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简史
一、基督教概况
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信奉人数最多(约有19亿信徒)和分布最广(几乎遍布世界各国)的宗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东正教和其它一些小教派。它与伊斯兰教、佛教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在基督教的信仰体系中,各个教派都认可的核心内容可以概述为三个“一”,即一信(信仰救世主基督)、一经(信仰《圣经》)、一洗(信仰受洗)。
二、基督教发展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1至5世纪是基督教创立并从以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的时期,是基督教从受迫害的宗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的时期,是使徒和早期教父建立基督教基本教义和神学学说的时期。这一时期常被称为基督教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
(1)耶稣创立基督教。
(2)早期传教与改革。耶稣十架受死后,其门徒继续把基督教传向希腊罗马;保罗改革基督教教规,为把基督教推向世界扫除了由于风俗习惯而造成的严重障碍。基督教在希腊罗马文化区域传播的过程中注意吸收希腊罗马文化,这为基督教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创造了条件。
(3)定为国教。起初,罗马帝国迫害基督教。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教。从此,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全境广为传播,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很快基督教化了。
(4)迁都和早期教父神学。罗马帝国分为说希腊语的东部地区和说拉丁语的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神学家称为“希腊教父”, 西部地区的神学家称为“拉丁教父”。330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罗马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往 “新罗马”即君士坦丁堡(现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的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中心在东部。4、5世纪基督教内部有关教义的争论和信经的拟定在东部进行。西部教会承认罗马教会的首席权。罗马教会从这种首席权发展出教宗(教皇)集中领导制度。东部教会不承认这种教宗制度。另外,西部地区的拉丁教父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几乎支配了西部教会一千年,并对后来的基督教新教产生重大影响。
2.从476年罗马帝国分裂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在信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的进攻下灭亡,史称中世纪。这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是欧洲基督教化的时期,是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时期,是基督教文化与穆斯林文化既冲突又交流的时期。其中日耳曼人基督教化的过程是3-13世纪,斯拉夫人基督教化的过程是7-15世纪。
(1)罗马帝国的分裂。476年,罗马帝国在内部矛盾和外族入侵下分裂为以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基督教也开始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罗马教皇是西罗马权力的中心,能左右王权和军事领袖。东罗马帝国挡住日耳曼等部族的入侵,并把它的政权一直保持到1453年土耳其人攻克君士坦丁堡为此。在这段期间,西部教会和东部教会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斯拉夫地区置于东部教会的影响之下,俄罗斯人和塞尔维亚人成为东部教会的信徒,但西部教会也在波兰等地站住脚。
(2)西罗马帝国。800年,教皇利奥三世加冕查理曼大帝,独立的西罗马帝国诞生。
(3)基督教大分裂。1054年,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互相宣布把对方驱逐出教,标志着西部的罗马天主教(或公教)和东部的正教(或东正教)分道扬镳,这种分裂一直保留至今。
(4)十字军东征。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耶路撒冷落入穆斯林的控制之下。西罗马地区的教会和国家为解放圣地耶路撒冷组织十字军东征。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生于1095年。总的来说,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大灾难。
(5)中世纪经院神学。西罗马的拉丁学者通过经阿拉伯文转译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深入了解这位古希腊哲学家。这是拉丁哲理神学转变的一个契机。原先拉丁的哲理神学以柏拉图哲学为哲理基础,柏拉图主义或新柏拉图主义占主导地位,此后亚里士多德主义盛行,着重逻辑推理的经院哲学和神学诞生。原先神学家通常把信仰与理性对立起来,排斥理性,拥护信仰。此后神学家尽管主张信仰高于理性,但寻求把信仰与理性协调起来。其代表人物为安瑟伦,他提出“我相信,以便我可以理解”,以理性为基础建构了著名的上帝存在本体论论证;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力图把自然神学与启示神学结合起来。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所提出的上帝存在证明和自然神学体系肯定了人的理性的地位,为此后基督教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在14-16世纪发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构成了基督教发展史的第三个阶段。
