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溶液溶解度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回归教材内容,确定核心概念与原理,抽取出基本观念,通过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不断地概括提炼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用学生的思维活动回忆再现旧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建构观念体系,我们把“形成溶液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观念、“溶液的宏观表象是溶解的微观过程中粒子的作用”观念作为本节课的中心任务。
二、学情分析:
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混合体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初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面学习的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的分类,为认识溶液打好了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综合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对溶解现象不陌生,旨在加强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物质分
离学生已经知道一些方法,但能否从溶解度曲线上归纳出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这节课将进一步加强分离观教学。
三、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知识结构的梳理方法,学会用对比、分类、归纳的复习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能用学到的溶液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溶液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溶液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2)学会倾听、合作、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溶液的形成微观和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教学难点:培养对知识结构的整合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播放视频——溶液用途
溶液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溶液及溶解度的相关内容。
板书溶液及溶解度
过渡】这节课我们复习哪些内容呢?请大家看一下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
问题情境一
演示:向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泥土和硫酸铜,哪一个能形成溶液?
问题:1.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溶液由哪几部分组成?
3.以NaCl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食盐溶液是如何形成的?泥水
混合物为什么是不稳定的?
知识结晶:(见学案)
欣赏 ,了解溶液的用途。
观看目标
观看、回答
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写在学案上
悠扬的音乐配上生活中用到溶液的图片以激起学生探究欲,
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归纳分析能力
问题情境二
问题:
你能从微观角度解释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吗?
小结:说明物质在溶液中是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存在。
思考、回答问题
禁毒文章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溶解时伴随着吸热放热现象,并能从微观角度知其所以然。
【挑战自我】
《学案》 1.2
同位讨论完成。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问题情境三
【实物展示】提出问题:
猜测这杯硫酸铜溶液是否饱和?
你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知识回顾: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解】除了你上面的方法之外,你还能有哪些方法?
问题情境四火车票时间表】
【过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为什么会达到“饱和”呢?
我们用什么来描述固体物质的溶解限度呢?
二、溶解度:班服图片
【分析与判断】⑴20℃时,把15gNaOH完全溶解于100g水,则该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是15g。
⑵20℃时,向水中加入15gNaOH刚好达到饱和状态,则该温度下NaOH溶解度是15g。
⑶20℃时,把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刚好达
到饱和状态,则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是36。 ⑷向100g水中加入37gNaCl刚好达到饱和
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是37g。
思考回答
提出方案
讨论、回答
归纳
倾听、思考
回答
交流.讨论判断说出理由。
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欲望。
培养合作讨论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加深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过渡】从⑷看出,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我们习惯上用溶解度曲线来描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倾听
问题情境五】课件展示几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问题:仔细观察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跟踪训练
见《学案》上的“我能行”
观看、讨论交流积极发表看法归纳:①知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②比较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曲线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④知道从溶液中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如结晶法)……
认真做练习
在交流发言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你能出上述这些概念之间的练习,用合适的搭桥线连起来。
交流、归纳、板书连线。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过渡】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问题:你能解释生活中的常识吗?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问题情境六】课件展示生活常识
1.摩托车修理师傅的手上经常沾有机油,他们常常用洗涤剂洗手,或者用汽油洗手,请试着分析二者的清洁原理有什么不同。
2.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等物质,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你知道原因吗?
牛和马
讨论、交流、发表见解洗涤剂除油污是乳化,而汽油除油污是溶解的原理。
加入物质后改变了水溶液的特性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知识的运用能力。
【谈体会 说收获】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结束语】祝同学们天天快乐!身体健康!

燃烧和灭火----学情分析
有关溶液、溶剂、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的概念。学生需要建立联系,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各概念的理解。了解除水以外的各种常见的溶剂。但溶液是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身边,溶液知识我们常见。如学生们都喝过糖水打过点滴,都品尝过汗水的味道,用洗洁精等洗涤剂来清洗餐具等等。因为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盐酸、硫酸铜溶液等,所以在复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和乳化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解题思路培养。
九年级学生逐渐开始稳重,由于本章节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前,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的自然科学的知识,并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运用控制变量法的能力。具备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章内容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场秋雨一场凉
考虑到这些,还有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迫切希望发现不足并弥补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知识整合,链接中考教学方法。通过规范答题,查不足,知识联系,紧扣生活的方法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溶液及溶解度-----效果分析
从整体反馈的情况来看,效果还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整节课安排合理,三维目标在整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重点突出,难点被一一化解;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都被调动起来;教师引导合理、及时,语言富有感情,注意了对学生的启发;问题设计有层次、价值高、操作性强,兼顾到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注意了因材施教;学生在整堂课中的参与有深度、有广度,课堂高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的同时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为复习提供了方向性,查缺补漏。
练习的设计:知识点覆盖全面,难易适中。问题涉及联系生活、新颖、有价值,选用了一些中考题,让学生体会中考的考向,锻炼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本节课,我有很大收获,深刻体会到教材的整合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构建知
识网络的同时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练习,构建微粒观,从定性和定量角度理解溶液。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密切联系生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也更能彰显化学的实用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