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十大品牌排名
【导语】岳飞(1103年3⽉24⽇—1142年1⽉27⽇),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南宋时期抗⾦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下⾯是分享的宋词: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原⽂译⽂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代: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前珠翠绕,蓬壶殿⾥笙歌作。到⽽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如故,千村寥落。何⽇请缨提锐旅,⼀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话译⽂】
  黄鹤楼上远望中原,荒草烟波的地⽅,有着许多的城池。遥想当年,城中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前、蓬壶殿⾥尽是⼀派宫⼥成、的热闹景象。如今,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我的微幸福作文
  ⼠兵在哪⾥?他们⾎染沙场,鲜⾎滋润了兵刃。百姓在哪⾥?他们在战乱中丧⽣,⼫⾸填满了溪⾕。悲叹⼤好河⼭⼀如往昔,但千家万户流离失所,⽥园荒芜。⾃⼰何时才能请缨杀敌,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然后归来,重游黄鹤楼,以续今⽇登临之兴。
  【赏析】
  这是⼀⾸登⾼抒怀之词。全词由词⼈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这⾸壮词采⽤散⽂化写法,可分四段,层次分明。
狮子座的性格
  从篇⾸到“蓬壶殿⾥笙歌作”为第⼀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繁荣。万岁⼭亦名⾉岳。据《宋史·地理志·京城》记载,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积⼟为假⼭,⼭周⼗余⾥,堂馆池亭极多,建制精巧(蓬壶是其中⼀堂名),四⽅花⽵奇⽯,悉聚于此,专供皇室游玩。“珠翠绕”、“笙歌作”,极写的壮观景象。
满江红赏析
  第⼆段以“到⽽今”三字提起(回应“想当年”),直到下⽚“千村寥落”句⽌。写北⽅遍布铁蹄的占领区,⽣活在⽔深⽕热中的⼈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的景象强烈对⽐。“铁蹄满郊畿,风尘恶”⼆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扫⽽空,惊⼼动魄。过⽚处是两组⾃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浴⾎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辜被戮,却死⽆葬⾝之地。作者恨不得⽴即统兵北上解民于⽔⽕之中。“叹江⼭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风景不殊,正⾃有⼭河之异”的新亭悲泣,⽽⾔下正有王导“当共戮⼒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所以紧接⼆句就写到作者⼼中宿愿——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复我河⼭。这两句引⽤《汉书》终军请缨典故,浑成⽆迹。“何⽇”云云,正见出⼀种迫不及待的⼼情。
  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情是⽆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已乘黄鹤去”的名篇⽽⽆限感慨。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主战派⼈⼠,包括若⼲抗⾦将领,其中也有岳飞,这种现象有其必然性的。这⾸《满江红》即以⽂法⼊词,从“想当年”、“到⽽今”、“何⽇”说到“待归来”,严格遵循时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语⾔洗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般特点。
  扩展阅读:岳飞轶事典故之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笔记和野史均⽆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所著《⾦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铸,有‘尽忠报国’四⼤字,深⼊肤理。”有⼀种说法是,因为“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执⾏,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安全教育日手抄报  明代表现岳飞故事的⼩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刺字版本不⼀,流传最⼴的则是“精忠报国”。有学者认为,此时的“精忠报国”四字是混淆了宋⾼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产⽣。
秋季上火  始修于明代的《唐门岳⽒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姚⽒于靖康初年为岳飞所刺,但《宗谱》晚出,此事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则最早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说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响⼴泛,传诵不绝,成为⼀段脍炙⼈⼝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