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 议》上作重要讲话强调:宗教工作本质上是众工 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 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 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 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 持中国化方向。作为一名在基层爱国会工作的教 友,现谈谈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体会:
―、天主教中国化的法典依据
(―)梵二会议精神
梵二会议以“教会的自我革新”和“基督徒的合 一”为主题,提出“适应时代形势”的口号,掀起了罗 马天主教在当代的革新运动,被称为“天主教现代 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梵二会议的革新涉及到 天主教神学的革新、礼仪的革新、教会自身组织机 构的革新以及教会对其他宗教态度的革新等诸多 方面,即从组织上开放教会,开展与外部世界的交 往,也包括教会内部教廷等高层组织对地方教会、主教、神父和平信徒的开放;从思想上开放神学,目的是吸收当代各种哲学思潮和科学技术的成果,使 神学得到丰富和实现适应当代社会的现代化;从教 规上开放《圣经》,破除了不准信徒在没有神父指导 下自行读经的禁令,
不仅可以使信徒熟知《圣经》从 而加固其信仰,也可以扩大《圣经》在社会上的影 响,在体制上重申主教具有治理所辖教区的全权; 在教义上,接受现代圣经的研究成果,承认《圣经》具有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允许用民族语言翻译 《圣经》,i•全解福音,举行礼仪,即“本地化”或“中国化”;在教育上,强调神职人员的培养应适应时代的 变化,使之熟识当代的哲学思潮和科学发展,并用 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来充实其教义神 学和牧灵神学。并且,“金字塔”型管理模式被“同心 圆”型的教会服务模式所替代,提出“天主的子民”,确认教会不是一个等级社会,也不是一种世俗的统 治,而是一种服务性的团体,为“天主子民”工作的 组织。对教会实行“共同管理”,给予地方教会一定 的自主权,实行教会各阶层的平等,地方教会应该 适应本地情况,发挥地方教会的自主性,实现教会 本地化。这些精神,为我国天主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照梵二会议精神,全世界已 从原来全球统一用“拉丁语”举行弥撒改为了用当 地语言举行弥撒,从1989年开始,中国已用中文举 行弥撒,现在,中文弥撒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普及,并且,实现了从“望弥撒”到“共同参与弥撒”的转 变,推行中文弥撒30多年来,中国化方向得到全国 主教、神父、修士、修女、教友们的普遍认同。
(二)天主教中国化的神学依据
1.从教会的本质性使命看天主教中国化的必要性
“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是使徒们在耶稣升天时领受的使命,它 也成为
教会存在的首要条件,到普天下去,普天下 是由不同的国家、民族组成,每一个民族又有不同 的语言、风俗、习惯、传统,要去普天下传播福音,即 传播基督的爱和得救的佳音。五旬期那天(教会诞 生之日)圣神赋予信徒们履行这一本质性使命的能
龜相3U戒I ■feg^^V ath o lic Church In China |
力,其中尤为凸显的是语言特恩。我国天主教中国 化是赐予初期教会这一特恩的同一个圣神对中国 教会提出的要求,要求中国的信徒们从本民族所熟 知的话语(包括政治环境、礼仪形式、教堂建筑风 格、文学载体、艺术表达等)传递信仰信息,对教规 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符合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阐释,实现“为一切人成为一切人”(格前 9:19)的发展理念贯穿天主教整个发展过程。“教会 犹如一身”,“就如身体只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身 体所有的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基督也是这 样。”(格前12:12),“免得在身体内发生分裂,反使 各肢体彼此互相关照。若是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 肢体都一同受苦;若是一个肢体蒙受尊荣,所有的 肢体都一同欢乐”(格前12:25-26),“我若不传福 音,我就有祸了”(格前9:16)。耶稣说:“凯撒的归凯 撒,天主的归天主”(路20:20-26)。“每人要服从上 级有权柄的人,因为没有权柄不是从天主来的,所 有的权柄都是由天主规定的。所以谁反抗权柄,就 是反抗天主的规定,而反抗的人就是自取处罚”(罗 13:1-2)。伯多禄前书第二章13节也说:“你们要为 主的缘故,服从人立的一切制度;或是服从帝王为 最高的元首’或是服从帝王派遣来惩罚作恶者,奖 赏行善者的总督;因为这原是天主的旨意。”(伯前 2:13)圣保禄宗徒承认合法权力来自天主,身为基 督徒
并不意味着不尽公民的义务。这些圣训就_
了天主教中国化的必要性。
2.从“道成肉身”的启示看天主教中国化的合理性
基督宗教的信仰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天主在基 督内启示自己。圣经指出耶穌基督是天主最圆满的 启示。在“道成肉身的行动中,他由神性走向人性的 异域,通过摄取人性,基督的二性共存于‘子’的位 格中。于是道成肉身寓居在我们中间。”天主教最基 本的十二项信条之一:“他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 得肉躯而成为人。”基督是在人类历史境遇中实现了天主的救赎工程,这一信仰基础决定了教会团体 必须深刻理解天主的行动以及使自己的行为倾向 与天主的行动相一致的必要丨生,要求基督徒在现实 生活处境中不断地用信仰见证诠释天主子降生的 奥迹。天主教中国彳七对于天主教而言是信仰处境的 基本要求,是“道成肉身”的延续与再现。耶稣基督 为了人类的得救,降生成人,取了人的身体和灵魂,以人的姿态来到人间,把天主救世的信息带给人 类,圣言成了血肉,生活在我们中间,以此证明教会 的存在于世、深入世俗生活实属必要,这就是中国 化的信仰示范,中国化就是基督道成肉身的继续。
