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2019年9月
No.3Sep.2019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叶赛宁《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
抒情诗的叙事学分析
惊蛰吃梨的典故王铃
(云南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叶赛宁的诗歌《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所描述的是我忧伤地凝视着你的时候会发生的事。在故事外层次上,是抒情人心灵的演示性呈现;在故事层次上,则是诗人生平的叙述。通过抒情主人公思绪的流转实现恋人、自我和读者的对话和情感交流。抒情文本还在真情实感的展现中,实现对爱的追求、自我确认和自省以及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的叙事功能。
[关键词]叶赛宁;抒情人;叙事交流
Yesenin's'T Gaze at You with Sadness"
抒情诗歌
The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Lyric Poetry
WANG Ling
桅子花(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0091,Yunnan) Abstract:Y esenin's poem”1Gaze at You with Sadness'1describes what happens when I gaze at you with sadness.On the external level of the story,it is the psychic presentation of the lyricist;On the story level,it is about the poefs life narration.Through the flow of the feelings,the lyric protagonist has achieved the dialogue and emotional exchange between lovers,self and the reader.The lyric text also displays the true feelings and realizes the narrative functions of the pursuit of love,self-confirmation and introspection,as well as the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reality.
Key words:Yesenin;lyricist;narrative communication
《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艸
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
多么痛苦,多么惋惜!
须知,只有那铜的柳枝,
跟你我同留在九月里。
别人的嘴唇带走了你的温暖,带走了你躯体的颤栗。变得麻木的心灵
仿佛淋浇着绵绵细雨
唉,说什么呢!我不觉得可怕,另_种喜悦展现在我的面前。须知,别的什么都没剩下,
周围尽是潮湿和黄的腐烂。
推广普通话作文王铃《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
要知道,就连自己我也没珍惜过,
一心为平静生活,为微笑生活,
走过的路是那么少,
犯过的错误却如此之多。
可笑的生活,无谓的纷争,
曾经有过,日后还会发生。
这花园有如墓地坟场,
瘦骨嶙峋的白桦立在这里。
我们也会这样凋谢,
像花园里的过客,喧闹一阵……
既然冬天里没有花朵,
那就不必为它们伤心。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是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诗坛上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诗人在短暂的人生中经历了沙皇统治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经俄罗斯时代变迁的同时,他创作了近四百首抒情诗,倾吐对祖国、故乡、
