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竹忆
作者:田健勇
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2期成都自助游攻略
作者:田健勇
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2期成都自助游攻略
去年的盛夏我藏在赤水葫市镇一座山上,躲过了一夏的炎热,换来了一段凉爽、静怡的日子,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拍了拍”的感觉。重庆的酷热,天天炙烤着万物,潮湿闷热的桑拿天让人透不过气来,逃离成为城市人一种既无奈又新奇的选择。
胆囊炎是什么 坐落在二郎坝的小区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放眼望去,耀眼的琉璃瓦屋顶散落在竹海深处。入夜时分,天鹅湖波光粼粼,蜃景般若隐若现。人坐院中,风行林中,竹涛阵阵,鸟语喃喃,可谓是人竹之大美!
扶风小学 盛夏时节,凉风习习,好似初春的时光。闲下无事,或读书或闭目,终日往复。身轻如燕,似心事重重,大半辈子的忙碌一时半会儿像还卸不下来似的。翁承赞诗曰:官事归来衣雪埋,儿童灯下小茅斋;人家不必论贫富,唯有读书声更佳。思绪繁复,唯读书可以安心,应了此情此景。托尔斯泰:“年轻人靠理想生活,老年人靠回忆生活。”按联合国对年龄的新划分标准,我顶多算一大龄青年,应该是一半理想一半回忆地生活着。
竹影竹影婆娑,虫鸟啾啾,翠竹依山势而低吟。躺靠在庭院的竹椅上,望着与树齐肩、茂密而旺盛的毛竹,它们似弯下高贵的头颅,仿佛在聆听我的述说,不时地点头,表示赞许。
一位诗人写道:当地球上第一次有人建造村庄时,竹子就已经被加以利用了。据考证,早在汉代,竹子做的生活用品就有六十余种,明清则达到近三百种。证明中国人与竹子相互依偎了数千年之久。
竹子与我们那个时代相伴而生、相伴而行,各家生活起居都离不开竹子。凉席、板凳、箩兜、扁担,以及菜篮、筲箕、锅盖心理资本……数不胜数。一个家就是一个竹的世界,就是一个竹制品博物馆。那时的夏天,一到晚上,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搬出了桌椅和板凳,犹如一条“好吃街”,在这里聊天、吃饭,甚至在这里睡觉。你尝我的菜,我添点儿你的饭,好生融洽。大人有事不在家,哪家都管你吃喝拉撒。而现在的邻居,十数年都叫不出名字,少了些许人情味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