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小米手机1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人琴俱亡....的一项是()
A.蓦.然(mò)剽.窃(piāo)哺.育(bǔ)莘.莘学子(shēn)
B.狡黠.(xiá)倒坍.(tā)拂.晓(fú)汗流浃.背(jiā)
C.闷.热(mēn)氛.围(fèn)戏谑.(xuè)叱咤.风云(zhà)
D.拮据.(jū)悖.论(bèi)缄.默(jiān)茅塞.顿开(sāi)
2.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那些只懂得爱慕虚荣,攀比炫富而不努力学习的同学,他一向是鄙夷
..的。
B.“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诗只是着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
..天下山水。
C.一切都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却有更多的记忆,如仙山琼阁
....一般虚无缥缈了。
D..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放学同行到岔路口,然后分道扬镳
....。
3.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________;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________。
①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②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③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④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4.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慷慨./气概.吹嘘./面面相觑.
B.镀.金/踱.步辟.邪/开天辟.地
C.蜗.行/旋涡.应和./随声附和.
D.要塞./闭塞.粘.贴/信手拈.来
5.按教材原文填空。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6.名著阅读。
“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匹配。
[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______)
[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______)[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______)
A武松 B李逵 C鲁智深
二、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普通话准考证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④其丧
及妻子
..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母偕.行禹锡终易.连州过期.则没入钱主营护其丧及妻子
..
2.请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乃出私钱赎之
4.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8.阅读文言文后完成习题。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①不殆②,风流为一时之冠。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③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而献之神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偷惊走。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
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④犊牛甚妙。①容止:容貌举止。②殆:懈怠。③吉人:这里指优秀的人。④乌驳:黑。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俱诣谢安诣:客问其故故:徐呼左右扶出徐:羲之密从后掣其笔密: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见与不见全文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 3 处)
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犊牛甚妙。
4.文章第(2)段主要写了王献之在书画方面的成就,写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5.文中的献之、徽之就是王子敬、王子猷,结合下面链接的《人琴俱亡》,说说你更欣赏谁,为什么?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9.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一作: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④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及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⑤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⑤易:交换。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______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或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师如何诞生
陈平原
①“大师”这个概念内涵与外延很模糊,不好统一界定。在“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与“六亿神州尽舜尧”之间,我倾向于阅读、阐释、追摹那些离我们比较近的“相对的大师”。
②我相信,真正的大师,不是一时一地的政治需要或传媒捧场就能制造出来的。个人潜能如才思敏捷、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德才兼备等,并非本文讨论的对象;我想追问的是,在众所周知的“天赋才情”以及“废寝忘食”外,还有什么因素,促成了“大师”的诞生。
③翻阅人类文明史,时常感叹命运不公,造化弄人——有的时代天才或曰大师成批出现,竞相争奇斗艳,让你应接不暇;有的时代则平静、平淡、平庸得让后世的阅读者昏昏欲睡,所谓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也都不过尔尔。
④几年前,我写过《“少年意气”与“家国情怀”——北大学生的“五四”记忆》,其中提及:“阅读北大校史资料时,我感触最深的是:同一个中国文学门(系),直接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学生(1916、1917、1918级),明显比此前此后的同学更有出息。为什么?依我的观察,各大学各院系大都如此。当初的‘同学少年多好事’,以及日后的追怀与阐释,成为其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昔日的口号或学说,早就被后人超越了,但那种追求真理的气势,以及青春激情与理想主义,永远值得你我追慕。”
⑤四年前,北大中文系举行百年庆典,需要梳理一下系史,当时我就感叹这三届“人才辈出”。事后仔细想想,认可老话所说的“时势造英雄”——不管从政还是治学,那都是一个“关键时刻”。思想潮流、历史机遇、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等,都直接指向了政治舞台的更换以及学术范式的革新。身处此临界点,改革障碍小,社会期待高,发展空间大,实在是再幸运不过的了。一代新人,就这么携着风雨雷电“闪亮”登场了。
⑥读黄宗羲《思旧录》与钱穆的《师友杂忆》,你会感叹师友之间在精神上及学问上的相互支持,对于学者来说是多么重要。
⑦大约十年前,我在清华大学谈论如何解读作为“神话”的清华国学院,讲题是《大师的意义以及弟子的位置》,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谈及国学院的贡献,大家都着力表彰四大导师,这当然没错;可我认为,国学院能有今天的名声,与众弟子的努力分不开。弟子们的贡献,包括日后各自在专业领域取得
的巨大成绩,也包括对导师的一往情深,更包括那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凡开疆辟土者,因精力与寿命所限,只能着力于“发凡起例”,已经完成的部分,大都只是“半成品”。这个时候,有无得力且才华横溢的弟子接棒,是其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⑧不是所有“大师”都能在生前得到社会承认并获得表彰的。人类历史上,多的是被埋没的天才、被误解的先知以及被怠慢的大师;1935年,鲁迅为叶紫的短篇小说集《丰收》作序,称:“《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
⑨伟大的作品不为时人所接纳,一是因为社会生活变迁,一是因为批评框架转换。之所以突出“漫天塞地”的“留学生”不懂《儒林外史》,就因为后者喜欢套用西人的“文学概论”。而借助西人的文学眼光,可以欣赏《三国演义》或《水浒传》,但很难理解文人味很浓、更多体现中国文化特的《儒林外史》。
⑩世人之谈论“大师”,是在表彰那些“被认可”的人物。知音难求,彩云易散,倘若你的学问得等五十年乃至两百年后才被发现与尊崇,那么,当下的你,听不到任何掌声,是非常寂寞的。学者与社会的互动,不是越密切越好;做大学问的,往往不太为当下的一般民众所理解。既能准确预见未来,又能拿捏好分寸,让自家功名得以在当世兑现,是一种本事。若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学章学诚,“未有不孤行
其意,虽使同侪争之而不疑,举世非之而不顾”。1.阅读③—⑤段,直接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学生,为什么明显比此前此后的同学更有出息?下列分析最准确的一项
是()
A.成批的天才出现
B.同学少年多好事
C.身处时代临界点
D.有大批的追慕者
2.下列与作者观点表述不一致
好莱坞经典动作电影...的一项是()
A.大师,不是一时一地的政治需要或传媒捧场就能制造出来的。
B.“高徒”使“名师”的学术思路得以拓展,学术精神得以延续,学术业绩得以发扬光大。
C.作品是否“伟大”,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时代风气、理论框架以及读者趣味。
D.学者若要自己的功名当世兑现,就得预见未来,拿捏好分寸,且保持思想的独立性。
3.下列哪一项不是
..大师诞生的主要原因()
A.时势造英雄。
B.高徒出大师。
C.为时人所接纳。
D.耐得住寂寞。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陕北的窗花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几乎无别的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开心每一天
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