宗教改革,建立不受罗马控制的廉价的民族教会,以世俗权威取代神权,并提出“人人皆祭司”的原则。充满民族主义情感和平等观。
《教会的巴比伦之囚》(《教会被囚于巴比伦》):1520年10月,抨击天主教的圣礼制度,否认化体
说。指出,圣礼是基督借有形之物赐无形之恩,天主教的七种圣礼即洗礼、圣餐、忏悔、坚振、婚姻、授职、临终膏油礼中,只有洗礼和圣餐可称之为圣礼,并且人人都可以主持圣礼,“即令没有圣礼,信心也能救人”。
《论基督徒的自由》:1520年10月,文中全面论述了“因信称义”说。指出:人的得救,只在信仰。人的信仰是属精神领域的,不受任何外来事物的干涉和奴役,凡有信仰者,便是自由、平等而独立的,与基督同享为祭司和为君王的尊荣,从而以信仰的权威取代了权威的信仰。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并没有系统的理论阐述,而是散见于其不同时期有著作、文章、书信和布道词中。除上述三篇外,还有《论世俗权力》(1523年3月)、《论自由意志》(1525年12月),及他意译的《圣经》、他的学生和友人记录的他与来往人士交谈内容的《桌边谈话》等。
二、马丁路德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是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也是其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所谓“因信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这个“义”不在于本人自己因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对人的恩典和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路德认为:人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外在的善功来称义、被拯救,但人人都能够领悟上帝的“救赎之恩”,上帝选定谁,就一定会把“救恩”当作恩惠赐给谁。原罪的人的唯一目标就是获得一咱纯属被动的信仰,即相信上帝的正义、相信上帝仁慈的恩惠就可能使人得救和称义。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才能释罪,因此,内心的人无论什么外在的事功或苦修,
都不能获得释罪、自由和拯救。他认为,整部《圣经》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箴言,教给我们什么是善,但并不给我们力量去做它,之所以被规定下来,是为了使人认识到自己无力为善,并对自己的力量感到失望;另一部分是上帝的约许,宣布上帝的荣耀,给人恩惠、释罪、和平和自由,可以靠人的信仰得救。这样,灵魂单凭信仰而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而获得释罪,得到洁净、赋有真理、和平和自由,丰富地拥有每一种好东西,并且真正成为上帝的儿女。
既然只有信仰是人与上帝沟通的桥梁,那么,鉴定是否有信仰的标志又是什么呢?
路德认为:鉴别信仰的权威只有一个,那就是《圣经》。《圣经》是唯一的权威,任何人凭借圣灵的启示都可以对《圣经》做自己的解释以鉴别信仰的真伪。路德认为:任何东西都不可能限定上帝,基督就是上帝的道,认识基督就可以认识上帝。上帝之道的展现有几个层次:第一,有一种内在的、隐秘的道,是上帝内在的自我显现,对人是隐蔽的;第二,是可见的道基督,作为上帝意志的肉体化身和历史实体,人们可以通过他获得关于上帝之道的神秘知识;第三,是为先知、耶稣和使徒们传讲的
语言文字。《圣经》是记录上帝通过基督向人们显示其启示的唯一文献记载,因此在基督升天后了解上帝及其意志就只能通过《圣经》。
既然人只有因信才能称义,而判别信仰的尺度又是《圣经》,那么如何以《圣经》为基础来确立信仰呢“?路德指出:信仰是人内心对《圣经》的体验,每个信徒都可以依据自己的理性判断对《圣经》做出自己的解释,每个人都是自己信仰的决断者。“最好你自己去做判断,不可让别人代你做判断”,(李平晔,72-73)“你怎样来信仰上帝,你也就怎样来得到上帝”。(李平晔,151)可以说,在路德看来,上帝存在于人的主观性中,存在于人的信仰中,有多少信徒,就有多少上帝。
《圣经》的解释权到了每个信徒手中,每个信徒都成为自己信仰的决断者,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成为他人无权干预的个人权利。而人和上帝沟通及拯救的唯一途径是信仰,那就意味着一切外在的权威和中介都不存在了。
基于此,路德首先指出:真正的教会只是无形的信徒集会,是信徒以上帝的名义组成的一种集会,即信徒皆教士、人人皆祭司。“所有的基督徒都是真正地属于教会阶级的。基督徒们中间,只有职位上的分别,并无其他不同”,因此,
“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以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和其余的人并无分别”。(北大《原著选编》12)因此,
