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脚步悟时间智慧
——“节气诵读”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李爱婷伤心英语
酱豆腐语文学习要有效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必须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还要强调语文与生活的结合,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河南省邯郸市丛台区滏东小学立足二十四节气和由节气衍生的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将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文言文、神话故事,以及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与实施了“节气诵读”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品诵“节气”作品,感知节气转换的特点和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促进了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的深度融合;在课堂外,结合观天气、察万物、品美食、绘花草、书感悟等活动,感受节气文化的魅力,体悟时间里的中国智慧,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一、在多维诵读中对“节气”文化认识更全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节日完美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通过古诗词、文言文,以及其他各种语言形式世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生产生活。节气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材料。
学校立足语文课堂,根据语文教材和时令节气,有序实施“节气诵读”课程,使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我国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而南方则要
在田间蓄满水,为栽插稻秧做好准备。于是,教师带领学生诵读欧阳修的《小满》、元稹的《咏二十四节气诗·小满四月中》、苏轼的《阮郎归·初夏》和王泰偕的《吴门竹枝词·小满》等。学生通过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文学语言,感受小满节气万物欣欣向荣的自然风光,理解节气与古代农业生产的紧密关系,以及节气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诵读和理解节气文化,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诵读形式,如同伴诵读、师生诵读、亲子诵读、命题诵读、诵读接龙、诵读表演,还可以创建“节气诵读”,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诵读实践和语文积累。二、在实践中将“节气”文化体验到更深处
开启远程桌面《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节气既是文化,又是科学,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顺应自然的智慧。因此,
“节气诵读”课程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
卫护如霜降节气临近,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盐冰制霜”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其气候特点:把冰块和盐的混合物放入烧杯,静置在湿毛巾上。由于冰和盐的密度不同,经混合后发生了吸热反应,烧杯外壁就会蒙上一层薄薄的霜。实验后,教师又出示有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0/12综合JIAOXUEYUEKANXIAOXUEBAN时间的脚步
阅读推
广
隐患整改制度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