母亲、革命、爱情、人生乃至对世界一切有生命之物的挚爱,诗歌饱含着对大动荡、大改组、破旧立新、混乱时代的苦难体验。他的诗歌始终散发着永恒的魅力,能够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读者持久的共鸣。帕斯捷尔纳克说他“喜欢叶赛宁的全部作品。”
《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这首诗是组诗《无赖汉之恋》之中的一首,是叶赛宁献给米克拉舍夫斯卡娅的七首爱情诗中的一首。叶赛宁曾直言不讳,说他的人生经历、情感历程都“凝聚”在自己的诗里。1923年的初秋,在马里延戈夫家的客厅里,叶赛宁与米克拉舍夫斯卡娅一见钟情。在一月有余的时间里,他们每天都相约相见,形影不离……随着叶赛宁与“美妇人”米克拉舍夫斯卡娅的热恋,他的灵感火花随之迸发。伴随爱情的甜蜜,痛苦接踵而至。叶赛宁对这份爱情由衷狂热,但对方知道此时叶赛宁和邓肯婚姻不合所以离开,这使叶赛宁十分痛苦,诗歌在此种心境中孕育而成。
一、整体叙述结构
近年来,随着经典叙事学研究的领域扩大到除传统的叙事文本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如抒情诗歌中,由此形成诗歌叙事学。结合诗歌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叶赛宁的这首诗可以拓展出别样的阐释空间。
诗歌的第一节是抒情人对受述者的情感抒发。抒情者的概念针对于叙事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叙述者而提出。“叙述者属于'表达出构成文本的语言符号的那个行为者’或其他媒介中与之相当的行为者”……而是“
抒情人”(speaker),由他或她作为语言的主体,情感倾诉的表达者。这一抒情人同样也会将其情感,表达给与之处于同一层次的抒情对象或者说抒情接受者。”画诗歌的前两节是抒情人以“我”这一人称代词,通过抒发对爱情的慨叹,回忆起自己的恋爱经历。诗歌一开始就叶赛宁回想起两人曾经如影随形、如胶似漆地相处的岁月,如今因为她的狠心离开,爱情美梦破灭。诗人对爱情的企盼和追求破灭,心灰意冷而痛苦万分。想到“别人的嘴唇带走了你的温暖,带走了你躯体的颤栗。”诗人内心痛苦到麻木,心里下起了毛毛雨。“变得麻木的心灵,仿佛淋浇着绵绵细雨”这是诗的第二节。由此,诗人对爱情的失望而引发抒情需要,这是抒情文本发生的原因。
诗人并没有一直在爱情的泥淖里自怨自艾,随后在诗的第三节,诗人以淡然的语气安慰自己,诗歌前面的哀怨算什么呢,没有什么好担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忧的,并且以一种轻松的语气宽慰到“另一种喜悦展现在我的面前”,但颓败的现实环境也不尽人意。这样的情绪可能是因为诗人爱情的挫败感而引发。抒情主人公思绪跳跃到对自己前半生的回忆和感悟,转而对自己年轻短暂的生命时光的回顾。这几句诗歌其实也是对叶赛宁离开故乡、进入城市之后惹是生非、逞能好强、酗酒闹事、放浪形骸生活的概括。诗人以一句“走过的路是那么少,犯过的错误却如此之多”予以总结,不满意自己的沉沦和玩世不恭,对昔日放荡生涯的概括,集中抒发了“醒悟”之后的慨叹和感伤。在这里,由于诗人的悔恨情绪积蓄到顶,诗歌的抒情也达到情感的高潮。
在诗的第五节,抒情人没有局限在爱情和现实生活中,他意识到所有事物都将消亡,历史是无限地循环与重复。抒情人目空一切,但却被更深重的生存阴郁所笼罩。这里要思考的是“花园”,叶赛宁诗歌一再出现很多独特而意蕴深厚的意象,此诗就是以比喻和象征的方式将世界喻为花园,世界不是欣欣向荣,万物生机盎然地成长而像是花草衰败的墓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时的俄罗斯国家进行暗喻和反讽。”回在世界的大花园里,人们如花的生命短暂易逝,花儿总是迎来生命的冬天。抒情文本随抒情人情感和思绪的变化发展至低落而结束。裸女生
由此,该抒情文本的整体叙事事件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抒情人因为恋人的离开而勾起抒发内心痛苦的欲望;二是回想起过去荒唐的日子,忏悔自己的过去,远望即将到来的“喜悦”的生活;三是最终反思目前的死气沉沉的生存状态。诗歌的整体叙述结构在抒情人错综复杂心态,矛盾复杂的真情实感中得以展现。然而,通过对叶赛宁的生平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发生的事和对这一系列事情的呈现并不同一。抒情文本中的事件与诗人生活的事件,但前者的时间线由现在到过去再到现在,诗人的经历却是线性历时的,抒情者的情绪随二者互动交织,我们可以看到抒情人的思绪经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抒情诗不注重对人与事进行描述,而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抒情诗多是由抒情人的话语构成的篇幅短小的诗歌,以此表达抒情人的思想、思考或领悟0抒情诗以情感表达为主,而情感的倾诉过程,也像故事有起因经过、发展变化,高潮以至结束。”卩通过抒情主人公的低沉忧郁地倾吐,抒情者叶赛宁内在情绪伴随着这个过程而发生变化而达到高潮。在故事层次上,我们获得了一个关于诗人
