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学 案 装 订 线
《滕王阁序》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王旭东 审核人:李慧
【学习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知识链接】
1.关于“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 “骈文” 及其特点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也就是讲究排比、对偶;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声韵要求严格;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分别是:鹳雀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自主学习】
1、关于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50—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可播放影视片段)
2、关于《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王勃一挥而就的千古名篇。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
娱乐的场景;并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文章辞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全篇采用对偶,讲求音律,富于乐感,富于诗意。句式错落,节奏分明,行文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以古比今、借古写怀,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3、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翼轸(zhěn) 瓯(ōu)越 台隍(huáng) 懿(yì)范 潦(lǎo)水 舸(gě)舰 睇眄(miǎn) 捧袂(mèi) 遄(chuán)飞 簪(zān)笏 桑梓(zǐ) 帝阍(hūn) 彭蠡(lǐ)
4、重点字词:解释下列词语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出:路出名区(动词,过)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什么是情商高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辽阔,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5、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这里指“死”)
3、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4、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5、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转折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递进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6、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四级题目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贵阳的旅游景点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像雾气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副作动,都包括;美:形作名,才俊)
诗经特点7、积累下列词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达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8、名句荟萃:
①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④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⑤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整体感知】
1、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试加以概括。
两分法:叙事写景、抒情部分。前两段着重叙事写景,从第四段中间“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过渡句,转入抒情,同时文章的基调也由乐转悲。
四分法:
第一部分(1段):历叙洪州地势之雄伟、物产之珍异、人才之杰出、宾主之尊贵。扣“洪州”二字。
第二部分(2、3段):趋名楼,近览楼阁之壮丽;登高阁,远眺山川之胜景。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扣“秋日”“登滕王阁”六字。
滕王阁序赏析第三部分(4、5段):正面写宴会之盛况,由参与宴会的逸兴,引出人生遇合的感慨。扣“饯”字。
第四部分(6、7段):自叙遭际,说明有幸躬逢盛会,自当应命作序。扣“别”字,复出“饯”
字。
2、熟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滕王阁景的?
(描写景物的角度包括空间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还有俯视仰视平视等;彩角度:表示颜的词语,分析绘形绘的画面美;感觉器官角度: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
文章从以下几个角度描写滕王阁的景: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两句,从仰视的角度写滕王阁所在地势的景。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写滕王阁本身的壮丽,鲜艳的阁道及阁的高耸。
“鹤汀凫渚”以下四句则描写了阁周围的近景。
“披绣闼”几句从俯视的角度,写了在滕王阁上看到的远景。
“云销雨霁”以下四句,描写了滕王阁上眺望的更远的天地。
“渔舟唱晚”以下四句则从听觉上描写了在滕王阁听到的美妙的乐曲。
文章从远近、上下、听觉、视觉等角度描写了滕王阁及周围的景。
【合作探究】
婚纱风格分类一、品味语言
1、请你从文章前面的写景部分(“天高地迥”之前)任选一至两句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骈文的特点,从写法上(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赏析。
参考示例:“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襟,带”活用为动词,生动形象,并同“控,引”这两个动词,准确有力地将洪州的气势写出。句式上不仅上下句相对,而且形成“当句对”(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如“襟三江”对“带五湖”,“ 控蛮荆”对“引瓯越”。
供老师参考: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写出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彩,而是着力表现水光山的彩变化: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上句设淡雅,下句设浓重,在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A.对仗工整。不仅上下句对仗严整,而且句内亦含对仗(当句对)。“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都是偏正结构。
B.上下浑成。这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
C.动静结合。“秋水长天”写静景,“霞鹜齐飞”写动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上句着重于目随景而动,下句着重于心因景而静。整个画面和谐,美不胜收。
D.彩鲜明。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对举,相映成趣,画面鲜活,构成一幅彩明丽的画图。
E炼字精工。古人最讲究炼字炼词,如将此句中“落霞”换成“晚霞”,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很
明显,“落”具有飞动之感,写出霞的气势。“孤鹜”为什么不是“鹜”呢?意境有什么不同?从《滕王阁序》全文可以看出,此句应是王勃思想感情的一个高潮,登临形胜,躬逢盛饯,自然心境愉悦,激情满怀。然王勃毕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千里眺望之时,自然驰骋想象,“望长安于日下”,于是想到了“关山难越”“无路请缨”,难免心生感慨,此句以下,王勃情绪急转直下,“兴尽悲来”,直至“穷且益坚”,慰勉自己。所以,着一“孤”字更切合作者这种心境。这就是古人炼字的功力。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一句写法虚实相映。作者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传达远“在彭蠡之滨”、“衡阳之浦”的渔歌和雁声。如此虚实相间地模山范水,既使得读者对景物有具体的感受,又引导读者开拓视野,展开联想,登山临水,视通万里。
2、总的说来,写景部分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1)词彩华美,极尽铺排之能事
词语彩华丽,典雅。如:披绣闼,俯雕甍。
铺陈渲染,使表意酣畅淋漓,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排比句式使文字气足神备,一气呵成。例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