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原文译文
赏析
《满江红·敲碎离愁》
宋代: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译文】
满江红赏析仿佛要把我满怀的离愁敲碎似的,纱窗外,阵阵清风把翠竹摇得簌簌作响。自从他走了之后,悠扬的玉箫声也从今听不到了。我倚在高楼上苦苦思念着,有多么孤独冷清!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处处飞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够开怀。举头望去.远处的山一片碧绿——眼看夏天就要来了。有什么方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来的信,从头再读一遍。
倾诉相思的字句,徒然布满了信纸。可是相思之情,何时才能得到满意?哎,是什么东西滴落衣襟上?那是满把的泪水啊!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不至于让他迷失道路。厌烦的是簇簇垂杨,却老是遮断我远眺的视线。
最凄苦的时刻,就是月亮在苍茫的暮中升起来时,我还倚着栏杆守候着、守候着,却不知守候什么。
【解释】
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
京剧的四大名旦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吹箫声断:传奇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
倚(yǐ)楼人独:单独一人倚偻。
不堪:禁不住,忍受不住。
“满眼”句:所看到的都是暮春三月的风光,令人伤感得受不了。不堪,不能忍受。三月暮:晚春季节的景象。
千山绿:春花落去后一片翠绿,指夏天将到来。
一纸寄来书:寄来的一封书信。
“相思字”二句:意思是信上写满相思的话,也是徒然。盈幅,满篇。
“相思意二句:意思是这种相思的感情,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满意。
罗襟jīn):指丝绸衣襟。
盈掬:满把。形容眼泪许多。
行客:指女子所思念的人。
垂杨:即垂柳。
碍(ài):遮避。
离人:伤离的人。女子自谓。
立尽月黄昏:意思是从早晨立到日没月出。
栏(lán)干曲:栏干的角落。
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赏析】
这首词从语气看像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非常安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仆人公的孤寂、愁闷。“敲碎”既表达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了词中之情。
太阳肉这两句景情结合,以景为主,虽是开头,但在全词中却写得最细腻。“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仆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之人去了,自己孤独无伴,只好经常倚楼眺望,由于无人观赏,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人去”、“人独”,是“倚楼”、“吹箫”的缘由。第一个“人”字是对方,是仆人公惦念的人;其次个“人”字是仆人公本人。“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承“倚楼”句,写登楼所见的风景,又点出了时令。“千山绿”虽然得意,但“三月暮”却又意味着春光消逝、好花凋谢,对于疼惜青春的女性来说,便有“满眼不堪”之感。这表现了仆人公的身份和性格特点。“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上面写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这两句写的是一个特别的细节。仆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从头细读,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也开头深入地提醒了她思念
情人的深切感情。这是通过行动来写情的,是事中之情。
上阕写景写事,没有直接抒情。下阕“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直接抒情:情人寄来的信,满纸写着“相思”之字,说明他没有遗忘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劝慰、满意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没有时机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
思念情人除了空读来信之外,还设法劝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小珠般的点点眼泪,轻轻地、不断地滴在罗衣上,不但染衣,而且几乎“盈掬”。这两句再以事写情,表达了身份、性格特点,最可看出仆人公是个女性。“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又接着以景补充抒情。“芳草”句,意本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而又有进展。比照辛词《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天际芳草迷归路”(或本作“无归路”,意同),则此说“不迷”者,便有希望他能够回来和归程并不困难的意思:“垂杨”句,指暮春杨柳长得浓密,却碍人眼界,使人不能远望。二句分写两边,而意自关联。因上句有希望游人能归意,故倚楼望其或即翩然来归;但“垂杨只碍离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颜,怪垂杨别的作用不起,“只”起碍人望远的作用。两句将楼头思妇的微小感情,曲曲传出。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最终归结,仍从事中写情。第一句从早到晚,其次句照应上阕的“倚楼”。垂杨遮眼,尽管望不到天际行人的去处,但是仍旧站在楼上阑杆旁边,直到黄昏月亮出来。因此用“最
苦”两上字来充分地修饰,不仅详尽地表达了这两句,而且是详尽地表达了全词之情。
扩展阅读:人物生平之壮志未酬
嘉泰三年(1203年),主见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次年,他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不久后,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
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慨对自己报国无门的绝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不久后,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任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
乞巧节相关的民间传说是什么抗日小兵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朝廷闻讯后,赐对衣、金带,视其以守龙图阁待制之职致仕,特赠四官。绍定六年(1233年),追赠光禄大夫。德祐
元年(1275年),经谢枋得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