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社会训导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王凤丽
摘要:本文从天主教社会训导的出现背景、意义和基M入手,研究天主教如何通过社会训导与整个社会积极互动,分别从劳动、利息、私有产权、赋税与财富再分配、意识形态等方面,梳理不同时期社会训导的内容要K,呈现天主教在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上的立场变迁过程。天主教社会训导的四个基M(人性尊严、公益、互补以及关怀)彼此关联,是教会应对当前世界发展与进步问题的几个着力K,并在发展与进步等要素上不断做出努力和行动,以应对宗教在当代社会面临的挑战。
天主教不认为自己是意识形态(ideology)。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关系治关系的反映,它是对系统的或见解,并在此看法或见解治体制、政党或组织。①这些职责超越了天主教的活动权限。“(天主)教会并不提供落后发展问题的具体解……教会不提供任何经济治体制或纲领,也有对此的偏爱。”(Ioannes Paulus II,1987:42)“教会没有责任给经济和政治问题提岀技术性的解决办法。”(John Paul II,1982)教会通过训导来体现教会对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北农村基层社会天主教体行为研究”(15BSH077-阶段性成果之一。
**王凤丽,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①"A Theory,ar Set of Beliefs ar Principles,esp.One on which a Political System,Party ar Organ­
ization is Based,”Cambridye,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1995.
窒数生全学(第六辑?......
Sociology of Religion(Vol.6)
世俗事务的关注和应对。天主教教会训导的内容,从人性、自由平等、家庭问题、人权和平、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具体问题岀发,涵盖伦理、经济、政治和民生等多个领域。除了第1-3世纪及第9-10世纪无文献足资确定外,历代教宗都有相关教会训导的文献$“社会训导”(social Doc­trines)是教会训导的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种针对现世事务的价值准则,它以《圣经》为基础,伴随社会发展前进,不断调,更新内涵,并持累新经验、新方法,这套支持的理论,它是成的$
—社会训导的出现和时代背景
从现有文献看,罗马教会关心其他教会事务的最古老的文件,是写于公元96年的致人的书信《因突然来者》,内容是解决教会成员之间的秩序问题$原信中未提及作者是谁,来伊雷(Irenaeus,约140-202)将本书归于罗马的克雷孟主教(Clemens I,88/92-97/101)$但按书信分析,作大概为罗马司的领导者(辅神译,2012: 41)$玛斯•阿奎那是较早以系统方式深入探究伦理问题的大师$在其《神学大全》中,
即讨论了正义(II.II.Q.57-78)和法律(I.II.Q.90~ 108)$一的道明会(即多明我会)会士安东尼(1398- 1459)在《伦理学大全》中也继续探讲社会问题$方济各会(Pietro Olai)的《论买卖》,亚历山卓(Ricardo Alessandro oC Alessandria)的《论高利》等作品,以及一些耶稣会士也都潜心研究可用于社会理治生活的伦理神学(Carere,1992:21)$这一时期有关社会问题的宗座文献也开始岀现,比如1461教宗碧世(即庇护二世)斥责奴隶贩卖为“滔天大罪”,1537年教宗保禄三世在《真理本身》通中强新世主义扩张威胁的本土宗教尊严$
“社会训导”一词最早岀现在教宗碧岳(即碧岳)十一世《四十年》通谕(1931)中,但社会训I导明确成为教会主动参与社会事务的方式,是以19世纪末教宗(即利世)世颁布的《新》通谕为$ 19世纪时人类社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经济社会生活都了结构性,新的生产方现,各社会突岀,尤其是劳工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激了19世纪中后期世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如德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言》
天主教社会训导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1848),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法国迪尔凯姆发表《社会分工论》(1893)。教会系统不仅有德国美因茨枢机主教的“劳工问题与基督信仰”研究报告(1864年),比利时、瑞士、法国、德国在19世纪60-80年代,也均创立“天主教工会”。教会系统先后有一些社会教义的文献,如Inscrutabilides des Cof
silio(1878)、Diuturnum(1881)、Immorrtable Des (1885)$教宗颁布的《新事》通谕(1891),是天主教会史上首次关注教会信仰生活之外的世俗生活,是公认的天主教会史上第一个有关社会事务的重要通谕,因主要讨论劳工问题,也被称为《劳工问题》通谕$经历此后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会训导有了更广阔的作用空间$“教会的社会训导有能力评估和解决人类二十一世纪之初所面对的重大问题。”教宗本笃十六世指出当前世界的要务是“减少世界财物分配的不均衡;扩大教育的机会;支持可行的成长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BenedntusXIV:2008)$教宗尤其强调天主教社会训导四个基础的内在关系$这四个基础是:人性尊严、公益、互补以及关怀$教宗认为,“发展应该以尊重人性尊严为先,因为人性尊严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同时被基督所救赎的每个人的内在价值。”教宗于是进一步阐述关怀与互补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互补是社会活动的协调配合,目的在支持地方社会团体内部的生活$教宗认为“人性尊严位居纵横两面的交汇点,横面是指关怀与互补,纵面是指社会公益。”①现任教宗方济各也多次表现出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各种关爱$
二天主教社会训导变迁思路与社会影响
(—)对劳动的态度
早期天主教徒进入希腊罗马世界时,社会处于“反劳动”的氛围中$早期教会所处的雅典时代,每天有1/3的自由民坐在议会大厅讨论城邦事宜,自由民讨厌的工作皆由奴隶承担。“雅典的奴隶五倍于自由民。”在罗
①在梵蒂冈2008年5月2日至6日召开年度大会,会议主题是"追求公益:关怀与互补可
-携手合作”,其间教宗本笃十六世接见圣座社会科学院院士和其他相关人士时提到这些。资料来源:梵蒂冈电台,“社会训导四大基础:人性尊严、公益、关怀、互补”,2008年5月4日$
窒数生全学(第六辑?....
