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初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更是奠定个人今后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大,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宣泄;再者,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搞不好,中学生首先从心理上孤立自己,与亲人、师长、朋友乃至社会为敌;心理健康教育搞得好,打好根基,社会和谐氛围的营造也会得到夯实。
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由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工作。
中学生心理教育与心理问题预防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是在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以平常的眼光
去看待自身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在一生当中的不同时期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并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在学校、社会的生存适应性。
1、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塑造新时代的新型教师。我们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开展专趣研究,从而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每一位教师都能站在现代教育的前沿,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从而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规范中学心理教育的实践,使之趋于科学化。此项研究注重开拓在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途径和方式,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规范化,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有力的依据,在填补传统教育的空白的同时避免中学心理教育的盲目性、“时尚”性。
3、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带动学校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创造良好的学校教育大环境。学校的主体就是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可以从多种角度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渠道、方式及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和价值,从而付诸科学实施。
二、中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传播媒介的影响更加普遍。升学这个压在学生身上的巨石始终不可摆脱,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90后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差异大,有的父母有好的工作,有车,有的还是离异或者低保.而且父母自身就对社会存在价值观的矛盾,自然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校园暴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升级.教师不再向以前那样敢“动”学生一根毫毛了,(老教师常说以前打过的学生现在见了都还感激得很呢,那的确是真的。)如果现在这样做,那叫体罚,因为人家会“维权”,弄不好,本来教育者一片好心全成驴肝肺不说还要遭遇社会不理解,上头的批评处分,和家长的敌对,以至于搭上命也有例子。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高中有7.1%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2.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
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出现问题引发心理不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迷恋网络,睡眠不足。有的是有补课班,讲过的东西,没兴趣再听。有的是面对激烈的学习压力,开头没有开好就放弃了学习。有的是对某科目老师的不喜欢,或者说讨厌,而导致该科目厌听,厌学。
2.智力因素差异有上升:现在孩子智商差异并不象有的人说的所谓“谁都不傻,智商都差不多”等等,由于饮食结构不同,家长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到正在生长发育期间的中小学生,导致智商也产生差异性。说普通点,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吃过多的含防腐剂等小食品,街头烧烤等含铅苯食物,长期积累导致智商不增反降。所以面对我国现在中小学和高中的课程难度,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太难了,跟不上.否则也就不用开智障学校了。而其实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不被检测出,或者家长不送智障学校。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经常被教育者用做鞭策教师的教育名言只能是排除智力
因素之外才适用。
3.大多数人不快乐地学习:在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个统计班级快乐的人数的一个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一周内都是不快乐的,学习压力,家长教师压力,因为引体向上一个做不出来的心理压力,等等一直压着这些学生,有的学生居然说“考试成绩好点,能多活几天”之类的话。学习没有兴趣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现在在学校的真实状况.怎么树立学生的兴趣靠学校和老师来解决是很困难的,这是教育体制和教材知识体系改革的问题了。
(二)受到不良教育引发心理不健康:一个人,上学来,要学知识。但是不要忘记,他最先要学做人。而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人”,我认为社会教育和家长教育做的不够好,尤其对90后的学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不好。学校教育偏于知识灌输,一直叫喊的素质教育在大部分学校仍旧是空谈。学生自己寻求的教育良莠不齐。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会形成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导致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有的有校园暴力,打老师,打家长,离家出走等,从而导致这个学生命运的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