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这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之一。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
3.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
二、认识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的优越性(B)
(一)中国共产党制定我国的客观依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我国的主要内容: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
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1.坚持民族平等
(1)地位:是我国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2)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
①各民族政治地位一律平等。少数民族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②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地位平等。
③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3)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平等,但不等于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了。
【误区】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所以不存在民族差别。
【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新中国的建立,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根源,各民族之间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但是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和心理感情,民族间的这种差异将会长期存在,各民族之间应相互尊重。民族平等和民族差别是不同的,用民族平等否认民族差别不利于正确解决民族问题。
(4)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发展很不平衡,且短期内不可能彻底解决,因而影响了民族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同时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而在法律、制度和政策上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各种权利。
2.坚持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
(1)民族团结,是处理的基本原则。
(2)我国各民族为什么能够团结:
在我国,由于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阶级根源,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内,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3)民族团结的意义:
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③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理想。
④维护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⑤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公民应尽的责任。
(4)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仍然存在:
一是,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局部地区仍然存在某些不因素,国外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颠覆和渗透,妄图分裂我国。
二是,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影响。
(5)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对于国家来说: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即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2)对于公民来说:
①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
②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③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
④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原则和政策。
⑤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的责任付诸行动。
3.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即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原则)
(1)是我国的根本立场。
(2)为什么要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只有坚持共同繁荣原则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在现阶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部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
第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党的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第二,是逐步缩小全国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
第三,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
第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要求;
第五,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
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途径:
①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②需要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
③还需要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志愿,先富帮后附,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相关链接】我国先后建立了五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①第一,前提——国家统一领导。
②第二,范围——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③第三,核心——自治权。(区别于港澳台的高度自治权)
【相关链接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自治权(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文化管理自治权(自主发展各项文化社会事业)、变通执行权、其他自治权。
④第四,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⑤第五,民族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①历史基础: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斗争中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这就为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②客观条件:我国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共同经济利益。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④共同政治利益。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宝航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误区】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点拨】上述说法是错误的。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的人们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当家作主。另一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作为国家的地方政权机关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在不违背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结合本民族地区的
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5.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为什么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1)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3)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
(5)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业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我国的优越性:
(1)促进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2)保障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C)
(一)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见前面“民族团结原则”)
(二)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1)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它反映了各民族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涵盖了中国各民族整体上的特点。
(2)中华民族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①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起,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
②纵观中国的历史,虽然政权有分有合,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基本趋势。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往来不断增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活跃。在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应当继续强化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中华民族复兴道路(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继续强化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二,中华民族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这可以为中华民族复兴创造坚实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华民族复兴,需要良好的政治基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