Sociology of Religion(Vol.6)
马文化中,寻欢作乐是非奴隶阶层的一切事情之首。怀特指岀,“在其(基督教)古代传承中,几乎没有表示劳动尊贵的迹象”(Lynn White, 2004:91)。而主教认为人的工作具有尊高贵的$这种观念的来源,至有三方面的依据:一是耶稣本人岀生成长于拿匝肋的一个木匠家庭,一直工作到30去教;二是使徒圣保制作工艺,技了他的学者身份,在他传教途中颇为有用;三是早期的天主教徒即注重工作的意义,这他别于原有的轻(尤其是体力劳)的希马传统$公1世纪,圣保禄对尼教徒告诫:“远离一切游手好闲”(《得撒洛尼后书》3:6),“谁不愿意工作,就应当吃饭”(《尼书》3:10)$公元4世纪的利亚的圣巴西尔说过,“是非常邪恶的;工作避免邪恶的思想”。公元6世纪本尼迪克会的认为“工作即祷告”,(工作)视为“纪律的一个完整和属灵的部分,这的威的自尊得以很大提高”$12世纪圣纳尔说:“祷、阅读、工作,以防万一的的思想迷途。肉体的逸乐克服。”教会视为“七宗罪”之一(施密特,2004:178-179)。当耶稣说,“工人自当有他的工资”(《路加音》10:7),正是提示人们:每个工作
劳有所酬应是一件之事$而报酬(工资)的结果,是济方面的自由度,它可以明显地减少贫穷现象,以及贫穷的副产品如疾病,也必然导致“穷人”与“富人”之产生相互的;即使是在存在壁垒的社会,也会在贵族(富人)等人(穷人)之产生岀一个(中产阶级),正如赫伯特•沃克曼(Herbert Workman-所说,他们"不可能不富裕起来”(施密特,2004:181)$
(二)对收取利息的态度
1163年,教宗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V I)为主席举行的图尔地区会议,会文件《图尔(Tours)会议》提,“应止收利息”(辅神译,2012:367)$1185- 1187年,教宗乌尔班三世(Urbanus V I)致布雷西亚(Brescia)的一位司铎的信《你的热诚询问我们》(Con-suluOnos)重申“一切利息及多余的所得,在律中是被禁止的”(神译,2012:375)$而1227-1234年,额我略九世(即格列高利九世)(Gregorius IX)致R.弟兄书信《为坐船或行路者》(Naviganti vel eunti)
天主教社会训导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则提出,“在特定条件下,如果收回时的价钱更高”,这样的人不应被视为“收利息者”(辅神译,2012:418)。至1838年,额我略十六世(即格列高利十六世)(Gregorius XVI)时期,圣部(holy offica)答复尼斯(Nice,法国)主教时表示:“收取利息者,在其准备服从圣座命令时,可予以赦免。”(辅神译,2012:887)此后,教会未再就“利息是否有罪”颁布过谕令或函件$
(三)对私有产权的态度
“不可偷盗”“不可贪婪”(《出埃及记》20:15%17),都承认一个人有权利获取个人财富但不可以占有他人的财产$而工作带来的利润分配,直接刺激社会财富的流动和聚拢,在财富的再分配过程中,个人、组织%利益集团甚至国家,都有可能通过不公义的办法占有原本属于他人的财富$如果没有自由和私有财产权,一个人的世俗生活就难以保障,也难有尊严$1891年,良十三(利奥十三世)(Lee XIII)《新事》(Rerum nova­rum)通谕,重申“私有财产权的权利与运用”和“由工作而来的权利”(辅神译,2012:1027)$1986年,教廷教义部(Congregation for the Doa-trine of the Faith-训令《对自由的意义》(Liertatis conscientia)提出,"解放本身并不产生人的自由”,并质疑集体主义对私产权的干预。“私产权隶属于共同使用权,及事物的普世利益。”“私产的拥有首先是由工作而获得,为的是使它能为工作服务。”“但如果按集体主义的主张,在国家权柄下重新管理及支配私产,根本不合乎那财产的社会化”(辅神译,2012: 1695-1660)$
(四)对赋税与财富再分配的态度
天主教圣经良十三(Lee XIII)《宗徒职务的》(Quod apostolici muneris,1878)通谕关注人在社会中的权利,是教会首次关注并讨论私人财物占有和分配的不平等问题。“但若有时发生君主冒昧地越界施行公开的权柄……天主教会的教义不准许人民以自己的意愿予以反对,以免秩序的宁静受到更大的扰乱及社会
受到更大的损失”(辅神译,2012:986-988)$教宗良十三《新事》中明确:“如果公共权威以赋税的名义,榨取超过所应取的私有财产,则是不公道的及反对人性的。”但以后几十年间,时代与事物的样貌在彻底改变,即竞争者的自由竞争使庞大的财富及由此产生的不节制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