3.从福音对律法的扬弃到天主教中国化的 新途径
耶稣基督和保禄宗徒首先开始了 “本地化”的 传教神学。保禄宗徒注重向外邦人传福音,无论他 走到哪
里,就将福音的种子撒到那里。他特别强调 不同的民族要彼此接纳;苦口婆心地讲道,宣讲连 今天的我们都难以做到的“多元化'他为了传播基 督福音,成为第一个懂得“适应”者,他有灵活的方 法、变通的策略,是向外邦人福传的第一人。他的神 学思想体现在“为一切人成为一切,为的是总要救 一些人”。他不在一些礼仪上去约束人,为外邦人豁 免了当时犹太人严格遵守的割损礼,使得更多的外 邦人领洗入教。众所周知,犹太教是基督宗教的摇 篮。宗徒大事录记载,正当新兴的基督宗教充满活 力向非犹太地区广泛传播时却出现了来自同源宗 教的藩篤。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新受洗的非犹太 基督徒是否和犹太人一样行割损礼。这一问题严重 困扰着初期教会,它既影响到初期教会的生存与发 展,更涉及到耶稣救恩是否完整、彻底与普遍的问 题。在耶路撒冷大公会议上宗徒们做出了正确决 定,宣告基督福音不是犹太传统和梅瑟法律所能束 缚与限制的,相反,福音为人类的得救是必须且充 分的(宗:15),“因为他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并得 以认识真理”(弟前2:4 ),从此打破了犹太法律外壳
教会论坛
的禁锢,为世界接纳基督福音创造了条件。正如圣 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书提到:“在基督耶稣内割损或 不割损都算得不什么,唯有以爱德行事的信德才算 什么”(迦5:6 ),两千多年来教会始终在以传福音为 最高原则的前提下不断自我嬗变,去适应不同文 化,展现出普世的风貌。教会中国化是在扬弃历史 中人为强加在信仰上的枷锁,追本溯源让福音信息 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普世教会的文 化内涵,同时使中国化的天主教产生铸就中国梦的 正能量。
二、天主教中国化的艰辛历程
天主教作为外来的宗教,从一踏入中国的土 地,就已充分意识到了教会“本地化”或“中国彳匕”的 紧迫和必要。从唐朝贞观年间来华的景教,到元朝 时期的北京首位大主教蒙高维诺,尤其是明末清初 的利玛窦等传教士,无不努力地学习中国文化,积 极地融人中国社会,尽力以中国人的文化思维来表 达和传播基督信仰,走过了教会“中国化”极不平凡 的艰辛历程。纵观千年的传入历史,我们不难得出 这样的结论:哪个时期的教会注重尊重中国文化融 入中国社会,也就是走适应本地文化社会,走教会 中国化的道路,SP个时期的教会就会得到健康有序 的发展。
十三世纪意大利方济各会士蒙高维诺来到元 大都,并获准在北京传教,他做出了一系列“本地 化”的尝试。他首先是学习蒙古语文,并将部分圣经 (新约)翻译成蒙古语;他向儿童们讲授要理;成立 唱经班,修建教堂,蒙高维诺的本地化努力带来了 丰硕的成果,有6000多人接受了天主教信仰。然而,由于蒙髙维诺只注重向蒙古上层传教,所以元朝覆 灭后,天主教也几乎随之消失。
明朝末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再次将天主教传入 中国。利玛窦与其他耶稣会士尝试将基督信仰融入 晚明时期的儒家文化,他采取了一系列“适应”的策 略,走教会“本地化”的道路。这里的“本地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化”。首先,利玛窦在未进 入中国大陆之前,就在澳门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先 在装束上扮成僧人,后改穿儒服,并广泛结交贤士。在北上途中,利玛窦完成了著名的中文著作《天主 实义》
。该著作是利玛窦把福音融入中国文化最好 的例证。可以说《天主实义》是一部用本地语言,即 用汉语论述天主教信仰的神学著作。因此,天主教 在中国顺利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也随之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影响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朝廷重 臣接受天主教信仰,为教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去世后,后来的传教士 抛弃了利玛窦以适应为主的“本地化”传教路线,否 定利玛窦允许中国基督徒尊孔祭祖的传统习俗,禁 止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上帝”等词语来表达 西方天主教的“神'生硬地主张以拉丁文“Deus”之 音译“徒司”来称呼“天主'这一本来是文化、礼仪 层面的争论,最后竟上升为信仰以及教权和皇权的 分歧和争论,导致康熙皇帝震怒之下,于1721年1月宣布禁教:除非接受“利玛窦规矩”,否则一律驱逐 出境。“礼仪之争”导致“百年禁教”,使天主教在华 的传教事业遭受了重创。康熙皇帝对天主教的政策 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历史(从“宽容敕令”5lj“禁教 令”)告诫我们:坚持中国化方向,才是中国天主教 必由之路。
三、天主教中国化的探索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承和 发展,1950年11月30日,王良佐神父带领四川广元 天主教教友率先发表了《自立革新宣言》,宣布“与 帝国主义割断各方面的联系”,“建立自治、自养、自传的教会'以顺应中华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 大时代,与全国广大天主教爱国神长共同开创了中 国天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开启了中国天 主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与中华民族同命运、与中 国社会相和谐的传承和发展的福传道路,为天主教 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1椒立永1»gy|||^M3atholic Church In Chin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天主教会自发地开展了天 主教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全面进行民主办教〇民 主办教从落地那天起,就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 持,受到教会内外的好评。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 过民主办教,促进教理教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融合,对天主教中国化作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践行,各地教会的爱国组织和许多平信徒为教会健 康发展、树立中国天主教的良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 用,受到广大神长教友的支持和拥护。
