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成语的哲学意蕴与现实指导意义
摘要:
成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成语原内容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蕴含了隽永的哲学道理。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成语的哲学意蕴。(1)物质与意识;(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3)运动观;(4)联系发展观;(5)质量互变规律;(6)对立统一规律;(7)认识与实践观。哲学作为最本质的学科,对于现实中我们生产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成语;哲学;意蕴;指导;意义
斜视的症状有哪些 Abstract:
Idiom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idioms reflect people s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content, contains a philosophical truth meaningful. We use the Marx philosophy and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Idioms from seven aspects. (1) the material and consci
ousness; (2) the unity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gularity; (3) the concept of motion; (4) development view; (5) the quality of exchange law; (6) the law of the unity of opposites; (7) understanding and view of practice. 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as a discipline, for the reality of our production and life has a strong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diom; philosophy; implication; guide; significance
一、成语所蕴含的哲学思维…………………………………………1
(一)物质与意识……………………………………………………………… 1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2元旦节的由来
(三)运动观…………………………………………………………………… 5
(四)联系发展观……………………………………………………………… 5
(五)质量互变规律…………………………………………………………… 5
(六)对立统一规律…………………………………………………………… 6
(七)认识论与实践观………………………………………………………… 6
二、成语的现实指导意义………………………………………… 7
(一) 自强不息 的进取精神…………………………………………………… 7
(二) 厚德载物 的宽容精神…………………………………………………… 7
(三) 同心协力 的团结精神…………………………………………………… 8
参考文献 ………………………………………………………………………… 10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手机加香
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成语是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言简意赅的定型语,是经过人们一再推敲、反复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是人们认识的结晶,它概括了人们在探知客观世界奥秘中的实际体验与思维成果,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
一、成语所蕴含的哲学思维
(一)物质与意识
1.物质是在意识之外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随物赋形”。它说的虽是作画之理,即画画要针对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但同时也说明了物质是可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
“掩耳盗铃”。偷铃的人怕别人听到钟声而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做法。“在
人之外,不以人为转移。”声音是客观存在的。决定它的也是客观性的东西,不论你怎样捂住耳朵,它都不会因此而消失。此类成语还有:画蛇添足;凭空捏造;杞人忧天;无中生有……。
2.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要发生作用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因而,过分地强调意识的作用都是错误的。如:“画饼充饥”。“画饼”只是人们头脑中饼子观念的表现,就如房屋设计图案只是关于房子观念的表现一样,实质上还是思想形态的东西。企图以画饼来充饥,无异于用精神代替物质,用幻想代替现实,其结果是陷入唯心主义的空想。此类成语还有:望梅止渴;白日做梦;描鬼画神……。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
1.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如“触类旁通”。接触过某方面的事物能了解同类的另一些事物。这说明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促使认识的深化。
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表示这一含义的成语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定胜天;愚公移山……。
然而,有时人们会忽略意识的能动作用。如:“因噎废食”、“饮鸩止渴”就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
2.物质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性。物质的规律性是客观的,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如:“揠苗助长”本来是想庄稼长得快,但因违背了庄稼的生长规律,其结果是庄稼歉收,受到了客观规律的惩罚。
3.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主观符合客观,主客观相统一。在成语中,有些内容反映的却是主观脱离客观的思想。这类成语有:钻冰求火;竹篮打水;抱薪救火……。
(三)运动观
1.物质的运动是多样的、复杂的。反映哲学这一意义的成语有: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瞬息万变……都是运动的一般形式,而静是运动的特殊形式。成语“百动不如一静”,反映的就是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有些成语反映的却是否认了物质的运动。如:“刻舟求剑”,剑掉在水里,人却不立刻下水剑,而只是在船上刻下掉剑的地方,等船停了再剑。这样自然是不到剑了。船是运动的,水是运动的,掉剑的地方肯定就会变了。
2.物质运动总是同时间、空间相联系的。如:“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快。这种快是与人的一生或一段长时间相比较而言的,体现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如:“远水救不得近火”,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这个成语一“远”一“近”有着鲜明的空间特征;一“缓”一“急”又有着鲜明的时间特征,用空间特征借喻时间特征,表示空间与时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联系发展观
1.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反映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成语如:“础润而雨”。意思是柱下石湿润,预示天将下雨。人们根据生活经验,从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中推论出各种事物之间有普遍联系。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说明了“唇”与“齿”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唇”与“齿”相互依存,生死与共。任何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
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的特点。如:“洛阳纸贵”。“洛阳”与“纸贵”本来是不相干的两个事
物。但由于左思的《三都赋》风行洛阳,从而使纸价上涨。把“洛阳”与“纸贵”联系了起来。这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问题、看待事情。而有些成语反映的是一种孤立的观点。这样的成语有: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上升性和前进性的特点。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全句强调青“胜于”蓝,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后来居上,新事物高于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上升前进的。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明旧事物内部虽已衰亡,但表面上依然很强大,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映这一哲学思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成语中反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也有很多。如:蹈规循矩;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五)质量互变规律
1.质是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律性。如:“非驴非马”。它所蕴
含的哲理是说:事物都有自己的质的规定性,不能混淆不同事物的不同质的界限。在认识事物时,既要看到不同事物的区别,驴是驴,马是马,不应当驴马不分,同时又要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承认中间状态的存在。年休假国家规定天数
2.质与量的统一就是度。只有在一定的度内才会做好事情。成语如:“哀而不伤;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想。
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或者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度,那么正确的行动也变成了错误的了。这类成语如: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功亏一篑……。
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量变转变为质变,首先要有量的积累。反映量积累的成语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量的积累引起量变,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同时又是新的量变的开始。反映这一哲学思想的成语有:滴水穿石;积土成山;绳锯木断……另外如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所表达的哲学含义是质相同的事物,量可能不相同。
(六)对立统一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的内容。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存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这一哲学含义的成语有:并行不悖;不是冤家不聚头;刚柔相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