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荀子《劝学》为例谈高考议论文论证方法
曾经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作文整体质量确实不敢恭维。如若看见有考生引用了某个诗人的名句,居然会有心中一喜之感。而这个被引用的名句,其实就在高中语文的必修课本里。事实上,很多高分作文猛然一看,考生似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挺有才华的,可是阅卷者只要在大脑里稍微过滤,便会发现其才华都是移植于课本。尽管如此,这类作文依然能够拿到一个很高的分数。高中课本原本就是一个富有的宝藏,关键是考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有可能挖掘到属于自己的珍宝。譬如荀子的《劝学》一文,就几乎囊括了高考议论文的所有论证方法,如果考生琢磨透了,那高分作文可能就是囊中之物了。
1引用论证
所谓引用论证,就是在高考议论中引用灰指甲口服药名言、谚语、诗文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引”;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主旨充分联系起来,“证”。许多考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需要予以克服矫正
1﹒1例文展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在文章开篇,即引用君子之言“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这是“引”。之后,荀子例举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点例,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这是“证”。文章有“引”有“证”,“引”“证”结合,显得逻辑严密,颇具说服力。
1﹒2佳作分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此第三境也。社会实践能将众多积累的知识沉淀下来,在反复的揣摩与思索中,在切实的理解与运用中,融会贯通,更上高层,受益终生。司马迁壮游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采以入笔,便为独绝佳作;唐玄藏西行万里,方获得无边智慧,诸法空相,终成一代高僧;孔仲尼东游列国同弟子辩理,《论语》开创儒学大境;苏东坡被贬黄州与赤壁结缘,前后赤壁赋尽显其时代风流。(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三境”提升素养,语文浸润人生》节选)
简单的年夜饭菜谱这篇2016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考生在段首引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的名句作为分论点,以强调生活实践的重要性。随后,考生对自己确立的观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并例举了“司马迁壮游九州”“唐玄藏西行万里”“孔仲尼东游列国”“苏东坡被贬黄州”四个点例,进一步论证了“通过丰富的生活实践来铺就语文素养大厦的华盖”这一观点。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例举四个点例之后,文章就戛然而止了,显得有些突兀,也欠严谨。考生最好再用几句高度概括的文字进行简明扼要的析例,既能升华主旨,又能首尾呼应,如此严密自如的行文,自然更易获得阅卷者认可。
2比喻论证
所谓比喻论证,就是用打比方来论证论点的方法。比喻论证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在高考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生动、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但是考生在使用比喻论证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二是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
2﹒1例文展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荀子的《劝学》,原本就是博喻的典范,比喻论证无处不在。而且荀子运用比喻往往取材于人们熟悉的事物,包含丰富含义,因此,道理说得浅显明白。例文中,荀子使用“青青于蓝”“冰寒于水”“輮轮不挺”三个喻体,论证了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可以完成自我超越,也可以改变自我,合乎道德规范的观点。这正如梁启超在其《荀子柬释》所说“喻人之才质,非由先天本性而定,乃后起人功而定也
2﹒2佳作分享
当我们不再用近视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一霎间,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似乎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是的,嵇康并没有凤头般闪亮的初始,也没有猪肚般的厚重的过程,但是他却用音乐、用骨骼、用品性,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于是,历史由此留下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骄傲也最有个性的篇章――魏晋风度。(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节选)
该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是以“风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引申到做人,意思人生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文段以嵇康为事例,强调其没有闪亮的初始,也没有厚重的过程,但他却用音乐、用骨骼,用品行,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这里,考生摒弃了嵇康并非风头与猪肚的开头与中间,只将他悲壮的终点“喷涌的鲜血”比喻为“华贵美丽的豹尾”,并且“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因为运用了比喻论证,整个文段显得文采斐然,摇曳多姿,颇为唯美。
3归纳论证
所谓归纳论证,就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论证结构形式一般为先列举事例,然后归纳共性,最后揭示实质。当然,写作时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如果例举的多个事例构成排比,能够增强文章语势。
