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坚强的毅⼒。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的抱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是整理分享的历史名⼈故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伙伴哦!
1.历史名⼈故事:再⾼⼏厘⽶就会倒塌
  魏源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改⾰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学家。⼈们常常称赞他博古通今、造诣精深。⼈们所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代的另⼀位英才。
  这位英才的名字叫⽯昌化。
  魏源15岁在县试中,认识了⼩他⼀岁的竞争对⼿⽯昌化。主考官发现这两⼈年龄虽⼩,⽂章都属上佳。因为难分伯仲,便将他俩同时“拔置前茅,赞为双璧”。第⼆年,魏源和⽯昌化⼜同时参加了“府试”,分别获得冠军、亚军。
  魏源能成功,绝对是“梅花⾹⾃苦寒来”。他的爱好就是读书,甚⾄因为在书房⾥待得太久,连⾃⼰家的仆⼈都认不出来了。
  ⽯昌化在认识魏源后,感到⾃⼰的见识与学问与魏源还有⼀段差距。⼀⼼争强好胜的他开始琢磨,⾃
⼰该如何缩短差距,赶上魏源呢?
呢喃
  ⽯昌化开始给⾃⼰加码:魏源读书读到三更,那我就读到五更。魏源读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没想到,“梅花没⾹苦寒枯”。由于过分刻苦,⽯昌化患风寒引发痨病,进⽽呕⾎。
  ⾝体垮了,学业也就⽆从继续,这个早年与魏源站在同⼀起跑线的神童,因为过分苛求⾃⼰,失去了参加殿试的机
会,“以病剧⽽不得与魏同捷”。
  魏源不努⼒,绝对成不了魏源,⽯昌化过于努⼒,却只成为历的⼀个⽆名⼩卒。
  你知道⼤树能长多⾼吗?科学家说,⼀棵⼤树再怎么具有⽣命⼒,也只能长到122⽶到130⽶,不是⼤地撑不起它,⽽是它⾃⼰撑不起⾃⼰。在130⽶的极限,再长⼀⽶,甚⾄哪怕⼏厘⽶,都可能⾃⼰压垮⾃⼰,轰然倒塌。其实在⼈⽣中,读书、⼯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分努⼒,却不可超出⾃⼰的能量极限,尤其不能把别⼈的⾼度当成⾃⼰⼀定要达到的⾼度,否则往往不成功,却逼苦了⾃⼰。
2.历史名⼈故事:“天王巨星”苏东坡糖英语怎么读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个年轻貌美的⼥⼦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时愕然。⼥⼦激动万分地说,她⾃⼩就仰慕苏东坡,但⼀直⽆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亲眼看见⾃⼰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曲古筝,便驾船翩然⽽去。苏东坡⽆⽐感慨,为此,他写下⼀⾸《江神⼦》。培训果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个叫李琪的粉丝,⾮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急如焚。离开当⽇,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前,随即拿出⾃⼰的随⾝汗⼱,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便在汗⼱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有个⼥⼉叫温超超,年⽅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到了意中⼈,她⾼兴地对⼈说:“嫁⼈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形象,愣是翻过⾼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个晚上,窗外的温超
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之徒,他答应温⽗,要给温超超到⼀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终。
  在京城的皇宫⾥,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贬再贬⾮常愤慨,但始终⽆能为⼒。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的偶像⼊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孙得两宰
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问⼤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的影响⼒。当时⾼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富轼、⾦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可见,苏东坡被外国⼈崇拜的程度。全家福作文
3.历史名⼈故事:陈独秀⽣命⾥的那对悲情妹花
  1897年8⽉,在安徽怀宁,⼀场门当户对的盛⼤婚礼正在举⾏,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登科的⼥⼉⾼⼤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三抱⾦砖,作为将门闺秀的⾼⼤众恰好⽐陈独秀⼤三岁,⽆论家世和相貌都⽆可挑剔,⽽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年间,⾼⼤众为⾼家添了三男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婚后,受近代西⽅思想⽂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众眼中的“怪咖”,⽽在陈独秀眼⾥,妻⼦⾼⼤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的⼈⽣理想,他⼏乎放弃了平常⼈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疏情薄。
  作为⼀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对的也是⽆休⽌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之争在所难免。⽇复⼀⽇,家,再也不是让⼈栖息安⽣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僵局之际,⼀天,⾼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众同⽗异母的妹妹⾼君曼。⾼
君曼本名⼩众,⼩10岁,从⼩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进了陈独秀死⽔般的婚姻⽣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但⾼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新。于是,⾼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或⼩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性的⼀切⾏为惊喜着。在⾼⼤众眼⾥,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把燎原的⽕,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颗求教上进乃⾄产⽣爱慕的粉丝之⼼,⼀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慰藉⽅向的⾃由之灵,在⼀来⼀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爱⼀慕中升华,⽇⼦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深陷,难以⾃拔。
