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交友的故事(精选9篇)
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同时,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名人交友的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寻qq网名古代名人交友的故事 篇1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嘴巴上火起泡怎么办
感悟:“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意思是说有的人可以跟他一起学习,未必可以同他一起追求真理。人的思想或品质不同,是很难在一块儿共事的。也就是物以类聚,人以分。
三八节主持词开场白古代名人交友的故事 篇2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颖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过从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在那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的封建社会里,王质能做到不计个人利害得失,真诚待友,和那些见利忘义之徒相比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感悟:“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意思是说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信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患难之中见真情。在坎坷和磨难中,友情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前程。真正的友情所产生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古代名人交友的故事 篇3
李白与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是中国诗歌史上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李白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一度被称为神童。少年时代,李白仗义豪爽,好剑术,好交友,喜欢结交四方豪雄,执剑游历天下。二十岁时,李白只
身出川,开始了遍游天下的旅游生涯。他南到洞庭湘江,东到吴越。广交朋友、拜谒名流,希望能得到引荐一步登上高位以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诗歌理想和政治抱负。在游历途中,李白写下了大量的诗歌,还成就了一门如意婚姻,李白成了前朝宰相的外孙女婿。
闻一多的故事公元742年,李白到长安,经由贺知章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见。李白出口成章深得唐玄宗的喜爱,玄宗不仅赏赐了美食,还下诏令他供奉翰林。之后,李白过上了一段诗酒风流的日子。由于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于是他又自请重归山林。
而此时,正是公元744年的草长莺飞的三月,李白带着皇帝赏赐的金子,离开了长安,从此不再奢望仕途,重新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生命历程。
正是杏花满天飞的人间四月天,李白途径洛阳,而此时杜甫也正在洛阳,因了一个机缘巧合,这两位中国诗歌史上的巨擘相识在杜甫的父亲杜闲家中。
杜甫出身名门,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时任奉天令。其时杜甫33岁,正是意气风发之际。他7岁学诗,15岁诗名远扬。除了25岁应试举人时失利之外,还未经历过人生的挫折。
44岁的李白和33岁的杜甫,两个相差十一岁的男人,因为诗歌一见倾心,从此成了忘年交。对于李杜的这一次见面,先贤闻一多先生曾经饱含激情地写道:“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饱蘸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两个人的相遇,是在夏天。秋天,两人同游了今天的开封、商丘,登吹台琴台,一起渡过黄河,共游王屋山,前去拜谒道士华盖君,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此时的华盖君已经作古。从许多的史料中可以看出,此两位都喜欢通过四处漫游来寻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他们不仅是诗友还是驴友。在旅途中他们常常“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他们同吃同眠同行,在一起慷慨高歌了几个月。对于这段时光,杜甫曾经这样深情地写道:“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次年,李白和杜甫又结伴把足迹踏遍了齐鲁的山山水水。不久之后,另一位大诗人高适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星夜,三位诗人常常一起把酒言欢,畅读诗词,醉了,共卧一塌共盖一被,直睡到东方既白;白日他们携手同行,赏沿途风光,踏歌而行。这次旅行,李白和杜甫感情剧增,情同兄弟。后来,杜甫屡次在诗歌中不胜留恋地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
点点滴滴。至今,开封禹王台公园内据说还保存有纪念这三位大诗人登台吟诗作画而建的三贤祠。
从杜甫的许多诗词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对李白的感情,是像兄弟一样的真挚。然而杜甫为什么会佩服李白呢?仔细分析他们两人的性格,杜甫为人老实,规规矩矩,敬圣尊贤,终生不改其志。而李白是何等的狂人,他恣意纵酒,口出狂言,不为亲近所容,为权贵嫉恨,正处在世人皆欲杀的危险境地。可以说,李白和杜甫性情相去甚远,而且自古文人相轻。但是杜甫偏偏能欣赏李白,甚至不惜笔墨,对李白给予高度评价,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一个文人对另一个文人至高的赞美和歌颂了。
李白在当时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诗界小辈,但是性格孤傲的李白偏偏能和杜甫投缘,相伴相行,醉酒当歌,形同兄弟,这不能说是一种千古奇缘。
然而他们的交往是那么的短暂,两个人在兖州洒泪作别,李白举起杯中酒,依依不舍却又强作洒脱“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而杜甫却是无限深情地期待着下次的重逢:何时石门路,重在金樽开。然后,他们却再也没有重逢,这成为了他们生命中唯一的一次相遇,也是唯一的一次诀别。
李杜分别之后,各自都踏上了坎坷的人生之路。李白继续着自己的飘零和落魄,而从未尝过人生艰辛的杜甫,也开始进入了风雨飘摇的颠沛流离之中。
虽是各自飘零,思念却一直都在各自心中。尤其是杜甫,留下了大量的对李白的思念之作。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等。不仅如此,杜甫还时常牵挂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着他被贬之后的安全,万水千山,远隔天涯,对李白的这份思念一直追随着杜甫从没间断。直到杜甫晚年,杜甫依旧在日日盼望: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而李白又何尝不是在思念着这份兄弟之情,多年以后,当李白重游齐鲁时,忆往昔思今朝他动情地写下: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孤傲如李白,面对没有杜甫同行的齐鲁之行,忍不住黯然神伤,齐歌鲁酒再也提不起李白的诗兴和酒兴,思友之情如同永不停息的汶河之水,滔滔流淌过来,淹没了这个伟大的诗人。
感悟: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化历史上都具有无上的位置,他们深厚的友谊也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曾子所说的“以文会友”就是对这种友谊的描述。
古代名人交友的故事 篇4
一、管鲍分金
活见鬼文言文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已欠的一些债,哈哈!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
帅的网名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二、一起充军
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撕杀,冲锋的时侯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的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呼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不过我想也就是个连长一类的基层干部吧!)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
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下心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拨重用。
三、各为其主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已的谋士,也就是参谋长一类
的官吧。而鲍说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干的很卖力气。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了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