中国化符合天主教顺应当代世界发展潮流的 需要。今日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各种宗 教信仰相互交流、碰撞,不同的民族以自己的优秀 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阐释宗教,赋予其鲜明的时代 特征和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不管什么宗教,在普 世范围内都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模式。因此,中国 化是天主教在古老的中华传统文明和当代中国特 社会主义社会安身立命的基础和保障。
四、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天主教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天主教坚持中国彳匕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普遍共 识和基本认同,首先要坚持中国化的政治内涵,即 坚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来教育和引领广大神长教友,不断增进对伟 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 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社会主义 的认同,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坚持民主 办教,这是天主教真正实现中国化的前提。其次,
天主教圣经积 极开展天主教中国化的神学思想建设,努力挖掘教 会历史、圣经的训导,以及教会重大文献中的相关 精神,构成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社会 主义社会的神学思想理论体系,使天主教中国化之 路拥有扎实的信仰基础,为广大神长教友真心接 纳,并成为夕卜现于形、内化于心的历史必然。
(一)坚持天主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坚持政治上 的认同
在中国大地上,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均要 中国化,不然,就会“t R土不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 果,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 制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切实把思 想和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 量凝聚到实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 的目标任务上来,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 相尊重”,这是天主教中国化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天主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对中国国情认同
必须坚决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民族整体利益,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 不受其他国家干预或限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 国际事务的国家,当然,包括宗教事务的独立,主权 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丧失主权,就会沦为其他 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信仰无国界,但是,信仰者 是有祖国的,作为有信仰的中国公民,具有双重身 份,首先是一名公民,作为公民就应尽公民的职责 和本分,遵纪守法,作为信仰者,就应遵规守戒,为 此,首先,认可中国国情是天主教生存和发展的
前 提,国家是教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阳光和雨露,离 开了国家,教会就变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失 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综观古今中外历史,任何 一种宗教,要想在一个国家生根发芽、顺利发展,就 必须要与其所在的社会相适应、为其所在的社会认 可和接纳。其次,国家支持是天主教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保障。我国天主教在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新生 的人民政府及时给予鼓励、支持和帮助,使得我国 天主教到了正确的道路,见证了信仰,坚定了信 心,获得了勇气,挺起了腰杆,自己做了自己的主 人。改革开放以来,恢复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平反 冤假错案,落实宗教房产,恢复开放教堂,建立宗教 组织,使得我国天主教在经历“”挫折后又获得