路德认为把教皇、主教、教士和僧侣称为神圣的等级,把诸候、贵族、工匠和农民称为世俗的等级是谎言和欺骗。因为,所有基督徒属于神圣的等级并不依据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只依据他们平等的信仰的能力,这种信仰的能力使他们都可以成为虔诚的基督徒。因此,所有的信徒,而不只是教士集团,在帮助他们的兄弟,为他们谋取精神福利方面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也是自然而然地,路德极力贬低有形的天主教教会机构,认为教会的权威在于它介于信徒个人和上帝之间并使二者相通的天主教传统思想没有立足之地。指出,被天主教奉为权威的教父们,其实与一般基督徒一样。就是说,基督徒的信仰只能根据《圣经》而做出的独立判断,不存在所谓的天主教主张的教会中介作用的问题。
从政治思想上看,路德新教的重要意义,首先就在于否定了教皇是教民与上帝的中介,否定了教会任意处置和审判教民的司法权力,否定了罗马教廷和教皇对《圣经》解释的权威性。在《圣经》中不出教会的特殊地位。教皇并未掌握进入天堂的钥匙,教会没有司法权力,教徒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和良知解释《圣经》,“因信称义,不靠功行”。
(二)教会与国家
路德认为:人类具有双重身份,属于两个王国,即属灵王国和俗世王国。在属灵王国,人是完全自由的;在俗世王国,人则是受管辖的。二者具有同一的主权者,都是上帝的王国,但二者又是相互完全
独立的。
路德认为:要保持这种区分决非易事,因为“魔鬼从未停止过将这二重王国揽在一起烹调和酿造”,(《政治哲学史》371)以图给世间带来混乱和灾难:一方面,世俗权力可能力求控制教会,并支配该信仰什么和教授什么,而教皇则可能极力宣称所有尘世权力都出自于他;另一方面,唯灵论的基督徒力图将福音引入只有法律才能胜任的那些领域。针对后一种情况,路德指出:“一个人若冒险用福音来统治整个社会或整个世界,那么他就变成了这样一个牧羊人,他把一狼、
狮子、鹰和绵羊赶到一块,并且说:‘请随便吃吧,和和气气、平安相处吧;散开吧,遍地都是好吃的;别担心什么狗呀、棍棒呀什么的。’当然,羊会老老实实地让自己饱餐一顿,然后和和气气、之一安安静静地相处,然而它们的命运是不会很长的了。”(《政治哲学史》371-372)
不过,路德批判最多的还是天主教罗马教廷和教会的权威,因为他们企图宣称有超乎国家的优越性和权威。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路德指出罗马教廷巧妙地筑起了三道墙来抗拒宗教改革,即宗教权力高于世俗权力,只有教皇才有权力解释《圣经》的权利和只有教皇才有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利:“第一堵墙是:当世俗政权向他们施加压力时,他们便声言:世俗权力没有过问他们的权力,相反地,宗教权力是在世俗权力之上的。第二堵墙是:假设你引用《圣经》来向他们加以指责时,他们便说:只有教皇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第三堵墙是:假使你要召集宗教大会来威胁他们时,他们又发明了一种说法,即是:只有教皇才有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北大《原著选编》11)
路德认为:“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这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任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僧侣、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北大《原著选编》13)
路德把属灵王国与教会(这个教会是指路德所说的无形的、以基督耶稣的精神为灵魂的团体,即所有基督徒的集会)、俗世王国与国家政权在很大程度上赞同起来,从而说明教会是受基督统治的,它的权力完全是精神方面的,因为说到底,真正的基督徒是用不着强迫的。同样,世俗的国家政权也是上帝所建,但却是完全独立的。路德认为,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是真正的基督徒或真实的信仰,那么王公、刀剑和法律就是不必要的了;由于现实中存在不公道的人,因此他们应受到法律的强制和刀剑的惩罚,世俗政权,即刀剑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工具。(《欧洲政治思想史》44)总而言之,一切强制的权力在路德看来都应该是世俗性质的,而教皇或主教只有反复灌输上帝之道的职责,毫无世俗意义上的权威和权力,因此,教皇和教会凭借其职位而行使世俗的司法权的任何权力要求都是对世俗权力的剥夺。当然,路德所批判的教会是当时代表罗马天主教的教会的。
在路德这里,王权至上论和教权至上论的争论不存在了,教权与王权平行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