  ⾯对接踵⽽⾄的风⾔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思想前卫的⾼君曼毫不在意,⽽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议反⽽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效后,⾼调“⾃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学任教,打扮⼊时的⾼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家恪守妇道的⾼⼤众饱受锥⼼之痛但⼜⽆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样上孝公婆,下抚⼦⼥。她没有⼤吵⼤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和⼉⼦相继出⽣。1913年,⼆次⾰命失败后,陈独秀⾯对追捕不得不再⼀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的重任。只是动荡的⽣活击垮了她的⾝体,她患上了,整⽇咳⾎不⽌。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众所⽣的两个⼉⼦前来谋⽣,作为姨母和继母,⾼君曼想把孩⼦们接到家中⾷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情,两⼈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
  因为长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盛传他另有红颜,⼼⾼⽓傲的⾼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移居南京。⾃此离别,⼀南⼀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众在⽼家⾛完此⽣的第55个春秋。⾼君曼带着两个孩⼦为奔丧,时光荏苒,⼆
⼗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年后,孤⽴⽆援的她旧病未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共有四段感情,⾼君曼离开后,他与⼀名⼥医⽣施芝英渐⽣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向⽣命终点的则是⼀位相差30岁的⼥⼠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夫妻间同⽢
共苦、永不⾔弃的意义。只是,⾯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对风姿卓绝的⾼家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何其相似。
4.历史名⼈故事:康有为曾是炒房⾼⼿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中国传统⽂⼈,通常羞⾔⾦钱,以“铜臭味”鄙视之。故不少优秀的⽂⼈墨客,都不事⽣产,不谙经营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思敏捷,⼜具备超⼈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好⼏次⽜⼑⼩试,便获利不菲。其点⼦之准,下⼿之稳,就算现在的炒房⾼⼿,也⾃愧不如。
  康有为流亡海外多年,其间得到了许多爱国华侨的慷慨资助,这是他得以周游列国的重要经济保障。但他也运⽤⾃⼰的聪明才智赚了不少钱,特别是在房地产上屡有斩获。
10个历史故事简短
  ⽐如1906年春节期间,他访问墨西哥,受到当地隆重接待。当时墨西哥城正在筹款修筑有轨电车,他敏锐地意识到电车轨道经过的地⽅,必将成为⼈⽓旺盛的商业圈,地价必定随之飙升,这是⼀个⼗分难得的赚钱的机会,便⼤量购置电车轨道经过之处的地产。没过多少⽇⼦,这些地价果然上扬了好⼏倍,他轻轻松松获得了10多万银元的赢利。
  应该说梁启超也是赚钱的好⼿,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会”的名义,⽤⼊股的⽅式向海外华侨集资,在上海创办“⼴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他凭借⾃⼰的知识资源,占有三分之⼀的股份,⼀年收益上万银元。当时康有为因逃避清政府追杀⽽避居印度吉⼤岭,经济陷于窘境,他得知后马上汇出1800银元,资助康有为。
  有道是“此⼀时,彼⼀时”,当康有为在墨西哥的房地产上狠赚了⼀笔之时,梁启超的“⼴智书局”却陷⼊亏损的窘境,康有为得知后马上写信询问梁启超需要多少钱?梁启超回信说:“每年费⽤3000银元。”康有为⽴即汇出5000银元:给梁启超本⼈3000银元,给梁启超在澳门的家属1000银元,给梁启超的兄弟学费1000银元。出⼿之阔绰,堪与当今那些房地产⽼板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结为同盟早已美名远扬,在经济上互相施以援⼿,也传为佳话。
  康有为晚年经济状况⾮常富裕。1913年康有为55岁那年结束流亡⽣涯回国,⼴东政府发还了被清朝政府抄没的康⽒家产,并加发官产作为对康有为流亡15年的赔偿。资本贵在积累与增长,康有为⾮常
清楚这⼀点,通过炒房地产来获利,依然是他的拿⼿好戏。他于1914年6⽉定居上海,租赁上海新闸路16号⾟家花园,每⽉租⾦120银元,⼀住8年。这期间他看到上海房地产的升值潜⼒巨⼤,便马上变卖了⼴东的房产,在上海买⼊地⽪。没过多久,上海的地⽪飞涨,康有为⼜⼤赚了⼀笔。接着他⼜投资交通⼲线附近的房产,同样获利颇丰。
  1921年,康有为在愚园路⾃购地⽪10亩,建造了⼀座中西合璧的花园住宅,取名“游存庐”,⼗分豪华。晚年时他还在别处修建、购买了3座别墅,分别为杭州西湖的“⼀天园”、上海杨树浦的“莹园”和青岛的“天游园”。“⼀天园”占地30余亩,历时4年才建成。“莹园”建成后转让给别⼈,属于短线投资项⽬。青岛的“天游园”原来是总督楼,康有为购买后加以改扩建,他的⽣命最后终结于此。
5.历史名⼈故事:魏⽂侯讲诚信
  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个国君叫魏⽂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起来。
  有⼀次,他和管理⼭林的⼈约定,次⽇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到了次⽇,下朝后举⾏宴会,魏⽂侯准备在宴会⼀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看看快到中午了,⾬还是不停,⽽且越下越⼤,魏⽂侯起⾝对席间的众⾂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已有⼈在等我了。”众⾂⼀见国君要冒⾬出门,都⾛上来劝阻。这
个说:“天下这么⼤的⾬,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法打猎练兵!”魏⽂侯看看天⾊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下那位管理⼭林的⼈哪!”众⾂中有⼀位⾃告奋勇的⼈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魏⽂侯把⼿⼀摆说:“慢,要告诉得我⾃⼰去。昨天是我亲⾃跟⼈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跟⼈家道歉才⾏。”说完⼤步跨出门外,顶着⼤⾬往管理⼭林⼈的住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