生平的叙述,而在故事外层次上是抒情人心灵的演示性呈现。从抒情文本中的叙述事件可以看到,抒情人尝试走出爱情的痛苦以及这个行动尝试失败的叙述矛盾。诗人也因此陷于忧郁的精神困境中,淡淡的忧伤始终围绕着他。
二、交流状况
查特曼认为,在叙述交流模式中,叙述者与处于同一层次的叙事对象或者叙述接受者之间将进行对话和交流,这也适用于抒情文本之中。交流与情感倾诉普遍存在于抒情文本中,并且较之而言,抒情文本中的情感倾诉会更直接和浓烈。并且像区分叙述者那样,按照抒情人的出场或者可视度来区分抒情人公开的或者隐蔽的抒情,而抒情人在抒情诗的表现形态又分为三种:“完全公开的”、“半公开的”和“隐蔽的”。所谓完全公开的,乃是指凡是以“我”或“我的”字样赫然立于诗中,能一眼就看见的,此时,抒情人全身而现,可感知度最大。”固
诗的一开始,抒情人便以“我”公然现身,宜接对受述人“你”抒发浓浓的爱意,表现出痛苦焦灼的心理。首先是抒情人对交流场景的模拟和预设,以我悲伤地望着你开始,想象会出现的事情,接着这种联想与伤感、悲戚联系。在抒情
王铃《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
烤牛
文本的第一行,“我”和“你”两词的之间的距离最远,意味着现实中恋人的疏远;而在第三行两词又走到一起,互相依靠,但是他们像柳叶一样停留在记忆中。之后,抒情人对恋爱场景的后续设想和假设是:“别人的嘴唇带走了你的温暖,带走了你躯体的颤栗。”抒情人暂时隐身,只有抒情接受者—
—“你”存在,而且对于“变得麻木的心灵”,既可以是抒情人满腹哀愁的抒发,也可以是他一厢情愿地认为对方也陷入心灵的困境。抒情人没有厉声指责抒情接受者的冷淡退出,所以这也体现出抒情人自我安慰的意图。这种冷淡疏远的恋爱的关系随着抒情接受者的移情别恋而使抒情主人公更加麻痹和迟钝,无奈之下接受了这一惨淡的事实。全诗的交流也进入第二个自我对话的层面。
在诗的第三节,“唉,说什么呢!我不觉得可怕”诗人企图将失望对象忘记随即自我安慰,去展望另一种喜悦,但是企图失败,只能是徒劳的尝试,因为自我将目光对准周围生存的环境也是荒芜。这里,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外化,周围世界是潮湿和腐败的,正好对应着诗歌的第二节“变得麻木的心灵,仿佛淋浇着绵绵细雨。”但究竟什么是另一种喜悦呢?“知道,就连自己我也没珍惜过,一心为平静生活,为微笑生活。”抒情人与自我对话,抒情的主体与抒情客体合二为一,转为对自我的沉思和审视,以一句“走过的路是那么少,犯过的错误却如此之多”而作结,进而在情感层面达到诗歌抒情的高潮。
在诗的第五节写到“可笑的生活,无谓的纷争,曾经有过,日后还会发生。”抒情人对爱情的悲伤凝视,转变为对生活的反思。抒情人“我”与诗人叶赛宁可以等同起来。20世纪20年代的俄罗斯国内政治环境
是,一切都以阶级划线,一切都得“向左”看齐,以他为中心的一批抒情诗人,先后几乎全部被清洗,而在这些人的肉体被消灭之前,精神上已遭到了摧残。叶赛宁在生前的最后几年里,精神上已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和苦闷。因此,才会发出这花园有如墓地坟场,瘦骨嶙峋的白桦立在这里的慨叹。
最后一节,抒情人以“我们也会这样凋谢”开始抒发情感。以半公开的称谓方式抒情,所谓“半公开的”,即指以“我们”(含“我们的”)或者“你”、“您”、“你们”(含“你的”、“您的”、“你们的”)字样或者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词、句或呼语出现于诗中的。叩抒情人以“我们”进行情感的抒发而更有代入感和亲切感。抒情人将自身的悲伤意识外化和投射,潜在的受述者既可以是抒情主人公自己,而读者也成为被倾诉被坦白的对象。换句话说,受述者可以解释为抒情人自身的悲伤情怀以及它所带来的体验逐渐转移到受述者身上,而受述者从抒情人的迷恋对象转变为读者和抒情主人公自己。无论抒情者还是受述者的生命都会经历枯萎的过程,在抒情人绝望地感叹中,抒情人与读者进行情感传递,实现了与读者的最大程度的交流。
这样,与诗歌的整体结构分为三个部分诗歌一样,抒情人的情感倾诉和接受分别面向爱情的对象—
—克拉舍夫斯卡娅,诗人自己以及读者,通过与三个抒情接受者的情感交融而完成诗歌的交流。
三、叙述功能
