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十分钟试讲
《滕王阁序》教学
  第一课时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结合工具书,整理文本中重要字音;
中国节  2、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
  3、了解有关文化知识;阳光下的背影
  4、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
  5.出文中写景或抒情深深打动你的句子进行分析。
  说明:这一步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引导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面对教材,学生不应该是等着老师来教学,而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也只会更加滋长学生的惰性。而应该让学生自
主地和文本对话。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体验,为后面师生对话以及生生对话打下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
  二、导入新课
  江南有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滕王阁的文章——《滕王阁序》
  三、作者和解题:
  请学生先谈谈对王勃的了解,然后教师明确:
  1、王勃14岁应举及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担任王府修撰。后因为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写下《滕王阁序》,随后,溺水,惊悸而死,本文成为他生命的“绝唱”。
  2、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3、解题:
  (1)王勃和《滕王阁序》: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林蛙养殖技术  (2)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可以由作者本人写,也可以由他人代写,序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书序和赠序。
  (3)骈体文,古代一种句式整齐,音韵铿锵,对仗工整,多用典故的文体。全篇以双句为
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说明:这一步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生生对话,另外如果学生的预习成果得到认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第一环节:整体朗读
  第一次朗读听学生读,正字音,明句读。
  提示: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节拍为二二式。
  六字句大致有四种,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七字句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
  第二次朗读要求体会音韵美。
  第三次朗读注意体会意境美即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说明: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加强学生对文本的诵读,这是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也是学生和文本的浅层次感性对话。在朗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对文章有一个朦胧的感性认识。
滕王阁序赏析  五、第二环节:理清思路
  明确: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
消费信用
  第二部分(2)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3)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4-5)感叹知己难遇,盛筵难再
  说明:此步骤重在加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学生充分自由朗读的前提下,让学生试着理清文章的思路。这实际上是缘着作者的文字追踪作者的所思所想。因为作者的思路也是决定作者为文高下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篇文章能否脱颖而出,能否成为传诵千古的奇文、妙文,也要看它是否有不落窠臼的框架结构。行文思路可以说是文章的框架,是一座高楼的外在的结构支架。坟头一样的丘陵是无法突现出高楼峻阁的轩昂气势的。所以作者胸中有丘壑、有山川、有高原,还需与之相应的地基所在。
  六、第三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胜地、胜友、胜景及作者情感的变化。自由讨论:
  1、作者笔下的山川楼阁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写了怎样的宴会盛况?
  3、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4、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这一步骤重在给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七、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课后反复朗诵文本,赏析文中优美的写景抒情句,并对文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进行详细鉴赏。
  第二课时
  一、第一环节:揣摩精彩语句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宥于静止的画面彩,而着力表现出山光山的彩变幻,上句设淡雅,下句设浓重,在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从而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wg文件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化用此句,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