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原文、教学深思及教材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常识和文化常识的简洁式统称等都不能离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常识,文化常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以下是收拾的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原文、教学深思及教材有关资料,期望帮到您。
柿子椒怎么做好吃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原文
结婚户口迁移申请书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看上去十分壮观秀丽。波浪滚滚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大桥分两层,底下一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面一层是公路,公路两边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汽车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我沿着人行道,走近正桥。两座雄伟的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塑像后面,耸立着两个高大的桥头堡,顶端的一面面红旗,映着阳光,十分艳丽。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我手扶着桥栏杆,站在大桥上,远望江面,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伴随波浪时起时伏,侧耳倾听,一列列火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而过。
滔滔的江水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大家征服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学深思
读《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为同学们观察景物,生动地描写景物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把大桥描写得生动具体的:
1、按观察顺序,条理了解地描写景物。作者参观、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是根据“远看大桥—近看大桥—观看后的感想”的顺序来写的。如此写条理了解,不会给人凌乱不堪的感觉。
2、用总分法,具体分述。1、自然段,用“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看上去十分壮观秀丽”的总述句,写远看大桥,外形雄伟壮观秀丽;接着从“9个巨大的桥墩”、“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三个方面分述了大桥的高大、稳定、又宽又长,向大家展示了一幅雄伟壮观秀丽的图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难以忘怀。
3、“看听”结合,详细介绍。2、自然段,作者近看大桥,运用“看听”结合的办法来写。先走近正桥看到“雄伟的工农兵塑像”、“高大的桥头”和“顶端的一面面红旗”;再讲看到笔直公路上整齐的“玉兰花灯柱”;最后讲站在桥上远望江面十分宽阔,江上的轮船就看上去非常小,“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还侧耳倾听到火车在下层的铁路上“呼啸而过”。如此根据走在正桥上所见所闻的观察顺序,具体地介绍了大桥是多么的雄伟壮观秀丽。
4、借观后所想,抒发感情。作者面对着“滔滔的江水”,看见
三黄丸
雄伟的大桥,感慨万千。想到“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大家征服了”,并引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抒发了“我”对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收获的赞美之情。
三年级语文《南京长江大桥》教材
教学目的需要:
1、掌握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汇,理解其他新词汇。蜜蜂的英语怎么说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办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教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6、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观秀丽和建桥意义,激起学生对祖国建设收获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观秀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题是理解引用诗句包含的意思。
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步骤是: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读音,知道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领会思想感情;综合练习,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学会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汇。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办法,
带奕字的男孩名字引导学生积极考虑,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汇,如“挺立”、“耸立”,使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汇,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预防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剖析句子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以突出连句成段的练习重点。
教学资料:
桥课文南京长江大桥,坐落于江苏南京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国内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铁桁梁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双轨。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长1577米,有10孔钢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江中桥墩9个,高约80米,扎根在江底岩盘上。正桥两端各有桥头堡一对,高70米。公路桥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两岸公路引桥由富于民族特点的双曲拱桥组成。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它连接津浦、沪宁两铁路与苏南苏北的公路,加大了国内南北的交通联系,在政治、经济和策略上都具备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时
教学步骤:
1、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南京在什么地方?你到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你见到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3、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介绍。
2、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需要借用汉语拼音把生字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连贯。同时考虑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想想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2)提出不知道的问题。
2、检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正音、正读。
(2)回答: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事。)
②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先写了从远处看长江大桥,后写了在桥上看到的和听到的,最后写了“我”的感受。)(3)把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4)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的概括。
3、细读课文(1、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考虑: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