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本科实验班导师制培养模式与制度建设论文
探究本科实验班导师制培养模式与制度建设论文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开始出现从“少年班”到各种英才计划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实践,然而受到自身规模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迫切性的影响,这类高等教育尝试不具有系统性和普适性。直到2005 年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基本完成,关于“钱学森之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拷问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 年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珠峰计划”) ,按照《2010—20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在国内顶级大学中,根据学校优势教育资源招收优秀生源,组建成为实验班,从而把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放在培养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上。这是高等教育满足大众化需求之后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社会日益呼唤高等教育通过精英教育重新具备塑造“天之骄子”的基本功能,这一次不是教育资源稀缺造就的“物以稀为贵”,而是通过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满足国家发展对一流拔尖人才的需要,创新实验班则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载体之一。本文对比传统研究生导师制与本科实验班导师制的差别,以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实验班为例,对实验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策略。
一、实验班导师制的内涵: 比较与归纳
大连美女本科实验班导师制是我国部分高校在近年来吸收借鉴国外高等教育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探索而得出的一种在本科生教育中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工作机制。尽管借鉴了研究生导师制的一些做法,但由于培养人存在成长阶段和培养目标等的差异,本科实验班导师制衍生出独特的内涵。现有文献表明,本科实验班导师制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和启发性教育,将“教书”和“育人”真正结合起来是基本手段,通过拓宽师生的沟通,注重“因材施教”以激发自身学习研究的热情与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素质。本文从工作体系、基本职能、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传统研究生导师制与实验班导师制进行了对比,各项差异总结如表1 所示。通过对比,本文进一步对本科实验班导师制特征进行归纳。
在个性化教育方面: 实验班导师可采用谈心、网络交流、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方法指导,了解学生当下的思想活动和需求,把握学生的优势和潜质,进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更重要的是本科实验班导师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充分促进优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本科生导师制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 基于学生专业为核心的学业指导仍是导师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本科生导师是从专业学习的角度入手,以专业教育为核心,围绕学业指导,促进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鉴于学生在校所产生的思想、生活等问题大多与专业学习相关,例如学习目标等的确定,都与专业学习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对于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指导,从学生专业学习的角度介入,结合专业和实际,将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联系起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启发式教学方面: 本科生实验班导师的“导”,可以理解为对学生的品德、学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建议和引导,而非单向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导师与学生之间采用多样灵活的互动方式,围绕学业问题探讨和交流。引导和发掘学生的学习、思考以及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在导师的帮助下确定发展方向,挖掘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来。
在师生关系构建方面: 本科生导师制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强调师生交往的制度化建设。在牛津大学,白天学生随时可以到导师那里去谈话,以便增强相互了解。同时,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师生之间平等、自由的交往,在轻松的氛围中,导师的学术修养以及人
格品质等对学生具有无形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导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学生的潜力,从而进行引导与培养。
二、实验班导师制的调查: 现状与问题
安胎吃什么
导师制本文的调查对象选择东北财经大学的工商管理实验班,这是因为一方面该实验班在财经院校中设立较早,从开办至今涵盖大学本科各个年级,实验班的发展具有延续性; 另一方面,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2012 年教育部的学科聚类排名第6,该专业的发展体现了实验班培养尖端人才的目标,同时,该校也将实验班的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尝试,因此调查对象具有典型性。
( 一) 发展历程
东北财经大学首届“工商管理教学实验班”于2008 年9 月正式开班,采取校内二次招生的方式,面向全校2007 级管理类专业招生; 在校内外聘请优秀教师、企业人士和专业教育机构人员组成教师团队; 大量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seminar、专题讲座等教学形式,实现“课堂内外教学、学期内外教学、学校和企业教学”的结合。
2009 年学院重新制订了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改进并优化课程模块,强化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导向。本届实验班首次实行行为导师模式,这是在实验班教学改革中的又一新举措。在总结2007、2008、2009 三个年级实验班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二次招生的做法,减少专业在选择及调整等方面的人力、物力耗费,即从2011 年起,工商管理实验班面向高考直接招生,将实验班工作的侧重点和专业建设与改革结合起来,进而发挥其对院内其他专业的示范效应。
( 二) 调研对象与内容
从2009 年开始,工商管理实验班为每名学生配备了行为导师。实验班导师在学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实验班导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从对导师制的认知、必要性,导师的资质、角,导师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与频率,导师制实施的效果与期望,导师制的评价与意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实验班导师、实验班学生以及其他学生,共发放150 份问卷,有效回收136 份,其中实验班导师26 份,实验班学生95 份,其他15 份.
( 三) 现状分析
1. 对实验班导师制的认知程度与必要性分析
对于导师制相关制度的了解程度而言,有12. 5%的人很了解实验班导师制,62. 5% 表示知道一些,仍有25%表示根本不了解,由此可见,对实验班导师制及其相关规定还没有做到让大多数导师与学生熟知和了解。同时,有49. 26% 认为实验班导师制非常有必要,41. 18% 则持“有当然好,没有也没关系”的态度,更有9. 56%认为实验班没有必要配导师。可见,导师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有不能让人满意的地方,或者是没有完全发挥导师制的作用。
魔方六面
2. 导师角与资质分析
调查对象中63% 的人认为导师应该是作为
学生的顾问式角出现,另有29. 17% 的人则认为导师应扮演朋友的角,认为导师应扮演家长或其他角的各占4%,没有人认同导师作为领导的角。可见,实验班导师最多的是要扮演顾问的角,以提供建议与帮助的形式来促进实验班学生的发展。对于“导师应具备的条件”的调查结果显示,79 人认为导师并不需要职称限制,有能力就行, 39 人认为导
师需要德才兼备,另有16 人认为导师具备创新精神是必要的,仅有2 人认为导师需要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导师制的成败与导师的选拔有很大的关系,具备何种必要条件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慎重考虑。
3. 师生数量配比分析由于学生多、导师少,就面临着一名导师带几名学生更适宜的问题。调查发现,86. 36%的人认为1 位导师最多指导5 名以内的学生,1
3. 64%的人认为人数在5 ~ 10 人是可以接受的, 10 人以上则超出了受调查人的接受范围。四大恶兽
4. 沟通频率、沟通方式分析调查显示,导师与学生的沟通频率为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的最多,均为34. 62%,没有一个学期或更长的情况。从沟通方式来看,导师与学生主要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沟通,占总体的30. 77%,沟通方式不固定的比例也占34. 62%。这说明,工商管理实验班导师与学生之间有固定的沟通频率,加上采用合适的沟通方式,将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5. 导师制对学生生活及心理方面的帮助分析80. 77%的人认为导师有助于学生适应大学生
活,同时也有65. 38% 的人表示导师可以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上的问题,甚至解决经济困难。65. 38%的人认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谈心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帮助, 73. 08%的人表示导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关于困难、压力和挫折等方面的指导,另有15. 38%的人认为导师对学生的情感方面也可以做出指导与帮助,没有人认为导师对学生的生活及心理是没有帮助的。由此可见,工商管理实验班的导师对学生的生活及心理等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