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据说,一天,大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观赏风光,正想题诗留念,忽然抬头看到崔颢这首诗,吟诵过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搁笔而去。这个传说当是后人附会, 学者对此已有过考证。事实上,李白并未真的搁笔,反而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歌,像《黄鹤楼送
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不过,李白所作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二诗有明显的模仿崔诗的痕迹,可见李白之推崇崔颢诗或是真实的。
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可谓起笔高远。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漂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高中英语短文尾联以抒情作结。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诗歌题为《黄鹤楼》,处处写楼。悬想乘鹤仙人,是写黄鹤楼之悠久历史与神异彩;黄鹤杳然不见,白云悠悠而生,是写黄鹤楼之耸入云端,白云缭绕;树之历历,草之萋萋,是写黄鹤楼之位置独特,气象恢宏;烟波凄迷,惹动乡愁,写黄鹤楼之景物多变,宜乎凭吊。诗人因景生情,由吊古到怀乡,先感慨而后生愁绪;景象前后三变,先是神异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1.选自《全唐诗》卷一三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yī)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崔颢(hào)(?-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2保定特产.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3.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
子。4. [晴川黄金纯]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5. [历历]丁豆分明的样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6. [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7.[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8.[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9. [乡关]故乡。I d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