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备课笔记
年级 | 八 | 学科 | 语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主备教师 | 复备教师 | ||||||
课题 | 《桃花源记》 | 课型 | 桃花源记陶渊明新授 | 课时 | 2 | ||||||
教材及课标分析 | 《桃花源记》是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记述性散文,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园诗《归园田居》所描写的田园生活更美,更理想。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 ||||||||||
学情分析 | 《桃花源记》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在这篇短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经过了两年的学习积累,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常识和文言字词。而这篇小短文,有故事有情节,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难。所以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学感悟。 | ||||||||||
教 学 目 标 |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3.熟读并背诵全文。4.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5.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 ||||||||||
教学方法 | 1.诵读法2.引导法3.品味法 4.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5.合作探讨。 | ||||||||||
课前准备 | 儿童故事片教师 | PPT | |||||||||
学生 | 搜集相关资料 | ||||||||||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 课时) | |||||||||||
教 学 环 节 | 教学活动 | 设计意图 (或复备建议) |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活动 | ||||||||||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的5篇课文,这些作品的题材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以战争为题材。掩卷沉思,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类渴望和平,拒绝战争,这种朴素的愿望由来已久。我国古代人民就曾希望有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都能生活幸福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反映这种朴素的愿望的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板书课题) 释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思考: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明确:世外桃源 什么意思呢?明确: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大家了解作者吗? 二、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关于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 | 学生回忆思考 学生联想 学生思考 交流 学生积累 学生回忆布鲁内尔>爱是不能忘记的 学生听讲批注识记有关知识 |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积累作者的相关资料 | |||||||||
什么是运输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