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教育与天主教教育
(二)新教教育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在宗教领域的表现,产生于16世纪,其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宗教改革者试图以一种新的宗教取代旧宗教,即实现宗教改良。
1.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特点:教会权力置于国家管理之下
(1)教育主张
①教育作用:教育既有使人虔信上帝的宗教性,又有维护国家安全,兴旺和发展人的世俗性的目的。兴办教育不仅有利于教会,还有利于国家。
②教育原则:国家掌握教育权,建立包含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国家教育体系。众教徒皆教士;国家推广普及义务教育。
③教育内容:以《圣经》为主要科目,也学习读、写、算、历史、音乐和体育等。
④教学方法:以直观的教学方法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和活动兴趣,主张废除体罚。
(2)路德的教育思想的实践
路德的教育思想由其追随者付诸实践,具体如下:
梅兰顿,被称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
布根哈根在德国北部城镇和乡村创办初级学校
2.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日内瓦学院)
(1)教育主张
①教育目的:培养传教士,神学家和教师;
②主张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对贫苦儿童免费;
③要求国家开办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使所有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④重视宗教教育和道德教育,主张宗教科目与人文科目相结合的教学;
⑤提出在初等学校用国语教学,注重文法练习和学习使用算术等学科。
总之,加尔文和路德都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但不同的是,加尔文亲自领导了日内瓦城普及教育和免费学校的实践,基于此,把加尔文称为“普及教育之父”,“免费学校的创始人”。
3.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特点:国家与教会联合起来,形成没有天主教的教育)
英国的宗教改革不同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一方面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办理负责。
英国国家的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国家还像过去一样通过教会管理学校,而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资格认定和偶尔对教材作出规定等,主要内容如下:
①国家通过教会管理学校,认定教学资格,审定教材。
②要求教育人员服从国家教会的宗教信仰,将受教育权利与宗教信仰相结合。
③教育内容和方法具有人文主义彩,实现古典主义的教育方式。
④民族意识增加,加强英语教育,教育与生活联系进一步加强,古典语言在课程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三)天主教教育
*天主教圣经整体特点:用人文主义精神来改革学校和教会)
1.耶稣会学校
耶稣会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后,由西班牙神学家罗耀拉创建,它是天主教对抗宗教改革而成立的一个反宗教改革的组织。
2.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①教学内容:关注中、高等教育以培养精英,中等教育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不重视初等教育。
②教育管理:以《耶稣会章程》和《教学大全》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为标准和尺度。
③师资准备: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和训练,其教师均受过宗教、知识及教育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训练。
④教学方法:采用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依据成绩分班,采用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总之,不可否认,耶稣会教育在教育史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它的许多措施也为后世所继承,成为人类宝贵的教育经验,但由于耶稣会对于新科学和新哲学采取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陈旧落后,不符合时代潮流,所以耶稣会的学校教育也逐渐走向了衰落。
(四)三种教育力量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具有宗教性。
②都重视古典主义和人文主义。
③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都逐渐取消体罚,注重身心的全面发展,都采用逐步完善班级年级制。
2.不同点
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贵族性;
新教教育具有较强的众性普及性
③天主教教育具有贵族性,但它是出于对控制贵族精英的政治目的而重视上层社会子女的教育,而人文主义教育将古典知识作为贵族阶级自身的高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