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暴力与生命审美乌托邦——《红高粱家族》与莫言文学的历史意识
ps金手指作者:王金胜
来源:《东方论坛》 2015年第5期
    王 金 胜
    (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 要: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通过塑造多种时间形象和空间形象,解构现代历史主义观念,建构起一种独特的现代历史观念。在此基础上,借助以生命为核心和价值评判准则的审美乌托邦,对以启蒙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性话语及其叙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表现。莫言的生命主体在与历史的博弈中,确立和发展自身,并形成了小说的特定美学风格。
    关键词:莫言;时间形象;空间形象;生命主体;历史意识
时间都去哪了
海扇蛤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5)05-0070-08
    收稿日期: 2015-06-27
数学一次函数    作者简介: 王金胜(1972-),男,山东临朐人,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一、多元时间形象与时间线的拆解
    叙事需要在时间中展开,因此它是时间的艺术;叙事讲述的是时间中的事件,因此它是处理时间的艺术。叙事不仅具有时间的长度和形式,还包含着人对时间的体验,“叙事给予存在以意义和可掌握的时间形式”。[1]正如俄国文艺理论家哈利泽夫所说:“文学作品贯穿着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这些观念无限多样并且具有深刻意义。”[2](P272)受哈氏启示,我们可以在《红高粱家族》中发现多种时间形象。
莫言红高粱
6000元大写    1.生平时间形象。如“我爷爷”“我奶奶”“二奶奶”“我父亲”豆官、罗汉大爷等,尤其是“我爷爷”余占鳌从少年(18岁,杀死与母亲私通的和尚)、青年(21岁,参加高密“婚丧服务公司”;23岁,与“我奶奶”相遇;24岁,杀死单廷秀父子;26岁,杀死土匪花脖子)、壮年(1939年,抗日;1941年加入铁板会,之后整个壮年时期长时间躲藏在日本北海道荒山野岭)到老年(1976年去世),个人历史有着较为清晰的时间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