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筝的精美散文欣赏
风筝花花绿绿,彩斑斓,有漂亮美丽的金鱼,有穷凶极恶的鲨鱼,有舞姿优美的凤凰,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儿来的奇形怪状的风筝。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风筝的精美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风筝的精美散文欣赏:风筝
春风日暖,天清地明,最惬意的事莫过于放风筝了。
说到放风筝,不由得让我想起小学课本中的一首古诗,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中语言古朴纯真,描绘出的画面清新明丽,而且课文的配图也十分精美——古代水墨画渲染出的一幅春日村居图,至今给我的影响格外深刻。或许就是因为小时候留下的情愫,所以很难化解的开。
对乡间孩子来说,整日在田间地头玩耍,淌水爬树,捉鱼捕蝉是经常玩的游戏。上世纪90年代,在我的童稚时期,说起风筝,那还是奢侈的玩具。家境好的孩子才有好看的雨燕风筝,蜈蚣风筝。对于一般家庭的孩子,家里大人只有用竹子削成竹片,用细线将竹片扎成骨架,外表以纸裱糊,勉强算作风筝,不甚美观。也远远比不上买的风筝飞得高远。也极容易被划破,最后便成了一堆废纸。
放风筝最重要的就是好天气和好场地了。逢到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约上四五个小伙伴,拿着自己的雨燕、老鹰、蜈蚣风筝……选上一块儿空旷的草地,较大的孩子执线盘,小一些的孩子举着风筝,在几米开外,待风势呼呼吹的风筝欲离手,小孩子突然松手,执线盘的孩子扯着风筝跑上几米,风筝便乘着风势,悠悠地飞上了天空。所有孩子的目光也都落在上升的风筝上。放飞的仿佛不只是一面普通的风筝,而是承载了一个个少年的梦,这梦飘忽又坚定,随着高飞的风筝离生长的故乡,渐飞渐远……
民国国文课本中有一课《纸鸢》,篇幅不长,不妨录下来一看:
纸鸢之状,有鸟,有鱼,有蝴蝶,有蜈蚣,有老人。系以长绳。风起时,一人持其尾,登高纵之。一人急振其绳,则纸鸢乘风而上。其大者,上缚弓弦。风激弦鸣,其声泱泱,故
又名风筝。
这段文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颇具古风,令人神往。
现在又是放风筝的季节了,十年前在故乡放风筝的景象,虽不至于历历在目,却也是隐隐约约地在记忆中的某部分封存,不敢碰触,生怕抖落的灰尘模糊离乡人的眼。但能想象得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当时那种回到家,来不及放下书包,就去呼同伴放风筝的心情。我想,这种童年的回忆,会在记忆中永远留存。即便不是储存在大脑中,也会以另一种细胞记忆的方式存在于身体的某一部分。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户外郊游,岂不快乐哉!《论语》中有脍炙人口的一段: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短短二十几字,描绘了一幅画面姣好,气氛舒畅的春日郊游图。这童子六七人,想必是在沂水河畔,杨柳堤上,乘着煦风,欢欢喜喜、天真烂漫地放风筝罢了。
端砚图片
现在想来,风筝,已是深埋在记忆深处的事物了。风筝薄薄的身体里,贮存了我对故乡厚
厚的回忆。如今走在车水马龙、人潮鼎沸的街头,突然有人指着天上说:“看,一只风筝!”内心难免千愁百绪,会突然浮现出两个字,那便是“故乡”了。
关于风筝的精美散文欣赏:风筝
