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古典诗歌鉴赏的方法》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精品-doc】
《高中生古典诗歌鉴赏的方法》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一语文组 赵茜茜
host文件在哪里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许多高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缺乏了解,考试中古诗鉴赏失分较多。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对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当中,也有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思路,才更有利于语文成绩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是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音韵美、语言美。诗歌要读。诗的美,诗的意味,有很多在读时才能感受到。因为语言是有声音、有节奏的,不同的声音、节奏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种短小的句式,急促的节奏,高昂的声音,本身就让人产生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感觉,表达了诗人高唱入云、雄浑博大的气魄。而柳永的《雨霖铃》就不同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柔缓的节奏,低回的吟唱,让人感受到诗人柔肠百转的离愁别情。
欣赏诗,要读。读诗,还可以配以基调一致的中外名曲,更能展现诗的音韵美和语言美,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如:吟诵《念奴娇》若配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容易让学生品味诗的凄美动人之处。 我的好兄弟吉他谱
2013年中考二是沉思冥想,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诗歌是最纯粹的语言艺术,它以语言形成一个个意象,配以读者的想象,可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我们把诗中的意象组合起来,眼前好像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湛蓝的天空多么明净,黄叶飘飘铺满了大地,江河也染上了秋的颜,水气雾霭凝成了秋的绿意。夕阳西下,映照着山的身影,天水相连浑然一体,只有无情的芳草还是那样无动于衷,远远地逸出在夕阳之外。诗人借想象把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我们再借想象,把古诗中的艺术形象通过再现而展示出来,使美的感知内容得到补充,使自然和人得到和谐统一。
三是要涵泳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思。诗歌之所以能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意境。“意”是对事物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境”是形象,
具体的景物和生活画面。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古人有所谓“诗情缘景发”“意与境合”“思与境偕”的说法,诗歌欣赏要由“境”入“意”。要完成由“境”到“意”的升华,把诗人浓缩的生活还原,把诗人结晶的感情展示出来,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抱负及诗人写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如:要理解李清照前期词的清新明快与后期词的深沉低吟,便要知道李清照晚期因国破家亡而导致的与前期迥然不同的生活状况及思想状况。
四是要融身诗境,引发感情的共鸣。所谓融身诗境,就是沉浸在诗歌给我们造成的整体的情绪感受里,由此及彼,悟出对人生、对人类、对宇宙的新发现、新理解。这种新发现,这种新理解,可能还是很不具体的,难以用语言表达,但在我们的心灵里,确乎感到了什么,觉出了什么。它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离开了物质实利的世界,使我们受到诗的陶冶、诗人的感化。陆游说:“能追无尽景,始见不凡人。”能够神游诗的意境,才是一个高明的鉴赏者。惠特曼有一个诗学见解:纸上之诗,严格说来,还不能算诗,只有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才能算诗。在诗歌鉴赏中,鉴赏者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形象思维获得了意境,并能融身其中,引发共鸣,也就是获得了诗。
(二)本课题具体的实施计划
为顺利让高一学生迅速从初中语文衔接与过渡到高中语文,具体计划如下: 1、针对语法知识残缺的问题,教师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要给学生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内容。
2、针对学生进高一后感觉语文容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的问题,老师要讲明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
3、通过练习,让学生循序渐进;课外延伸,使之综合提高。同时激发兴趣、调动激情授之方法。
4、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心理因素,老师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和指导。 (三)本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1)、扩展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一是运用诗歌趣闻,培养学生兴趣。在教诗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如,在给学生讲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给学生讲苏轼偷听洞房的故事。故事说:苏轼
生日快乐的说说的妹妹苏小妹结婚的那天晚上,皓月当空。喜宴散后,没想到,新娘苏小妹要出题考新郎,通不过,便不让进洞房。新娘吟出上联—闭
门推出床前月。新郎一时对不出下联,在一边偷听的苏轼暗暗着急,他灵机一动,往门前的荷塘里投了一块石头,听到投石声,新郎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苏小妹听到后很满意,新郎才顺利过关。学生听完故事,都来了精神和兴趣,效果特别好。
命门穴二是创设良好的古诗学习的氛围,教师在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就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诵读时间内容具体化:教师可以推荐课程标准后附有的古诗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利用统一的时间,如每天的晨读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在诵读中教师要注意点燃学生养成诵读古诗习惯的欲望,将每天的坚持转变为良好的诵读习惯。诵读形式多样化: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默读,或接龙,或当场试背,或提问抢答,都可以。让学生在读中保持学习古诗的最佳的新鲜感,读出、读好句子的语气。诵读评价个性化:可以是精神上的口头表扬,或是打一个很高的分数。也可以是物质上的鼓励,如奖励五角星、小红旗、小卡片、本子或奖状。读得愈好学生就会愈喜欢读,用及时的鼓励和赞扬来维持学生必要的成就感。教室氛围的古诗化。在教室中可以悬
挂张贴一些内容合适的古诗书法作品,并定时进行更换;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划出一个小角落作为“古诗角”,定期更换一首古诗;语文课前提倡读背古诗;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古诗诵读活动;甚至在平时的对话与交谈中也鼓励学生可以用上古诗。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感受和体味诗歌的巨大魅力和灿烂多姿。正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2)通过诗歌专题训练,提高学生赏析古诗的能力,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明确诗词体现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这方面,古典诗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曾激励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崛起而不断探求真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真挚质朴的朋友之情成为人们称道传颂的佳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普济众生的阔达襟怀,感触至深。所有这些古诗词渗透了一定的人情美、人性美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用教育学生面对信仰危机,坚持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洁身自爱,健康发展。
第二.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第三. 讲究方法,循序渐进。如学习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第一册中第一单元的诗歌单元,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的《沁园春长沙》,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要从三方面入手:?知人论世,知人论文;?通过意像来分析诗句;?赏析重点诗句,把握诗人情感。有了这把钥匙,学生再分析《雨巷》《再别康桥》等诗歌,就能举一反三,寻正确的途径. 狐狸犬图片
第四,课外延伸,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仅有的语文教材也是杯水粒栗。《大纲》明确提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如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笔记或办黑板报,提高写作能力;举办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会、朗诵会,培养说话能力。特别是整理语文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收集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精美片段、文学常识等,让他们写写读读,反复品味,一段时间后他们自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说话、写作也不会文思枯竭,搜索枯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