3﹒1例文展示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先通过“终日思”与“msi赛程须臾学”、“跂而望”与“登高博见”两组事例进行正反对比,凸显了“善假于物”的重要性,也即学习的重要性;接着又从正面以“登高招见者远”“顺风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四个点例,雄辩地论证“善假于物”的重要性。至此,荀子也就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自己的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2佳作分享
纵览古今,凡是在文字上有所造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特。文笔犀利,针砭时弊,讽刺讽刺,讽的是溜须拍马的小人,刺的是腐朽落后的社会,这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语言平实,流露坦诚,游记游记,游的是黄沙满天的撒哈拉,记的是异国生活的艰辛与幸福,这是“走遍万水千山,等待雨季到来”的三毛。一个是以笔作匕首专刺旧社会的革命斗士,一个是拿笔当针于新时期织就新生活的勇敢女性。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敢于在身处的环境中大声喊”不”,作出个性化的选择,并为之奋斗。言而总之,因为独一
无二,因为真实,他们守住心灵,守住自我,当然也守得云开见月明。(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守住自我》节选)
文段句式整齐,文采斐然,足见考生文字功底颇佳。整个文段为严谨的总分总结构,考生先从“文字方面守住自我”切入,摆出了“凡是在文字上有所造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特”观点,然后以鲁迅的“文笔犀利,针砭时弊”与三毛的“语言平实,流露坦诚”为事例,得出两人的共同点是“敢于在身处的环境中大声喊‘不’,作出个性化的选择,并为之奋斗”,最后收束文段,总结出他们成功的共性都是守住心灵,守住自我,并回扣主旨,使整个文段严丝合缝,一气呵成。
4类比论证
所谓类比论证,就是类推比较论证的意思。也即通过对甲事物的分析,类推到与其属性相同的乙事物;然后从两者的比较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说明某个道理。在具体的写作中,用作类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话、典故、神话故事自然现象和社会幽默小品。类比论证的好处,在于材料本身的生动有趣及富于哲理性,使文章观点鲜明深刻。
4﹒1例文展示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运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个事例,论证了积累的重要性,或者说是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从“物事”的角度进行例举。事实上,所有的写作都不可能为写物而写物,写物的终结目的,还是为了写人。于是荀子顺水推舟,类比得出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结论,也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的正如《性恶》篇中所说:“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
4﹒2佳作分享
燕子对鸣,才能微雨双归;鸳鸯互啼,才能相对浴衣;母牛长哞,才能母子相依。而苍狼厉嗥,才能唤来狼共御敌;雄鹰尖唳,才能威慑敌胆所猎无失。如果你在人里失去共同语言,无可奈何地沉默,那你就是可怜的“落花人独立”。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沟通的加速度》节选)
考生抓住燕子对鸣”“鸳鸯互啼”“母牛长哞”“苍狼厉嗥”“雄鹰尖唳”五个点例,通过这些丰富“物
事”现象背后的相似性,由物推及到人,自然引出了自己的里宾特洛甫观点“沟通需要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加速度整个文段既有正反的对比,又有高度对称的排比句式,给人以排山倒海的雄辩气势,极易抓住阅卷者的眼球,令其兴奋,进而谋取高分
5假设论证
所谓假设论证就是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在高考作文应试中,假设论证是写作的救命稻草,如果考生遇到写作的瓶颈而无法继续行文之时,不妨使用假设论证救场,一定会让考生获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
5﹒1例文展示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从反面假设设例,如果“不积跬步”,就“无以至千里”;如果“不积小流”,就“无以成江海”,在前文正面论证的基础上,继续从反面予以论证不断积累的重要性。事实上,举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不断自我完善的。就如俗话所言: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大海容纳百川,故能成其大。
5﹒2佳作分享
其实,历史已不正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信了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采纳了王平的建议,他又怎能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话又说回来了,如果当初秦孝公不听取商鞅之谏而变法,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如果我们共产党人不听取李鼎铭先生的意见而精兵简政,又何以能变成贵州的“小老虎”而吃掉宠然大物的“东洋驴”呢?综上所论,不难看出: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安徽高考优秀作文《善纳人言》节选)
文段采用假设论证的方式,例举了“蔡桓公”“马谡”两个反面点例及“秦孝公”“共产党人”两个正面点例,形成对比,谁对谁错,一目了然,有力地论证了“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的道理。此外,这个语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举例与说理有机地融合为了一体。一句一例,再加之反问句的贯穿,使文章不仅层次清晰,内容紧凑,而且气势充沛,语言雄辩,读之有力,听之雄壮,极具震撼力。
6对比论证
所谓对比论证,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用正面的或正确的观点同反面的材料或观点进行对比,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能得到直露显豁的表现,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能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为获得高分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