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 东晋陶渊明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因病而终。后来就再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注释: (1)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2)太元:公元376~396年,晋孝武帝年号。 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3)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4)缘:循,沿着。 (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6)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奇怪”。(7)尽:尽头。 (8)才:仅。 (9)俨然:整齐的样子。 (10)属:类。 (11)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12)悉:尽,全。 (13)黄发:指老人。(14)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15)要:通“邀”。 (16)咸:都。讯:消息。 (17)邑人:同乡(18)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9)间隔:隔离。 (20)乃:竟然。 (21)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2)延:邀请。(23)扶:沿着、顺着。(24)向:原先。(25)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26)郡下:指武陵郡城下。(27)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8)寻向所志:寻先前所做的标记。(29)刘子骥:名驎(lí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30)规:计划,打算。(31)未果:没有实现 (32)寻:随即,不久。 (33)遂:终于(34)问津:问路,访求。津,渡口。(3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36)旷:空阔,宽阔。(37)俨然:整齐的样子。(38)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39)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40) 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41)延:邀请。(42)为:对,向。(43)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着。(44)语云:告诉(他)说。“语”后面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45)具:同“俱”,完全,详尽。(46)得:取得,获得,文中是到的意思。(47)既:已经,以后(48)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补充: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林尽水原: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相闻:可以互相听到。要:同“邀”邀请本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答: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偶然反义词答: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因为桃花林不同于世间的奇特美景,使渔人有了寻仙之意,所以“欲穷其林”) 陶渊明是什么家? 答: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他的文章有哪些? 答: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穷 ②舍 ③悉 ④属 ⑤俨然 ⑥缘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 渔人甚异之。 ② 林尽水源。 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下面诉不尽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霄达旦 D。博古通今 4. 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源的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人们进行了描写? 答: 6. 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豁然开朗”一语在现代汉语中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请你按这一语意造句: 8.课文从桃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来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 9.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节选自《 》,作者是_______,名____,字_____,_____(朝代)人。 11.第四段中“渔人甚或异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12.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04长春) 13.《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04常德) 二.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交通 ②绝境桃花源记陶渊明 ③无论 ④妻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 3.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用简要的话概括整个故事中“渔人”的行踪,并填入方框内: 发现桃花源 → → 5.出写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6.文中“惊者”“问者”“叹者”“不知者”指______;而“答者”“辞者”指_____。 7.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主语,请选出省略同一个主语的一组( )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见渔人,乃大惊 ③具答之 ④皆叹惋 ⑤停数日,辞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8.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9.下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10.渔人临走时,桃源人为什么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 11.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要的话来回答。 村晚的诗意 答: 12.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屋舍俨然 B。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寻向所志/寻病终 D。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14.文段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一面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面写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答: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 (2005年青海) 17.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①穷尽,走完 ②丢下,房屋 ③全 ④类 ⑤整齐的样子 ⑥沿 2.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③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④男女的穿戴,都和桃源外的人一样。 ⑤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⑥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懑意足。 3.A 4。武陵一条两岸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 5.活动,穿戴,心情 6.夹岸……缤纷 甚异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略 8.生活环境 社会风尚 9。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不足为外人道 10.略 11.以前未见过桃花源;桃花林面积之广;桃花林没有其他树种;景优美。 12.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二.1.略 2.①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③这个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3.C 4。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6.村人 渔人 7。B 8。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9。C 10.桃源人不想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源。 11.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闻世事。 12。先后避……间隔。 13。B 14.桃花源中的社会风尚 村人自叙来此避难的经过 15.厌恶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逃禄为耕。 16.第一句是反映为避乱而出走,明曰“秦时”,实为东晋,战乱频繁,不堪重税,民不聊生;第二句是渔人就桃花源人的“问今”而答,而且是“具言”,怎一个“乱”字了得,听者的“皆叹惋”既与“秦时乱”相呼应,又可反映出“具言”的沉重;第三句是一种嘱咐叮咛,如与“外人道”,这块静土何以独存,再一次表现出对外面的时局的恐慌。 17。略 《桃花源记》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字。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业。缘( )溪行,忘路之( )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 ),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穷( )其( )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 )。阡陌( )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 )从来。具( )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2009-12-20 15:57:10) 桃花源记练习题 一、根据语音写汉字 huò( )然开朗 土地平kuàng( ) 黄发垂tiáo( ) yí( )然自乐 皆叹wǎn( ) yì( )太守 刘子jì( ) 无人问jīn( ) xián( )来问讯 及jùn( )下 二、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三、古今异义词 1、 阡陌交通:古: 今: 2、 率妻子一人来此绝境: 古: 古: 妻子 绝境 今: 今: 3、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金。古: 今: 4、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 今: 5、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古: 今: 6、 芳草鲜美: 古: 今: 四、一词多义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见渔人,乃大惊: 1、 志 2、乃 寻向所志: 乃不知有汉: 寻向所志: 武陵人捕鱼为业 3、寻 4为 寻病终: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 便舍船 课堂教学管理 5、 其 6、舍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屋舍俨然 五、成语 1、 世外桃源: 2、 豁然开朗 3、 怡然自乐 4、 无人问津 5、 落英缤纷 6、 鸡犬相闻 六、句式 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 七、重点字解释 1、 渔人甚异之: 2、欲穷其林: 3、 落英缤纷: 4、仿佛若有光: 5、其中往来种作: 6、悉如外人: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具答之: 9、咸来问讯: 10、不足为外人道也: 11、便扶向路: 12、诣太守: 13、欣然规往: 14、未果: 八、省略句补充 1、 便舍船,从口入。 2、 初极狭,才通人。 3、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5、 具答之。 6、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7、 此人一一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九、重点句翻译 1、 渔人甚异之: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悉如外人。 4、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一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6、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9、后遂无问津者 十、填空题 1、《桃花源记》,作者 ,又名 ,字 , 人。 (朝代)著名诗人。 2、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 3、文中描写桃林的语句是 4、 文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 5、 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 十一、简答题 1、 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暗示了这一点?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叹惋的是什么? 3、“桃花源人”为什么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这可以用 这个成语来概括。 5、作者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请你说说设怎样的一个理想社会? 龟版胶>初二物理试题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