教会论坛
了新生。近年来,针对我国天主教自养困难的状况,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天主教会加强自身建 设,资助维修、建设教堂,帮助改善宗教院校办学和 宗教团体办公条件,将教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 系,为天主教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天主教 在它所走过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如果没有党和政府 的支持、帮助、关怀,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局 面。再次,我国天主教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 关。国家兴宗教就兴,国家衰宗教就衰,这也是无数 历史事实证明的客观规律。当一个国家处在积贫积 弱、任人宰割的状态下,宗教徒也免不了受人欺辱;当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宗教信仰者才能得到应有的 尊重。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在国 际社会没有半点尊严,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侵略 过我国,那时,我们的天主教会在世界上同样也是 没有半点尊严,充其量只不过是西方教
会的附庸,天主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元朝,可是,一直到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真正本地化的中国教会始终 未能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国 天主教会也挺直了脊梁,在普世天主教领域有了自 己的形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今天,我们的祖国已 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空前上升,我们 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宏伟目标。今天,我们的天主教会也日益得到 普世天主教会的尊重,我国广大天主教界人士和信 教众的自信心也空前高涨。正像一个无比光明的 前景展现在我们伟大祖国前面一样,一个无比光明 的前景也同样展现在我国天主教前面!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天主教在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的指引下,取得 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呈现出勃勃生机,目前全 国有主教65位,神父约3100位,修女约5800位,教友 人数超过600万,教堂及活动堂点6000多所,教务发 展、牧灵福传成绩显著。
(三)坚持天主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对独立自主自办教会道路认同
天主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神职人员长期 处于无权地位。由于帝国主义利用天主教为本国的 政治利益服务,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一些 具有爱国思想的天主教进步人士提出过摆脱帝国 主义控制、自办教会的主张。马相伯和英敛之就是 当时天主教的具有爱国进步思想的代表,特别是英 敛之,敢于以教徒的身份公开揭露个别外国传教士 的劣行,他们在中国天主教徒中树立了爱国的榜 样。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许多 爱国人士提出的自办教会的主张无法实现。新中国 的成立使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这一伟大的历史 变革为中国教会摆脱外国势力的控制,实行独立自 主自办
教会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1950年11月30 日,四川省广元县神父王良佐和500多名教徒率先 发表了《自立革新宣言》,主张中国天主教“与帝国 主义割断各方面的关系”,“建立自治、自养、自传的 新教会”。这个正义行动,在全国天主教界引起了强 烈的反响,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1951年 1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热烈欢迎天主教界的 爱国运动”社论。周恩来总理于1951年11月17日接 见天主教代表时更明确指出:“宗教界提出来的三 自运动是应该提倡的。人民政府定加以支持和赞 助。这是宗教界的爱国运动。爱自己的祖国人人有 责,包括天主教教徒在内。”他还亲切地教导和勉励 大家说:“凡依靠人家而不靠自力更生的,决不是强 者。凡自立者才有前途。中国天主教是有能力办好 自己的教会的。”天主教界的爱国运动从四川迅速 发展到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地。宗教界爱国人 士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摆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教 会的控制,从而使中国教会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 会的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充分证明,此道 路是完全正常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自 办教会道路。中国天主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 则,在信仰上忠于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