“许多研究诗歌的学者认为,爱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存在着以爱情的和谐和满足来定义和稳定其个体存在和身份的意图。因此抒情主人公失去爱情时就像失去一切一样,他会变得非常痛苦。呃在此诗中,抒情人的叙述行动本身就是爱情的挫败而引发的情感宣泄,企图寻另—种喜悦的补偿而最终归于失败。
叶赛宁一生中似乎总在情感方面产生困惑,他的大部分抒情诗歌也似乎产生于“爱”的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过程。叶赛宁对世间万物充满爱,爱大自然中的一切,他爱动物,有时把自己把看作植物。高尔基曾说“谢尔盖•叶赛宁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自然界特意为了诗歌,为了表达无尽的'田野的悲哀'、对一切生物的爱和恻隐之心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器官。咂他是那么认真就像他对待生活“一心为平静生活,为微笑生活,”这是他的生活信念,但事与愿违。爱情能给人信心和勇气以及进取的力量,抒情人内心纯洁的爱,曾经使诗人摆脱精神危机,拥有离开“小酒馆”的决心。叶赛宁从自暴自弃的、惹是生非到坚定地写到“不再无所顾忌地把生命虚度”,虔诚地表白自己的爱和决心:陈述自己那新生活的态度,表现出对爱的追求,对爱情的痴情,这深情令读者动容。抒情人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统统写进了诗歌里,向读者袒露内心,抒情行为本身就是抒情人爱情失而不得,企图从生活中寻精神补偿而失败。
这首诗的抒情功能还实现了自省和进行自我确认的另一种叙事功能。诗人总是异于常人,他对自我存
在的意义与状态的反思更为主动和深刻,一颗诗心尤为敏感和敏锐,自我思考和感受与内在和外界互相融合,诗人把情感的触角由内向外地伸展,自然而然地将其抒发于诗歌当中,情感和思想凝结定格。抒情诗歌成为体现主客体交融,表现出抒情主体自我自反性特征的最好载体。“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体是一个具自我自反性的主体。人作为世界中的个体,无时不在思考个人在这一世界中的存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作为特定社会的个体,也无时不在思考个人在社会中的存在,感受自我在这一社会网络中与他人的种种关系,以及随之而产生的个人的种种情感。这就是胡塞尔的所谓自我反思或自深思一种对我们自身存在问题的回溯式探索”o E萦绕在诗歌中的淡淡的哀愁,是诗人对自己存在的感受,诗人通过抒情人“一心为平静生活,为微笑生活,走过的路是那么少,犯过的错误却如此之多”的哀叹,表达自己没有收获成就,白白地度过年岁的自责难过和悔恨。诗歌题目“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其实也是在凝视自己。诗人的自反性又能反作用于自身。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由对爱情失望懊恼的叙述而引发对自身生活的反思进而实现自省和反思的叙事功能。
抒情文本中还存在着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这首诗写于1923年,而诗人1925年去世。在诗人生命中最后三年里,他渴望深刻地理解革命,紧张地对人生进行哲理思考。他的诗歌包含着处于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社会转型期,人们复杂纠结的苦难体验。革命后“庄稼汉的梦想”破灭,严峻的客观现实击碎美好的主观意象。诗歌中写到“瘦骨嶙峋的白桦立在这里。”“在叶赛宁的诗中,白桦常常是俄罗斯母亲的象征。”画“瘦骨嶙峋”是20世纪初俄罗斯国家积贫积弱,发展落后的真实形象写照。在这种国家环境和政
治环境下,人们的生命愈发脆弱和短暂,透过“我们也会这样凋谢,像花园里的过客,喧闹一阵……既然冬天里没有花朵,那就不必为它们伤心”的情感话语,我们可以看到抒情者对20世纪初俄罗斯惨淡现实的反思。抒情人的情感抒发不仅代表着当时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心理感受,而且扩大来说,抒情人对现实“墓地”的感受,现实对人的摧残无疑与20世纪的许多现代作家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也是对现代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四、结语
通过对叶赛宁《我满怀悲伤地凝视着你》进行抒情叙事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歌中抒情人的失恋、忏悔自己的过去以及审视生活的状态的相关思绪转变为抒情文本中的事件而呈