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信息范文10篇(学习参考)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长期以来,农村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生活污水乱排现象普遍;工业污染逐步向农村转移等,这些问题严重危及到农村饮用水和农产品的安全,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需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要改变农民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宣传、引导和管理。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宣传栏、村村响广播、横幅、网络、手机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提高农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清洁家园、人人有责”的环保氛围。
2.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中。在乡、村、组三级建立乡(镇)长、村主任、组长负责的农村环保责任机制,细化任务,加强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同时强化督查制度,定期督查,综合评比,严格落实问责制,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学校入党流程>体智能教案
3.加大治理力度,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针对集镇街道、学校、河流等重点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众
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4.调结构促升级,强力控制村镇企业污染。努力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坚决堵住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渠道,杜绝新的污染源向农村扩散。其次要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于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建议
基层委员反映,我市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民办幼儿教育问题突出。一是基础设施不佳。农村民办幼教点和幼儿园大多是利用私房或租赁场地,教学空间狭窄,卫生、安全、游乐等设施欠缺。二是安全隐患不少。存在食品留样不坚持、玩具消毒不定时、教职工体检和幼儿健康检查不健档等。三是队伍素质不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基本无编制,普遍存在学历不达标、综合素质不高、教职员工数量不足等。建议:
1.要提高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均衡城乡学前教育资源,认真落实教育普惠性均衡发展政策,着力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民办投入为辅的办园模式。
2.要多项措施并举,不断强化幼师队伍建设。加大师资调配力度,妥善解决教师待遇问题,健全幼师培训体系,加快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3.要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对幼教点、看护点要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督导检查和常态化管理,逐步提升幼儿保教水
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好省市一类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市民特别是山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全市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个别管理部门和学校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把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与提高教育质量对立起来;还有个别甚至在迎接检查或参加活动时弄虚作假。二是工作力度不够。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机制;特体育学校数量较少,体育特长生没能得以更好的培养。三是工作保障不力。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总量、质量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的评价不准确;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待遇低,工作状态不够积极;个别县(区)、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配备、开发、使用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狭小、不标准、不平整,甚至有安全隐患。减脂餐怎么做
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落实管理部门责任。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要求,督促落实中小学生体育课时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坚持评估公告制度,
严格执行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于体育工作的评估标准和办法;继续坚持体育中考成绩分析公告制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要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运动场地符合国家标准,完善体育设施器材购买、管理、使用机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训;建设一批体育特学校,
招聘优秀的体育教师或教练,招收体育特长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身体条件从小进行专项培养训练;所有比赛均评选“先进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调动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要进一步强化体育督导评估。设立表彰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在单项和年度体育工作的表现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健全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导向作用,考核区域、学校教育工作时,对无故挤占体育课、不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关于将XX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建议
踽踽独行
从小接受本地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孩子增加对家乡的认知度和自豪感,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1.科学编制地方文化教材。将“本地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的长期规划之中。聘请市、区有关专家成立本地文化教材编制小组,针对学年段特点编制小学和初中地方文化教材。
广东省3b学校2.创新地方文化教育形式。将地方文化相关内容与语文、道德法治、科技常识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名人名事、先贤智慧融入教学当中,真正让地方优秀文化滋养每个学生的心灵。
3.培养地方文化传承人。将地方文化纳入教师校本培训课程中,在市内开展有关XX传统文化示范课、观摩课等,让本地教师真正成为XX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传承者。
4.营造地方文化氛围。在各校园内设立XX文化、乡土文化的“文化墙”、“文化走廊”等,让学生沐浴着家乡浓厚的文化而成长,树立“文化自信”。
5.组织地方文化研学游。在学校开展研学游活动,每年一到两次组织学生到市内旅游文化研学基地学习体验,感受地方文化魅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地标保护产品开发利用的建议
目前止,虽然我市已拥有近1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下简称地标产品),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牌意识不强。不少企业未认识到地标产品对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使用标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比如休宁县的五城茶干,其地标产品保护范围包括五城镇、商山乡、山斗乡、岭南乡、海阳镇、万安镇、齐云山镇、鹤城乡等8个乡镇,但使用地标专用标志的仅黄山旅游集团佳龙绿食品有限公司等个别企业;休宁县的松萝茶和五城米酒保护区域均涵盖全县21个乡镇,但使用松萝茶地标专用标志的企业仅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1家,而使用五城米酒地标专用标志的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二是龙头企业不多,联盟松散,品牌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三是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存在“养在深闺人不识”。
提案范文
如何将我市的地标产品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像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等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地标产品一样,发挥应有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