春日里,故乡的风筝是天空中的精灵,它们载着一颗心的希冀,一颗心的向往,牵引着一根长长的线,像牵引着一条漫长的旅程,接近那高不可攀的蓝天白云。在我的故乡,春日里人们曾经以放风筝来消磨闲暇时间。放风筝的人蹲在墙角,几位无事可做的村人聚在他的身边,他们边说着闲话,边瞧风筝在天空里飞动的姿态。偶尔,会抽烟的人从衣兜里摸出旱烟和纸条来,敬让身边会抽烟的村人也拧一根。有人伸手接过那递来的一小撮烟沫和纸条,拧成烟划亮火柴点燃,面前就漫升起丝丝缕缕的烟雾。不会抽的就袖着手,说今年村里的秧歌闹得真不错,还有外村的,现在想来都觉过瘾。有人急吸了一口烟,接过话茬,说过瘾有啥用,能当饭吃吗?被问的人就笑笑,说难得能清闲这么一会儿,过几日生产队又该上工刨粪了,咱们也没有几天扯头了!可不管地上的人们怎样议论,风筝却依然在天空里飘着,仿佛拥有永远也使不完的力气。
河南地理
在我们的村落里,做风筝也是颇讲究手艺的。小孩子们放的风筝是随便扎的,一张纸,几
根高粱棒棒,一根粗麻绳充当的风筝尾巴,便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好的风筝了。只要风筝能飞上天空,他们就满心欢喜满心高兴。但成年人做风筝却从不敢草率,风筝的骨架要用竹条,且把竹条修剪得长短粗细一样。该弯折的地方,必要拿热水浸泡,然后再用灯火烤,直到弯度满意为止。而选用的纸张也与孩子们的不同,用的都是彩纸,红黄粉绿蓝不等。风筝的尾巴虽说也是粗麻绳充当的,可每隔半尺远都要系上一条寸宽的彩布条,或红或绿或黄或蓝,装点得风筝的尾巴非常漂亮。
但故乡的风筝又是质朴的,不像城里人所放的风筝那般华丽,那般名贵。在我的故乡,一根长长的线,牵引的也许是一只蝴蝶,也许是一只蜜蜂,也许就是简简单单的五角星或八角星,可只要放飞到天空里,也就放飞了人们的心情,或者放飞了孩子们的畅望与梦想。
在我故乡的村落里,做风筝最拿手的人当数李四先生,经他手做的风筝不但飞得越高越稳,而且种类繁多。特别是他做的蜈蚣风筝,每个节盘能有脸盆大小不说,而且节数比三间房子的长度还长。放飞到天空里,远远地看,如同一条长龙腾跃在白云的下面。有一次我和他家的五小去放他做的蜈蚣风筝,由于忽然风力变大了,差一点儿把五小带到天空上去。李四先生不但做风筝的手艺高,而且还是一位精通阴阳的人。比如谁家盖新房,必请
逻辑悖论他前去参谋,院门朝哪个方向开合适,架梁应在哪一天,皆由他看日子做主。倘若谁家逢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也必请他到场,支应一切大小事务。除此之外,李四先生又极能说书讲古,平日里只要他一有空闲,就往村落人的中间一坐,娓娓道来各朝历代的忠臣良将与奸佞小人。他最好讲的是杨家将与岳飞,一说起来引的很多村落人到了饭口常常都不忍离去。孩童时期,我就曾经听他讲书听得入迷,多次晚饭都是我母亲叫过我多遍,然后再加上我父亲的几嗓吼,才不得不离开李四先生讲古的地方。
童年时期的我也曾经做过风筝,当然也是用纸和高粱棒棒扎的纸风筝。做成之后,我便带领两个弟弟跑到初春的旷野里去放。那时候雪在村落外已经化尽,可春风入骨,看似是很暖的天气,可光着头没戴棉帽子的我们还不懂这些儿,整整在村落外面玩了一天,如此放过几次风筝,就感觉耳朵刺痒,伸手去摸,耳垂处已被寒凉的春风冻出了一个硬疙瘩。就是这一次,六岁的三弟因为耳锤儿冻坏了,晚上一回到家就流着眼泪说:“明天我再也去放风筝了,等我长大以后挣钱买了棉帽子,我再去放风筝。”
那时村落人的日子都穷苦,不是现在一些人所能体会到的,尤其是城里人和一些孩子。当然现在的孩子也很少有像我孩童时期那样,自己做风筝,自己到村落外的旷野上放风筝了。
关于风筝的精美散文欣赏:风筝
每当农历的初月初三,便是民间传统的“风筝节”。在我的故乡,这个时候是孩子们的天堂。春分微微地吹过田野和山坡,天空中密密麻麻布满了,大的小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风筝。有蜈蚣,有蜻蜓,有瓦片,还有燕子……
我向来对于放风筝,说实话并不怎么的喜欢;又或者说,我喜欢放风筝,却不能够放风筝;再或者说,我只是看别人放风筝,自己喜欢看风筝。我对风筝有过莫大的恩情,这是我后来才懂的。我喜欢看别人把风筝慢慢地托起,脚步轻快地往后小退几步,手中的小轱辘吱吱的放出银丝般的长线,风筝在绵软的风中,像小孩子般自由的奔跑着,嬉戏着。
