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小学“清新课堂” 语文教学设计
年 级 | 四年级 | 主备人 | 方锦鸣 | 所在学校 | |||
单 元 | 第七单元 | 课 题 | 22、雾凇 | ||||
教学目标 | 2、 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绿通道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
教学重难点 |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 ||||||
教学准备 | 布置课前预习; 课文插图插图. | ||||||
教学时间 | 两课时 | ||||||
教学流程 | |||||||
通用设计 | 设计意图 | 解读、修改 |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吗?(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她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题)22.(生齐读)雾凇。 (二)、“雾”是个生字,(出示拼音)请大家读三遍。哪位同学说一说,“雾”字你是怎样记忆的? (三)、读完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下面请大家(出示要求): 1、边看边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2、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二、出示挂图 (一)看了这凝霜挂雪,戴玉披银的美景,你有什么感想?说说你的感受。(指名交流) 你们真棒,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还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好,请大家打开书,带着这些问题,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 (三)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谁来试试? (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 在这些词中,你理解了哪些词义?下面分四人小组友情提示交流一下,带着感情彩,把这些词再读一遍。 (四)课文中有两个长句,比较难读。(出示长句) 我们怎样才能读好它呢?现在大家自由的读读。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长句中的这几个词,特别有意味、特别美,朗读时要轻一些、慢一些。谁来试试?(指名) 2、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 / 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 / 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这句话要读得悠长,注意几处的停顿,表现出无比赞叹的感情。谁来试试?(指名、齐读) (五)如此美丽的雾凇,你们想读好它吗?下面我们分小节把课文读一下。谁愿试试?(指名3生)这几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大家评议评议。 通过课前预习和朗读,你能说出这课的主要内容吗?(指名)你会给课文分段吗?你还知道课文3个自然段各自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回答) 出示: 第一自然段:描写吉林雾凇奇观。 (词语优美、景观奇特,朗读时语调要稍显高昂,读出欣赏、自豪的语气。) 第二自然段:说明吉林雾凇形成原因及过程。 (朗读时语调要注意把握节奏和变化,语速要稍慢。) 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晨观赏雾凇及其感受。 (朗读时要读得悠长,表现出无比赞叹的感情。) (六)按上述朗读指导要求,自由读一读,齐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同桌互相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画一画这段课文中有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的。(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二)讨论交流:读了这段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雾凇景象之奇特的? (指名:千姿百态、美丽动人、洁白晶莹、晶莹夺目……请生说后上台写出来。) (三)现在大家已感受到雾凇的千姿百态。它们像什么?(出示填空练习) 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 的 像( ),还 有 的 像( )……真是千姿百态! 有谁来把这填空练习说一说。(指名) 难怪作者要说它是闻名全国的自然奇观。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 四、指导写字 (一)出示生字: (二)交流记忆方法。 (三)范写“凝、氏”。 (四)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来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读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上节课同学们提的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出现得很少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读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划划你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 (一)、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 师相机板书:水汽冬天里的春天——遇冷——凝结 (二)、出示“从当年12月至……阵阵雾气。”(这符合一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 (三)、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符合条件“遇冷”) (四)、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 谈谈你的体会,指名说。 1. 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与原句比较)指导朗读(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 2. 指导“最初…逐渐…最后…”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一幅幅画面来)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抓关键词) 每当夜幕降临,气温( ),这雾气便( ),( ),笼罩着( )。树木( )。( ),灯光,树影( )。这蒸腾的雾气,( ),( ),( )、(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 )。 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 观察插图,让学生形容一下 过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指名说) 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 四、指导赏背 课文虽然很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自练,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 (一)、自由准备 (二)、自我推荐 五、评“最佳小导游” 同学们,吉林雾凇的奇特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谁愿意当个小导游,带着游客们边游览,边介绍呢?(评一个“最佳导游”,奖励)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 请选择一题,认真完成。 作业:1、完成《补充习题》 2、写话练习。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板书设计: 22 雾凇 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教师富有感情的描述,渲染了课堂气氛,为学生起到很好的情感铺垫,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因此重点应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让学生根据目标,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做到心里有数。这个过程,让学生练习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 引读,有助于学生体会雾凇形成的逐渐过程,也有助于课文的背诵。同时在实践中指导朗读,点在关键处,抓住“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最初”“逐渐”“最后”读出雾凇形成的缓慢。教师指导朗读,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读得高些、重些、慢些,而是要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感悟,受到感染。读,也是理解。 注重对学生进行词句积累训练,读写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内化、运用。 | ||||||
教后反思 | |||||||
友情链接
相关搜索:
吉林雾凇以 “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雾凇”的奇观。
雾凇通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粒状雾凇结构紧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块,而晶状雾凇结构比较松散,区溯松呈较大的片状。吉林的雾凇就属于晶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而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的雪帘。
推荐阅读:
雪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
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