(1)天主教圣经文艺复兴指14 -16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运动。它发轫于1300年左右的意大利,后迅速波及欧洲其它国家。它通过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冲破中世纪的思想禁锢,为近代的到来鸣锣开道。在哲学和神学方面,它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库萨的尼古拉通过复兴希腊思想中的辩证法为德国后来的启蒙运动和思辨的唯心主义理论开辟了道路。
(2)宗教改革运动发生于16世纪的德国、瑞士、荷兰、北欧和英国等地,它产生出脱离天主教会的基督教新教教会。这场运动的起因和结果不单纯是宗教方面的。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兜售赎罪卷。马丁·路德1517年10月31日在维滕贝格教堂门前张贴反对兜售赎罪卷的《九十五条论纲》,揭开这场运动的序幕。路德派(信义宗)是宗教改革中的温和派,而闵采尔领导的激进派引发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宗教改革迅速波及西欧其它国家。在瑞士的苏黎世发生了茨温利领导的改革运动,在日内瓦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建立市民阶级共和式的长老制教会,由此产生新教加尔文派(即归正宗或改革宗)。英国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圣公会)。中欧和北欧的宗教改革运动导致建立许多独立于罗马的本地教会。随着独立教会的建立,出现了各种信仰纲要。第一个本地教会的信仰纲要是1530年的路德宗的“奥格斯堡信纲”。基督教新教其它各派也有它们各自的信纲,其中1563
年的“海德堡教义问答”在德国和荷兰的改革宗中影响最大,并成为美国长老会的信纲。这些新教派别在许多细节问题上有分歧,如在对基督教圣餐的解释上,茨温利持“象征说”,路德持“同体说”,但他们有基本的共同点。
4.宗教改革以后直至今日的基督教发展史为第四个也是尚未结束的第四个阶段。
(1)殖民扩张与传教。在近代,随着欧洲政治势力的扩张,基督教向外迅速传播。欧洲列强在瓜分殖民地的时候,也把它们各自的宗教派别带入殖民地。基督教在殖民地的传教工作该受责难的远远多于该受称颂的。
(2)本地化与普世运动。近几十年来,基督教意识到教会本地化的重要性。欧美国家的教会意识到“对话”和“普世教会运动”的重要性,试图通过对话消解基督教各教派间的分歧,争取教会的再合一。“梵二”会议确立了“开放”、“现代化”、“对话”、“普世主义”的路线。世界基督教协进会是目前最大的倡导普世教会运动的基督教国际组织。虽然基督教各派及其内部的分歧和分派仍在继续进行,但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基督教的普世运动,许多基督教的团体在寻求促进世界各派基督教的联合方面取得共识。
三、基督教在华史
究竟基督教是在何年最初传入中国的,至今仍没有定论。有确切的资料表明,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曾于唐贞观九年(635年)传入中国,称“景教”。会昌五年(845年)因朝廷下诏禁绝佛教,遭波及而在中原地区中断。天主教和聂斯脱利派又于元代传入,通称“也里可温教”或“十字教”,但流传不广,至元亡又中断。明万历十年(1582年)天主教首先经由耶稣会传教士再度传入。耶稣会士利玛窦在中西文化的交流方面做出卓越贡献。清康熙皇帝开始时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方便,但后来发生了“礼仪之争”,大部分天主教传教士被赶了出去。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后,沙皇派遣俄罗斯东正教传教士入中国。基督教新教各宗派于战争前后陆续传入中国。据199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的白皮书,中国大陆有一千万基督教新教信徒,四百万天主教信徒。近年来,信奉基督教的人数还在增长。
四、基督教派别christianity
最大的支派有:
1,新教 Protestantism
2,天主教
天主教大支派有:
1,罗马天主教 Roman Catholic
2,英国圣公会Anglican Communion (英国国教会)
3,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
4,Oriental Orthodox 东方正教
新教大支派有
1,最大的是baptist浸信会
2,第二大是methodist循道会和nazarene卫斯理拿撒勒派
以下不按人数排名:
3,non-denominational无派派。有些人说自己不属于任何派,就沾沾自喜,很可惜,他们属于无派派,也只不过是葡萄藤上的一个小小枝子罢了。并不能代表其他支派。真正无派
派因为没有鲜明有个性的主张,人数其实很少。而且无派派实际上多倾向于最大的几个或者比较保守的或者传统的派别的主张,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叫无派更好。无派的好处是他可以受多个派别的影响,称为跨派。
4,anabaptist重浸派
5,路德宗
6,salvation army救世军(一种传教形式而形成的派别)
7,五旬节派
8,从开放程度分为保守派
9,中间派
10,自由派
11,fundamentalist基要派,福音派evangelic
12,改革宗
13,家庭教会
14,正在教会的人looking for a church或者正在自己组建新教会的人
15,charismatic灵恩派,追求圣灵充满
16,restoration恢复派,回归圣经,不要人的creed信条
17,apostolic使徒派
18,弥赛亚派
19,adventist基督复临会,又分progressive(改革的,例如守安息日派)、moderate(中间的),former adventist(原来的)
20,traditional传统派 (对应现代派,后现代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