二十六年前,由于发烧造成的双腿残疾,使我终生受陷。在失去了双腿的日子里,我甚至明白,死,才是解决所有烦恼的一切。至今,我都记得那是一种怎样的绝望。我才十六岁,正该背着书包和同学们有说有笑的去往学校的路上,正该有我喜欢的女生,正该有我要回报的父母。可是,我残了。我确实残疾了,这是真的。我不能够背着书包像他们一样,大大方方的走进教室,我不能去向我倾慕的女生献出我的爱恋,我不能够回报我的父母,我不能。
那段时间,我的脾气变的很坏,动不动就会流眼泪。有时候甚至会随手拿起眼前的东西,朝着窗户外面扔去。我的父母每每到這个时候,都会出来劝我,但往往都是和父亲大吵起来。母亲总是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把父亲从我的屋子拉出。渐渐的,我很少的说话,一天中只和母亲说上那么两三句,有时母亲往往还要说,但都被我已厌烦的姿态撵走了母亲。
时间长了,母亲担心我這样会待坏,就让我到外面出去看看风景。我确实感觉自己待的时间够长的了,就答应了母亲的请求,但前提是我一个人,母亲还想说,但当看到我摇着轮椅要进屋的姿态时,也就默默的点头了。我摇着轮椅,从小院来到了便桥,這里的一切好像都未从改变,河水还是那样清澈地流着,偶然飞过一两只衔着春泥的燕子,斜着翅膀在水中溅起一束束的水花。杨柳在微风中飘摇着,像一位袅娜的女子,在微风中摆弄飘逸的碧发。但是,真正吸引我眼球的,是风筝。不知为何,我的恼怒也在一刻间迅速而来。我用双手拍打着那没有感觉的肢体,苍茫万分地摇动着轮椅车,往家的方向转去。就在我转身的瞬间,我看见母亲惊呆地直直站立在那里,当她慢慢反映过来我正盯着她看时,她竟显得有点措手不及。她知道我的痛处。
那是在我九岁生日的那天,父亲送给我一只淡蓝的大蜻蜓风筝。我高兴极了,这是我最精美散文
想要的,也是最喜欢的。我迫不及待的和妹妹拿着风筝跑了出去。在便桥边,妹妹拿着轱辘放线,我托着风筝跑,但是每每都没有成功。父亲走了过来,从妹妹手中接过轱辘,我托着风筝跑着,父亲手中的轱辘声吱吱地放着线。“飞起来了,飞起来了。”妹妹高兴的只指给母亲看。终于,大蜻蜓飞上了天空。风筝在绵软的风筝,像小孩子般自由的奔跑着,嬉戏着。我从父亲手中接过轱辘,慢慢地放着线,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月华街自从有了风筝,我的童年便变得格外的美好。每到一放学,我和妹妹便来到热闹的便桥,妹妹用轱辘放着线,我托着风筝在飞快的跑。“飞起来了,飞起来了。”总能听到妹妹那悦耳的声音。有时父母也来,但都在他们没有事干的情况下。但使我最开心的,是和我的朋友一起放风筝。
每到走进三月,朋友们便带来各种各样的大风筝。有金黄的太阳翁,有长有尾巴的红蜈蚣,有斗气昂扬的大雄鹰,也有淡红的火风轮。但是,让我最看上眼的,还属我淡蓝的大蜻蜓,虽然也有人拿着和我一样的风筝,但我还是认为它最漂亮,最美丽。风筝慢慢的飞了起来,一个比一个飞的高,一个比一个飞的远。天空变得热闹起来,有的风筝便和别的风筝交缠在一起,这时,两家不得不把风筝又收了回来,然后重新的放回天空;有的由于线的原由,放着放着突然不见了风筝,这是常有的事。
自从我瘫痪以后,我们家就再也没有放过风筝。它被冷冷地放在阴影的门后面,长年累月的布满了一层厚厚的尘埃,直到那日被母亲无意间翻出。
“丢掉,丢掉,”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遗书
“我们去放放风筝,那也是好的。”母亲哀求着看着我
“我放不了,我站不起来。”泪水满眼的流了下来。
母亲也哭了。“但你以后也要生活,也要过日子啊!你不能就因为你比别人缺少了一样东西,而就自暴自弃的放弃自己。”我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在我内心深处刺痛着我最柔软的部位。还有怎样的力,精心呵护着一个瘫痪在轮椅上的儿子,谁还在默默的背后,承受着比痛苦煎熬的呵护,唯有母亲,我这生不能偿还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